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六)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图中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历史上图示地区所在国家还曾经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的“亚欧大陆桥”也经过该地。读下图,回答问题。(14分) 参考答案:(1)河流流量变化:①空间分布,上游水量大于下游。(1分)因为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大,消耗了水源。(1分)②时间分布,夏半年大于冬半年,(1分)因为河流补给来源于高山冰川融水,受气温影响大。(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 。读图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山灰主要分布在火山的西北方向且离火山越远厚度越小,由此可以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东南风。
小题2:火山灰使近地面气温下降,则反映了火山灰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借鉴云层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的原理分析,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云层和固体杂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火山灰厚度等值线与风向的关系,并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基本原理分析即可。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