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图》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A.冰川侵蚀、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流水堆积 C.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D.冰川堆积、流水堆积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N处的值大于38千米,小于40千米。故选C项。
【小题2】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删的冰川中,源头地貌由冰川侵蚀形成。河口为三角洲,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面经纬网图,判断下列各题。1.当全球处于同一天时,上图中哪一点的区时刚好是8时2.6月22日A点刚好位于晨线上时,则C点
A.A
B.B
C.C
D.D
E.位于晨线上
F.位于昏线上
G.位于白昼
H.地方时比A点早40分钟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1.当全球同属于一个日期时,180°经度的地方时为0:00,地方时为8:00的经线为60°W,D点所在的经度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60°,为60°W。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A点位于南半球,C点位于北半球,两者纬度数相同,则A点白昼时间等于C点的黑夜时间。C点地方时比A点迟40分钟,6月22日,北半球昼长于夜,当A点日出,C点一定位于白天。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某丘陵区域的地形图,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较大、地势较陡;等高线稀疏表明坡度较小、地势较缓。东部丘陵的森林曾遭受过度采伐。完成各题。
【小题1】关于该区域的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E处低于F处
B.图中G处高于H处
C.图中E处海拔高度大于300米
D.由E处到F处地势逐渐上升
【小题2】该区域遭遇强降雨时,东侧的J处很快流下浑浊的径流,而西侧的G处则过一段时间才流下相对清澈的径流,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两处所在的小流域( )
A.岩性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坡度不同
D.植被覆盖率不同
【小题3】土地利用方式与地形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列四处最适宜种植农作物的是( )
A.E处
B.J处
C.K处
D.L处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等高线可推知,等高距为25 m,275<E<300,325<F<350,50<G<75,75<H<100,E、F间为鞍部,E处到F处地势先降后升,A项正确。
【小题2】因为东部树林遭到过度砍伐,虽然东侧的J处坡度小,但很快流下浑浊的径流,而西侧G处坡度虽大,却过了一段时间才流下相对清澈的径流,说明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两处的植被覆盖率不同,西侧山上植被覆盖率高或受人类活动破坏小。
【小题3】种植业宜在平原、低缓丘陵、开阔地带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等高线图, 该地山青水秀,水流常年奔腾不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有大小两个湖泊,其中有一个为壮丽的瀑布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该湖泊可能是2.该瀑布的高度可能为3.当地村民发现图示地区山青水秀,特别是每到夏季云雾缭绕。于是在甲、乙两个地方发展了农家乐,但每到冬季,就发现乙农家乐生意冷淡,其中可能的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20m
F.50m
G.90m
H.120m
I.乙所在地山高林密,视线不好,不利于欣赏风景
G.乙农家乐收费标准过高、服务质量不好,客人不愿意来
乙农家乐冬季光照条件不好,餐饮环境阴冷、光线阴暗,客人不愿意来
乙农家乐地势高,受冬季风影响大,导致餐饮环境阴冷,客人不愿意来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瀑布形成于山谷中的陡崖处,图中A附近等高线凸向高处,位于山谷中,可以发育河流,在A处容易形成瀑布,为瀑布提供水源的湖泊地势应该高于陡崖的高度,等高线呈闭合状态,符合条件的只有②,故答案选B 。B处位置为山脊,不会发育河流,所以不会有瀑布出现。
2.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该处重合等高线的条数为2条,等高距为30米,可计算出陡崖的高度范围为:90米>H≥30米,所以答案选B。
3.乙地等高线密集,山高谷深中间没有阻挡物,不存在视线不好的现象,故答案A错误,两地相邻,距离较近,一般不会是收费标准过高、服务质量不好,造成客人不愿意来,故答案B不可选,乙地位于山谷中的阴坡,一到冬季由于白昼变短,光照条件变差,餐饮环境阴冷、光线阴暗,致使客人不愿意来,答案选C,乙地位于山谷中,冬季受冬季风影响不会很大,故答案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① ② ⑥ 。
(2)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若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为 千米。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用数字表示)
(4)有AC和BC两种方案把水引到C处,应选择 线,理由是 。
(5)若从甲、乙、丙三处中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 最好,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鞍部 山谷 陡崖
(2)143 6
(3)1∶100 000
(4)AC AC虽然引水距离较长,但水从水库引出后可以顺着地势进行自流;而C处地势比B处高,BC线不便于自流引水
(5)丙 丙处地势平坦,有利于修建梯田;丙处的地势比水库的水位低,有利于引水灌溉。
本题解析:
(1)读图可知,②处有河流流过且从等高线图可知海拔中部低两侧高为山谷,⑥处等高线重合,说明为陡崖。
(2)③地海拔为428米,④地海拔为571米,两地相对高度=571-428=143米;读图可知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2千米,若图上3厘米则实地6千米。
(3)图上比例尺为1:200000,放大2倍,为1:1000000。
(4)引水线当选择由高处往低处,可自流引水,故AC线最好。
(5)修梯田需要坡度小于25°,地势较低的山坡,可以有较好的投入产出比,地势低有利于进行农业生产,故丙处最好。
考点:等高线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与遥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