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有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禾、僳、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级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有“稻居廿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
以下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_____。
A: 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
B: 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C: 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
D: 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2、单选题 从蜻蜓低飞预测天气,到蟾蜍搬家预测地震,中国古代民间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一代代人口口相传,时至今日,在民间——也包括今天的网络上来看,依旧有不低的信任度。而现代地震研究,强调的则是数据和概念。在古代对于某一地区的准确预报,放在今天信息汇集和横向对比、统计来看,则不再有普遍适用的意义。
对于中国古代民间积累的地震预报的经验,作者认为它_____。
A: 是在老百姓中传承多年的民间智慧的结晶,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B: 与重视数据和概率的现代地震研究背道而驰,不可信
C: 具有偶然性,不能作为地震预报的依据
D: 可以在现代地震研究中得到有效利用
3、单选题 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和艺术潮流中,丧失民族特性的艺术家和作品都会成为外来艺术的附庸和追随者。这不但使民族文化处于被改造的弱势地位,还会让艺术家丧失民族自信心,这样的创作无疑也是缺乏活力的。近些年,当代绘画的活跃和繁荣,不仅仅得益于艺术家日益扩大的视野和活跃的创作思想,更得益于中国艺术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挖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艺术创作离不开民族特性
B: 艺术家应该保持民族自信心
C: 绘画的繁荣得益于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
D: 民族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4、单选题 语言要素的变化,有时并非等待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化——也就是说,即使社会生活没有发生显著变动,语汇、语音和语法都可能悄悄地起变化,语汇的变化比较显而易见,语法的变化却少些。
这段话直接支持的观点是_____。
A: 语言要素的变化并非完全受社会生活支配
B: 语言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经常存在的
C: 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语言要素的变化比较明显
D: 一般地讲,语汇变化较语音变化明显
5、单选题 孙子,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他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善战”是他军事思想的核心。他说:“善战者知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因为在他看来,真正的善战者所打得胜仗,决不是那种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的浴血苦战、拼死激战,而是“胜于易胜”打的是好打易打之敌。“胜已败者”——打的是已经处于失败地位之敌。
这段文字所讲的孙子善战思想的核心是_____。
A: 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
B: “不战而屈人之兵”
C: 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D: 除了“全胜”之外,就是“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