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自然灾害与防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2004年12月26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④位置附近(①为春分、②为夏至、③为秋分、 D为冬至),正确答案选D。
小题2: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正确答案选B。
小题3: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 95.9°E)和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4.2°N,73.5°E)位于赤道附近,两者之间的距离主要看经度差,1°大约等于111千米,两者之间相差22°,用距离除以速度等于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4.2°N,73.5°E)为2004年12月26日5时58分,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9时。正确答案选B。
小题4: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沿海人口密度大、缺乏海啸预警系统。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堰塞湖是指由火山熔岩流、冰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发生崩塌,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据此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结合材料,据图分析,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2.该堰塞湖形成以后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结合材料,据图分析,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2.该堰塞湖形成以后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
B.地震
C.滑坡
D.洪涝灾害
E.该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F.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地区才属于自然灾害
G.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
H.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灾害才属于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根据题目叙述“堰塞湖是指由火山熔岩流、冰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发生崩塌,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根据图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变化,发生了滑坡现象。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该堰塞湖形成以后淹没了村镇,所以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选修5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年大风(>8级)日数及年沙暴日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A地与B地大风日数和沙暴日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9分)
(2)简述防治A地沙暴灾害的主要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9分)A地大风日数少于B地,沙暴日数多于B地(3分)? A地位于盆地边缘,四周山地对大风阻挡,A地大风日数相对较少(2分);A地气候更干燥,降水少,植被覆盖率差(2分);地处沙漠地区,沙源多(2分)。
(2)(6分)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2分);恢复和保护植被(建设防护林,建立防护沙障,防止过度樵采,退耕还草还牧)(2分);加强监测,加强宣传、法规建设(2分)。
本题解析:
(1)A地位于盆地边缘,受四周山地地形的阻挡,大风日数相对较少;但由于A地气候更干燥,降水少,植被覆盖率差;地处沙漠地区,沙源多则沙暴日数较多。
(2)A地属于内陆干旱荒漠地带,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恢复和保护植被(建设防护林,建立防护沙障,防止过度樵采,退耕还草还牧);加强监测,加强宣传、法规建设等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主要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森林区过度采伐森林→______→水土流失→______→水灾。 
(2)②处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____________→水土流失。 
(3)③处上游用水量剧增一河流径流量__________→河流自 净能力降低。 
(4)④处河沙开采过量一河床堤岸__________→河岸后退→ 水害。 
(5)⑤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__________→海水入侵。 
(6)⑥处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入侵一河口→______→航道变浅。 
参考答案:(1)森林覆盖率降低(或植物减少);河湖泥沙淤积
(2)砍伐森林
(3)减少
 (4)坍塌(受损)
(5)地下水水位下降
(6)泥沙淤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