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广东省大部分区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此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故图中①和③分别表示该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②为二分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峰会2012年和2013年二十国集团峰会(G20) 召开期间,广东的正午太阳光线分别最接近①和②。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表为兖州(116.49°E,35.32°N)某月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表回答问题
A.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B.昼短夜长且夜渐长 C.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D.昼长夜短且夜渐长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表格数据的计算分析能力。
【小题1】从表格中可以算出兖州市20日昼长为13小时19分钟,次日21日昼长为13小时17分。由此判断兖州市昼长夜短且昼变短夜渐长,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故选D。
【小题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因此日期应在6月22日与9月23日之间。 故选C。
考点:本题组考查昼长的计算公式及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组难度不大,学生只需明确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图,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右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该学校大约位于( )
A.21.5°N
B.21.5°S
C.45°N
D.45°S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示影长和方向判断,①的影子方向朝南,且朝南时最长,所以可判断此时为夏至;③的影子方向朝北,且长度最长,所以可判断冬至日,那么②为秋分,④为春分。故选D。
【小题2】因该地有两天影长为0,所以应位于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又因大部分时间影子方向朝北,所以应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图示冬至日的影长为2m,那么正午太阳高度为45°,所以该地纬度为21.5°N。故选A。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 )(虚线为运动方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受地球偏转力的作用,北半球的水平运动物体是向右发生偏转,如上图所示,虚线表示运动方向,实线表示偏转方向,只有B图所示的是表示物体向右发生偏转,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北半球的偏转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四季更替
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昼夜长短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地理》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