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①集聚现象 ②分散现象 ③产业升级 ④产业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自行车生产与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无关。
小题2:多家自行车企业落户天津,反映了产业的集聚现象,同时该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创新,促进了产业的升级。
小题3:自行车产业基地的建立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天津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世界混合农业最主要的结构形式是?
A.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B.蔗—国—桑—鱼
C.畜牧业—谷物生产
D.农—林—牧--副—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著名的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是指种植业和养殖业并重的农业生产,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区,种植业以谷物生产为主,养殖业以牲畜养殖为主,故形成畜牧—谷物农业。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a国某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模式(a~i为不同国家)。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跨国公司总体生产能力最大的阶段为
A.阶段Ⅰ
B.阶段Ⅱ
C.阶段Ⅲ
D.阶段Ⅳ
小题2:该公司从阶段Ⅲ到Ⅳ的扩张过程中
A.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升高
B.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利润提升
C.生产厂家增多,营销规模扩大
D.a国生产成本提高、规模缩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a国某制造业跨国公司在阶段I以生产为主,也有出口;阶段II以兼并为主,并在海外建有销售分支机构与许可证转让。阶段III国内仅以生产企业为主,国外兼并规模更大,并开始建生产厂家。阶段IV不在兼并和许可证转让,而是直接在国内外建生产厂家,扩大出口。因此该跨国公司总体生产能力最大的阶段为阶段Ⅳ。
小题2:该公司从阶段Ⅲ到Ⅳ的扩张过程中技术含量保持或提高,生产成本明显降低,海外市场并未扩大,产品利润可能提升,生产厂家有所减少,营销规模扩大,a国国内生产成本提高、规模缩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装配等工业,首先从日本迅速发展,后又转到新加坡、韩国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A.交通和运输条件的改善
B.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C.利用当地大量廉价劳动力
D.利用当地良好的工业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其中最重要的是:①劳动力因素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装配等工业,首先从日本迅速发展,后又转到新加坡、韩国等地,其主要原因是利用当地大量廉价劳动力。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通常根据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的变化,可以把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类型划分为四种: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较低水平波动型和低水平下降型。读图,回答58-59题。
小题1:关于图中各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第Ⅰ类地区属于高水平稳定型
B.综合竞争力下降型地区分布于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C.1985-2003年间,位次上升最明显的地区是福建
D.1985-2003年间,位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是新疆
小题2:目前广东、江苏、山东等省提出从“速度东部”向“效益东部”转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效益东部”应加强的措施是?
①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工业?
②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③引进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④ 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中信息,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下降地区在东、中、西经济地带都有;第Ⅰ类地区制造业名次高且变化不大;1985-2003年间,位次上升最明显的地区是福建;1985-2003年间,位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是新疆。
小题2:目前广东、江苏、山东等省提出从“速度东部”向“效益东部”转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措施是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
。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城市与地理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