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2005年江苏)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长期面临的主要障碍,稍有不慎,将引起全球性的扩散和连锁反应,造成重大损失。许多事实又都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之所以能够起作用,主要是由于出口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了解不多造成的。我们应当细心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成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哪些贸易国家遇到哪些技术性壁垒,提出需要新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彻底改变目前这种遇到技术性壁垒无所适从的状况。适合本段文字的小标题是_____。
A: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障碍作用
B: 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问题
C: 向发达国家学习技术性贸易壁垒
D: 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预警机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提炼标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这是一个带有明确论点的议论文,寻找文段解决问题的语句和论点,即“我们应当细心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成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哪些贸易国家遇到哪些技术性壁垒,提出需要新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呼吁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预警机制”,所以,本题答案为D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提炼标题
2、单选题 俄罗斯防病毒软件供应商——卡斯佩尔斯基实验室于6月15日宣布,一个名为29a的国际病毒编写小组日前制造出了世界上首例可在手机之间传播的病毒。卡斯佩尔斯基实验室说,29a小组于15日将这个名叫“卡比尔”的蠕虫病毒的代码发给了一些反病毒厂商,后者确认该病毒具备在手机之间传播的功能。该段文字作为一则报纸上的新闻,最适合做该段文字题目的是_____。
A: “卡比尔”的蠕虫病毒在俄诞生
B: 29a的国际病毒编写小组的新贡献
C: 世界首例在手机之间传播的病毒诞生
D: 反病毒厂商确认手机之间可传播病毒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提炼标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概括不当的概括不全,选项B中的“新贡献”在原文中没有提及,选项D在原文说的是反病毒厂商“确认该病毒具备在手机之间传播的功能”,而不是“反病毒厂商确认手机之间可传播病毒”,故根据上文说的“切合原文”原则可以首先排除B、D。原文主要讲的是一种病毒的诞生,而这种病毒最大的特点是“可在手机之间传播”,且是“世界上首例”。故“世界上首例”、“可在手机之间传播”这些引人注目的关键性信息在标题中都应尽量体现。选项C符合这一要求。选项A虽然也是对短文的概括,但它没有概括出短文中的关键信息,让人读了以后也不知道“卡比尔”蠕虫病毒到底是什么,故排除A。所以,本题答案为C。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提炼标题
3、单选题 语音技术包括识别和合成。识别指电脑分析人的语音,将之转换为文字输入电脑,从而实现以说话代替键盘的技术。与语音识别对应的是电脑将文字转换为语音的合成技术。经过多年的基础研究后,语音技术现在已经到了破茧而出的关键时刻。比尔•盖茨表示,语音技术等自然交互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电脑的重要功能。他认为,5年内,互联网搜索将更多通过语音命令来完成。面对潜在的巨大市场,全球高技术公司已经把语音技术作为必争之地。给上面的材料加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
A: 语音技术的春天将临
B: 语音技术的分类
C: 比尔•盖茨与语音技术
D: 互联网搜索助推语音技术发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提炼标题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选项B、C是概括不全。B选项只概括了段落前半部分,而C选项是对后半段的概述。D选项无中生有。然后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材料起首概述语音技术的分类,然后进一步说明“语音技术现在已经到了破茧而出的关键时刻”,之后通过引用比尔•盖茨的话,说明语音技术的大发展即将到来。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提炼标题
4、单选题 在光滑的冰面上开车是不容易的,可是我在北极见到的芬兰司机,在冰道上开车的时速和在柏油马路上一样快。为了保障安全,这里的汽车都备有两套轮子,一套是夏季用的普通轮子,一套是适用于冰面的带针的轮子,公路上的另一奇景是白天行驶的车辆都开着灯,据说这样事故发生率比较低。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_____。
A: 北极见闻
B: 北极气温
C: 行车规则
D: 行车怪异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提炼标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根据该短文可判断属于游记类文章。选项B中的“气温”在短文中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可以首先排除。选项C“行车规则”这个标题的文体更倾向说明文,看到这个标题最容易联想到的是行车应遵守什么规章法则等内容,故C也排除。D项中的“怪异”一词偏贬义,与短文的感情色彩不相吻合,故也排除。A项“北极见闻”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符合游记类文章的特点,同时与短文的感情基调也保持了一致,所以,本题答案为A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提炼标题
5、单选题 如果按照国家振兴汽车发展计划及购置税减免,以及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加上经济复苏的影响,城市机动车增长的速度和数量,只会有增无减。这样,机动车繁荣了,城市却面临灾难了。稍大一点的城市,本来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就是老大难问题;稍小一点的城市,猛然面临机动车发展走上高速路,滞后的城市交通设计也让管理层苦不堪言。现在全国平均7人就拥有机动车一辆,城市人均占有机动车的比例就更高,倘若达到平均两人一辆,一人一辆,那后果就更不堪设想。给本段文字加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
A: 交通拥堵谁之过
B: 机动车限行势在必行
C: 城市发展机动车应有度
D: 城市交通难以承受之重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提炼标题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全段都是在围绕机动车增加给城市带来的压力进行分析,在选择恰当的标题时就要考虑话题的一致性,因此排除A项和D项,作者认为机动车增加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言外之意即应该限制机动车的数量。B项中提出的“机动车限行”的对策文中并未提到。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提炼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