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水的运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①收集雨水②减少内涝③减少地下水④增加停车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水循环的环节a为蒸发,b为地表径流,c为入渗,d为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减少地表径流,加强入渗,从而,使蒸发量和地下径流增强。
【小题2】新加坡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截留了部分地表径流,一方面,减少了径流集中造成的城市内涝,同时,使部分雨水进入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成为水资源保留下来。
考点: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3分) 秘鲁的“东水西调”工程,大多建在3500—4200米山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施工难度非常大。读秘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1)A处海域洋流属于 (寒流或暖流),判断的依据是 。该处海域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原因是 。(4分)
(2)若只考虑洋流的影响,图中A海域与同纬度南美洲大陆东岸海域相比,A海域的盐度
(较高、较低),主要原因是 。若此时一艘油轮在A附近海域大量原油泄漏,污
染海域会 (扩大或缩小)。(3分)
(3)秘鲁西部沿海有一条贯穿南北狭长的荒漠带,分析这条滨海荒漠带的成因。(2分)
(4)说明秘鲁修建东水西调工程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4分)
参考答案:
(1)寒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由南向北流);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鱼类饵料丰富。(4分)
(2)较低;寒流流经,蒸发小;扩大。(3分)
(3)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秘鲁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2分)。
(4)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西部人口密度大,工农业发达,水量消耗多。困难:高山缺氧;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很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4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所示国家为秘鲁,其西部沿海地区为秘鲁寒流,该洋流从高纬度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故为寒流;该地区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型渔场。
(2)A海域为寒流,降温减湿,蒸发小;同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增温增湿,增发大,盐度高,故A海域盐度较低;洋流可以扩大污染范围作用。
(3)秘鲁西部沿海地区,为寒流,受哈你哭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又位于东南信风的被风波,降水少,故形成了热带沙漠。
(4)由于秘鲁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西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因此需要修建东水西调工程。东水西调工程经过高山,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
考点:该题考查洋流、荒漠形成和工程建设。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局部洋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回答问题1.图中表示大洋环流的示意图中,错误的是2.图中形成了世界著名渔场的洋流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E.④⑤
F.②⑥
G.①②
H.③④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以副热带为中心)——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图中表示大洋环流的示意图中,错误的是③⑤。
2.世界上著名的大渔场大都是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图中形成了世界著名渔场的洋流是②⑥。
考点:本题考查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区域图、模式图为背景,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是命题的热点。
方法技巧:洋流模式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读清图名:首先依据图名了解该模式图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成因:根据模式图存在的条件和基础,理解并掌握该地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比如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形成与全球风带的分布有关。
(3)总结规律:结合模式示意图总结出相关的规律。如根据海洋表层洋流模式示意图,可总结出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和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4)具体应用:根据模式示意图总结出的规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如根据海洋表层洋流模式示意图,可判断出不同地区洋流对气候、航行、污染物扩散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价,其主要目的是(?)
A.倡导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增加居民收入
D.发展淡水养殖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资源利用的现状。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利用价格调整主要目的是提倡节约用水。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人口分布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