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等值线图》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从图中“垂直温度梯度(℃/100米)可知图中所给的不是气温,而是上升一个单位高程后气温的变化值,正负表示温度升高或降低,只要垂直递减率等于或大于零,就属于逆温现象。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对流运动减弱,不利污染物的净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单位:mm)。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R河流全年水量都很丰沛,由此可知该河发源地
A.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B.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400
C.该地区南部降水较少,北部降水较多
D.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
E.全年降水均匀
F.地下水储量较大
G.冬季温度较高
H.地形起伏相对较小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A错。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变化规律,按照递增或递减的顺序,甲位于200与300 两条等值线之间,数值可能是200或300,不可能是400,B错。读图中的等降水量线数值,可以判断南部降水较少,北部降水较多,C对。该地区位于大陆内部,夏季风不能到达,太平洋的水汽也就无法到达这里,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所以北部降水较多,D错。
2.读图可以看到,R河源头年降水量约300mm左右,属于半干旱区,位于大陆内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不会全年降水均匀,A错。降水少,可是河流全年水量丰沛,说明有稳定的水源补给,只能是地下水丰富,B对。读图可知,这里的纬度较高,冬季寒冷,C错。地形起伏大、小与河流的水量丰沛无关,D错。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区域自然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题。
1.关于图示地区自然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
B.降水:甲<丙<乙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不大
D.植被东西变化明显
E.生长周期长是农作物品质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F.旱涝频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G.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H.山地多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通过经纬位置可判断出该区域是我国的东北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有春汛、夏汛两次汛期;根据等温线分布可知气温乙>丙>甲;根据年降水等量线分布可看出甲<乙<丙;由于该地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水热的不同造成植被呈东西变化。
2.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商品基地,商品率高,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但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导致农业生产存在低温冻害。但生长周期长导致农作物品质高。
考点:本题考查空间定位及区域环境特征分析。
点评:本题以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空间定位及区域环境特征分析,难度一般。解答本题注意根据经纬位置定位区域空间,然后结合所学课本知识推断区域环境特征。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地区通过钻探某一岩层得出的地质数据:黑点代表钻井位置,斜线左边数据代表井口所在地面海拔高度(单位:米),斜线右边数据代表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地形坡度在四地中最缓
B.乙地地貌的形成以外力为主
C.丙地地下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丁地地貌的形成以内力为主
小题2:若该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则降水最多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戊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地面海拔高度判断地面的起伏状况,根据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判断该岩层的弯曲状况和地质构造。
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附近的海拔数据来看,丙地比甲地坡度要缓;乙地海拔比东西两侧低,地形应是山谷,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比东西两侧浅,说明岩层向上拱起,应是背斜,背斜成谷直接作用是以外力为主;丙地介于背斜(乙地)与向斜(丁地)之间,岩层倾斜,不利储油;丁地海拔很高而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很深,应是向斜成岭,地貌的形成以外力为主;故选B。
小题2:根据各点海拔数据分析,图示区域有一系列近似南北向的岭谷相间的地形,山岭北高南低,谷口向南敞开。甲、丁处为岭,乙处为谷,丙处为朝向西面的山坡。若该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降水主要是冬季盛行西风(西南风)带来的水汽,而丙处在迎风坡,故降水最多。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安徽省南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夏季乙处降水多于甲处
B.乙处易发生泥石流
C.丙处可以建设水电站
D.丙、丁两处相对高差可能为1000米
E.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F.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G.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H.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乙处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甲处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A对。乙处是山坡处,不是山谷地形,没有河流,泥石流发生较少,B错。丙处是一盆地,可以做为水库,不适合建水电站,水电站适宜建在盆地的狭窄出口处,C错。根据高差公式(n- 1)d≤ H< (n + 1)d可以计算,丙丁间高差大于600米,小于1000米,所以不可能是1000米,D错。
2.应该是在陡坡退耕,不是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A错。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不是扩大水稻种植业面积,B错。全面封山育林,改善了生态环境,但是影响到了农业的发展,C错。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可实现可持续发展,D对。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图,区域农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工业生产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