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是通过从植物到大型食肉动物之间的食物链来实现的。某一类野生动物种群的减少或灭绝,都可能造成生态失衡。远的不说,农牧业方面虫害、鼠害的加剧,都与这些虫、鼠的天敌(如蛇类、鸟类)数量锐减有关。虫、鼠害加剧的结果,一是直接的农牧业损失,一是导致生化灭虫、灭鼠剂的广泛使用,这些生化物质即使经过淘洗,其残留部分最终还是进入人体。下列不属于生态失衡产生的危害的一项是_____
A: 造成某一类野生动物种群的减少或灭绝,繁衍失控,破坏自然界食物链
B: 导致虫害、鼠害加剧,土地沙化,农牧业减产
C: 引发生化灭虫剂、灭鼠剂的广泛使用,遗害于人的健康
D: 使人们害怕吃野生动物,也使人类对老虎的控制力变得脆弱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解析】D。文中没有涉及使人们害怕吃野生动物的内容,很明显,D项符合题意。
2、单选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_____
A: 介绍书院教育的形成背景
B: 说明书院教育的组织形式
C: 阐述书院教育的功用及特色
D: 论述“书院”一词的语义变迁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文段围绕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教育展开,介绍了书院功用的变迁,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改变,完全是得益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即一方面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另一方面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由此可见,文段主要想说的便是书院教育这一教育组织形式形成的背景,即A项。
3、单选题 由于现实存在着外国征收遗产税而中国没有遗产税的情况,结果是我国公民在外国继承遗产需要向该国交纳遗产税,而外国公民在我国继承遗产无需交税,这既悖于国际间的公平原则,又有损于国家税收主权和经济利益,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纵深扩展,国际交往和经济贸易日益广泛和频繁,跨国流动的资产量多值高,主体、客体等具有涉外因素的遗产继承将日益增多。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_____。
A: 我国公民在外国继承遗产需要向该国交纳遗产税,而外国公民在我国继承遗产无需交税,这有悖于国际间的公平原则
B: 开征遗产税法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
C: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纵深扩展,具有涉外因素的遗产继承将日益增多
D: 开征遗产税法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这段话先指出了我国和外国征收遗产税的差别,进而分析这种现象有悖于国际公平原则,有损国家税收主权和经济利益,并进一步说明了原因。A、B、C项只是复述了原文的内容,不能概括文意。因此D项最能准确表达原文主要意思。
4、单选题 最初的生命可能就是一群偶然聚集在一起的有机物,之后,这群偶遇的有机物有了明确的分工。蛋白质负责提供支架和生产能量,DNA和RNA则保存和实施群体的“复制图纸”,磷脂分子和蛋白质还联手建了细胞膜。正是这层神奇的膜,将有机物集群包裹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生命的单元——细胞就这样诞生了。这段文字主要描述的是: _____
A: 细胞诞生的科学假说
B: 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
C: 生命单元的形成条件
D: 生命演化的合理猜想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由文段第一句“最初的生命可能就是……”中的“可能”可知作者只是提出一种假设或猜想,而非定论,由此可排除B.C。由文段最后一句话“生命的单元——细胞就这样诞生了”,可知答案选A。
5、单选题 人的爱心是从小开始培育的。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孝敬,对母亲的感恩,也当是从小开始。然而,我们刚好忽视了从小开始的培育。无论幼儿园、还是小学,我们少不了对孩子爱国家,爱集体等方面的教育,而不知什么原因独独缺少对母亲之爱的教育。我不知道,一个人连他的母亲都不懂得去爱,都不去爱,那么他怎么去爱其他的人,去爱其他。根据文意,文中对划线句子理解最准确的是_____。
A: 我们应该把对母亲的爱的培养作为重要教育任务
B: 对国家、对集体的爱都应该以对母亲的爱为基础
C: 人的爱心包括很多方面,学校培养不能顾此失彼
D: 只有懂得如何爱母亲,才能真正去爱他人和他物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词句理解题解析此题考查语境中句子理解的能力。划线句子之前的“我不知道”表明了作者质疑的语气,就句子本身而言,作者的态度是应该先爱母亲,才能去爱其他的人。据此B项偷换概念,把“对国家、对集体的爱”等同于“其他的人、去爱其他”,先排除。A、C项不是针对划线句子的理解,这句话没说“重要教育任务”,也没说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可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