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诗句中,表示音讯不通,相思之情无法传送的一项是_____。
A: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B: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C: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语句多元考查解析此题考查诗句理解。这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句意: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句意: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句意:送信的大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送信的鱼龙能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你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昨日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句意: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根据语意,C项表达了相思无法传送之意。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对于环境与建筑的保护,我们一直局限在那些大家都认为有高度历史或文化价值的部分,而对于那些历史不算久远,或者根本就不被认为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对于那些相对只是绿叶角色的城市建筑环境都非常漠视。我们虽然可以拆掉这些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建造一大批摩天大楼,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下一代就要开始批评我们曾经的鲁莽了,我们要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一段记忆,而那是上世纪中国城市最骄傲的工业文明具象的记忆。所以我认为应该保护她,尽可能留下她美丽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有形的载体。文中“有形的载体”指的是_____。
A: 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
B: 最骄傲的工业文明
C: 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
D: 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词句理解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为词句理解题。本题可采用倒推法。有形的载体→她的有形的载体→她是上世纪中国城市最骄傲的工业文明具象的记忆,至此,很容易就能发现,“有形的载体”指的是我们拆掉的那些“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D正确。A、B项都是对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的评价,不是其本身;C项太空泛,没有抓住关键主体,指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 按照中央“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国有文化单位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民营文化创意企业快速发展,鼓励非公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推动一批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抓效益,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这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根据文意,选出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_____
A: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C: 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D: 鼓励民营文化创意企业快速发展,鼓励非公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根据材料中“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可知A项中“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表述错误,当选。BCD项在材料中都有原文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
4、单选题 长期以来,中国周边各个区域对中国有不同的认识,而这可能恰恰是很多面使中国自我认识更加准确的镜子。与这些曾经与中国亲密接触、看上去有些接近的文明体比较起来,那个长期以来当作比较镜像的西方,似乎只是一面朦胧含糊的铜镜。虽然看得见整体中国文化的轮廓,却看不清具体文化中国的细节。所以,如果我们转身面向这个周边,套一句经济学界常用的术语,也许它将成为学术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我以为引出的学术史变化,有可能是对语言工具的重新重视、对域外新数据的重新重视。这段文字的主旨是_____。
A: 中国应该多研究周边地区的文化
B: 通过对周边地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
C: 中国应该重新重视语言工具和域外新资料
D: 中国需要加强自我认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材料总-分结构在第一句就点明了主旨,关键词“而”之后表达了中国可以把周边区域当做自己的镜子从而使认知更加准确,据此分析B项意思最为接近。C项是最后一个分句开拓研究领域的作用,而且是“有可能”,不是整段的意思,首先排除。A项错误,选项说“应该多研究”,做出这个判断需要阐释应该的理由或者研究的好处,但文章并没有对“应该多”提出证明,只是叙述了“可能恰恰是”的情况。D项错误。本文重点是说多研究周边,“加强自我认知”只是行为的结果。故正确答案为B项。
5、单选题 记忆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东西。你想记住的,往往记不住,你不想记得的,偏偏忘不了。哪怕再正常的人,都会有那么一点往事不愿再记起,更何况那些深受悲伤或恐惧记忆折磨的人。但如果有人说,给你一片小药丸,能让你把这些不好的记忆都给删了,你愿意吗? 上段文字作为一篇文章的引文,接下来将要介绍的是_____。
A: 人们是否真的希望能够控制自己的记忆
B: 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为什么总是难以忘怀
C: 对人群进行的是否愿意删除记忆的调查
D: 通过药物控制人类记忆的科学研究成果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 文段指出记忆不被人所控制,特别是对于悲伤恐惧的记忆人们总是无法忘记。文段最后一句通过转折词“但”引出重点,即“如果存在一种能删除记忆的小药丸……”最后一句的疑问句,其目的并不是真的要探求问题的答案,而只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接下来要叙述的,最可能的是关于对能控制人记忆的药物的科学研究。故本题答案应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