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大气运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四)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对比两图可知,左图北京位于高压的东边,吹东北风,右图北京位于高压的北边,吹东北风。
【小题2】右图可知,此时亚洲大陆为高压,说明为冬季;华北地区本身水资源短缺严重,图示季节降水量稀少,且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故此季节农田需水量大。
考点:该题考查等压线图。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6是某区域地形图,该地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农业生产发达,素有“粮仓”之称。但该区域表土流失严重,如1928年的“黑风暴”剥离了5~12厘米的表土;加上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
材料二 下面右图为左图中A城的气候统计图。
(1)分析该区域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12分)
(2)指出春季最有可能威胁该地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并分析其形成原因。针对该地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请你提出防治的措施。(14分)
参考答案:
(1)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3分)年降水量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较为均匀(3分)。原因:地处中纬西风带(3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西风影响较小。(3分)
(2)灾害类型:低温冻害(倒春寒)(1分)。成因:该地纬度较高,春季(3~5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易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威胁(2分);
沙尘暴(黑风暴)(1分);成因:自然原因:大部分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较为干旱;(2分) 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较少)多大风 ;(2分) 人为原因:过度垦殖(不合理耕作),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风力侵蚀作用加剧(每点2分)。
措施:大面积推广土壤保护耕作制度;秸秆还田,休闲轮作;营造农田防护林带;保留残茬,积雪保墒。(4分)(两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赋分)
本题解析:
(1)气候特征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特征,从右图可以看出,该地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较为均匀,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从左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带来降水且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但该地距海较远,受西风带影响较小,降水少。
(2)该地春季易受低温冻害和沙尘暴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形成和该地纬度、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而沙尘暴的形成和该地气候特征及人类活动有关。可从推广土壤保护耕作制度、秸秆还田、休闲轮作、营造农田防护林、保留残茬、积雪保墒等方面回答应对此地自然灾害的措施。
考点:气候特征及成因、区域自然灾害成因和应对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题1.图中所反映的季节是北半球的2.图中F风向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E.西风带形成的风向
F.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G.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H.热带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风向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2.图示F表示南亚夏季西南季风,是由于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则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而形成西南季风。
考点:本题考查季风环流和读图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东亚或南亚地区的风向即可判断季节,注意南北北半球季节的差异,并重点掌握南亚夏季西南季风的成因,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某年世界橄榄油生产国产量比例比较图”,完成问题。
小题1:由此推断橄榄树理想的生长环境(?)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
B.终年高温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D.终年温和多雨
小题2:图中所列国家中位于非洲北部,且橄榄油生产量最多的国家,其南部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A.草原
B.荒漠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主要生产国判断,油橄榄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故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小题2:直接读图反映非洲北部橄榄油生产量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南部位于撒哈拉沙漠,为热带荒漠带。
点评: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