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一个故事是有关美国的一个自封的皇帝的,了解点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的历史和现实中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有一样东西是没有的,就是皇帝。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有实行过帝制,因而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的皇帝。然而,1880年1月9日的旧金山主要报纸之一的《旧金山纪事报》却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君王驾崩”,宣布“美国皇帝和墨西哥保护者诺顿一世逝世”。根据上文推断,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内容是_____。
A: 美国没有实行帝制的原因分析
B: 对该报纸的性质、宗旨进行简要介绍
C: 告诉读者美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D: 介绍诺顿一世的传奇故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接语选择题解析考查语句衔接的接语选择题。由文段开头“一个故事是有关美国的一个自封的皇帝的”,结尾处“美国皇帝和墨西哥保护者诺顿一世逝世”,既然最后一句点出了这个“美国皇帝”诺顿一世,那么接下来应该是讲他的有关故事。D正确。A项“原因分析”和D项“演变过程”文段均没有谈,属于无关的错项推断;B是针对报纸说话,自然没有抓住核心对象“美国皇帝”——诺顿一世,B项理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人体中流动的红色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全血。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强调的是成分输血,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因此,人造血液也不需要与全血成分完全一致。现在已有血浆代用品上市,血小板代用品也已经开始研究,目前许多国家着重于开发红细胞代用品。血液中红细胞最主要的功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携带氧气的能力。如果能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人造血液的关键难题就迎刃而解。对“成分输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只采用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的输血治疗
B: 与全血成分不完全一致的人造血液
C: 只采用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来治疗的人造血液
D: 应用血浆代用品代替全血的输血治疗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成分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医学技术,并不是血液的名称,故排除B、C;D项的“血浆代用品”是成分输血中用到的一种产品,是片面的。根据材料第二句话“成分输血,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可知成分输血只指采用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故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日本、韩国等一些与中国临近的亚洲国家,其民族文化在形成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同时汉文化当中也汇入了这些国家的民族文化成份。因此,尽管在现代文明中汉文化的内涵已不能覆盖所有亚洲东部国家各民族文化的内容,但仍不失为这一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段话直接论述的观点是_____。
A: 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化曾受到汉文化很深的影响
B: 汉文化当中也吸收了其他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成份
C: 汉文化是亚洲东部诸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D: 汉文化仍然是现代文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直接”一词可知考查表面主旨。由总结词“因此”引出材料的主旨句。主旨句中的转折词“但”的后文是材料的重点,即汉文化是亚洲东部国家各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故C正确。A、B项未抓住材料重点。材料讲现代文明中汉文化是亚洲东部国家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非“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D项扩大了汉文化覆盖的范围。因此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 世界记忆工程是世界遗产项目的延续。世界遗产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起的,比世界记忆工程早20年,它关注的是自然和人工环境中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如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和人类学研究价值的建筑物或遗址。而世界记忆工程关注的是文献遗产,具体讲就是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根据这段文字,世界遗产项目与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区别体现在_____。
A: 文化与档案
B: 实物与遗迹
C: 实物与记录
D: 遗产与文献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材料主要介绍了世界遗产项目和世界记忆工程,“世界遗产项目”主要关注的是“文化和自然遗产”,如建筑物或遗址,是实物;“世界记忆工程”主要关注的是“文献”遗产,如珍贵文件和记录,是一种文字记录,所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实物与记录,C为正确答案。A项中的“文化”不准确,两者都具有文化内涵;B项珍贵文件和记录不是“遗迹”,排除;世界遗产项目和世界记忆工程都是关于“遗产”的项目,只不过研究的遗产内容不同,“遗产”不是区别,而是共性,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5、单选题 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很难单项突进,现在结构调整引起了高度重视,但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尤其是必须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全国的统一大市场,促进农村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如果市场机制得不到应有的发育,那么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调整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基础,区域化布局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_____。
A: 市场是农村结构调整的导向
B: 市场机制的优势未充分发挥
C: 农业市场化改革需要加快进行
D: 农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文段说到我们农业市场需要调整,转折词“但”后边是的内容突出强调了农业发展过程中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A、D两项不是文段的重点,故排除;文段通过假设市场机制得不到应有发育的后果是为了论述农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市场机制的优势未充分发挥”,故不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