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A.该地区属于南半球 B.甲丙将是阴雨天气 C.乙丁将出现晴朗天气 D.P3>P2>P1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空气总是由高压垂直于壬辰线吹向低压区,北半球向右偏。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判断,图示区在北半球,A地风向是西南风,A对。
【小题2】根据锋面符号,判断该天气系统呈逆时针旋转、辐合,位于北半球,A错。甲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丙位于暖锋锋后,是晴朗天气,B错。乙在冷锋前,是晴朗天气,将出现阴雨天气。丁是阴雨天气,将出现晴朗天气,C错。图示是低压中心,所以P3>P2>P1,D对。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等压线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下面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6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3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3分)
参考答案:
(1)纬度较低;河谷地区,多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河谷热量不易散发;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四选三)(6分)
(2)多晴天;风力小;天气暖和、气温较高;(3分)
(3)钢铁等工业及汽车排放大量污染性气体;河谷地形相对闭塞,不易扩散;河谷易逆温,不易扩散;(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攀枝花纬度较低,位于河谷地区,多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河谷地形热量不易散发,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影响。所以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
(2)结合前面分析,攀枝花位于河谷地区,山地背风坡,多下沉气流,所以多晴朗天气,风力小,天气暖和、气温较高。
(3)攀枝花是钢铁工业城市,钢铁等工业及汽车排放大量污染性气体。该地是河谷地形,相对闭塞,污染气体不易扩散。河谷易出现逆温现象,污染气体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质量差,不适宜发展旅游业。
考点: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四条曲线中,表示冷锋过境的曲线是
[?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读某城市一天中PM2.5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上图中PM2.5出现两个峰值的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
A.工业活动造成的污染
B.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
C.城市外围的秸秆燃烧
D.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
小题2: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中,有利雾霾天气形成的天气系统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小题3:下列有关雾霾天气控制下的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的昼夜温差变大
B.清晨市中心的能见度比郊区更低
C.城市的热力环流增强
D.清晨郊区的能见度比市中心更低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PM2.5出现峰值的时间分别是8点和19点,这两个时间是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时间,这段时间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多,汽车排放的废弃物多,导致PM2.5出现峰值。
小题2: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空气流动性差,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形成雾霾天气。低气压控制时,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的空气容易扩散;锋面过境时,两侧的气压梯度比较大,风比较大,污染空气也容易扩散,低压、锋面影响时下雨天气也较多,雨后空气中尘埃物质少,也不易形成雾霾天气,所以①③影响时不易形成雾霾天气;反气旋控制时,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尘埃物质不容易扩散,上空出现逆温时(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时),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污染的空气也不易扩散,它们控制下的地区天气晴朗,因此②、④天气系统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小题3:雾霾天气时,白天太阳辐射被削弱,最高温度降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增强,最低气温上升,城市的昼夜温差变小;雾霾天气时昼夜温差变小、上下之间的温差变小,甚至出现逆温现象,热力环流减弱;B、D叙述的时间是清晨,结合材料里面说的清晨出现的叫雾,与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关。郊区和城区相比,郊区的温度较低,温度低空气中能够容纳的水汽少,相对湿度大,水汽容易凝结,雾就多,能见度就低。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水的运动》高频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