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的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说来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上述这种现象表明_____。
A: 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B: 人们的器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C: 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 人们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表面主旨题。阅读可知,人的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它是有范围的,所以要经过选择,不同的波长辐射经过人的器官的加工和转换能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C项表述全面,为正确答案;A、D选项只强调自身生理器官的作用或外界事物单方面的作用,忽视了人的器官与外界事物相互的作用,太片面,排除;B选项是错误选项,它绝对化了自身生理界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而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边沁认为,动机和意图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两个因素,其道德价值要通过行为结果表现出来。动机并非毫无作用,有动机才有意图,有意图才能发生行为,有行为才会产生结果,但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不取决于主观的道德动机,而是要看它们带来的行为结果。对这段短文理解正确的是_____。
A: 人的道德品质可以从行为上来判断
B: 动机和意图存在独立的道德价值
C: 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依行为结果的好坏而定
D: 动机和意图的依据不存在于客观效果中,而存在于主观领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此题为细节判断题。文段阐述了边沁关于“动机和意图”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不取决于主观的道德动机,而是要看它们带来的行为结果”可知,动机和意图的好坏是依行为结果的好坏而定,因此C项正确。A选项在文段中没有提及,应排除;根据第二句可知动机和意图相互依存,不能互相独立,因此排除B项;而D项中“动机和意图的依据”在文中并未提及,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中国学术历来轻“术”。经济学、金融学都是太低级的“术”,所以,它们往往被忽略。遗憾的是,时下的儒家研究学者还是不能走出用文化来谈文化的圈子,特别是以儒家文化来评价儒家文化,其结论当然不会是别的,用“四书五经”来看“四书五经”,只能是越看越美。如果脱离传统儒家社会的实践现实,不去研究特定文化背后的成因(特别是经济成因),那么得出“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这样的认识就不奇怪了。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中国文化研究缺少经济成因分析
B: 传统中国学术历来看轻经济学科的价值
C: “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的想法轻率荒谬
D: 当代儒家研究学者依然没有走出轻“术”的窠臼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重点在最后一句,即之所以会得出“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的认识,是因为中国学术历来轻“术”,文化研究从来缺少经济成因分析。A项准确地概括了文段的内容。B项“经济学科”范围太小,文段讲的是文化产生的经济背景,而非经济这个“学科”,故排除。C项错在文段说的是为何会得出“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的认识,而非批判这一认识的轻率荒谬,故而排除。D项仅指出了现在的状态,且没有明确指出“经济成因”这个“术”的内涵,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4、单选题 某大公司准备高薪雇佣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剩下3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第一位说:“二公尺”。第二位说:“半公尺”。第三位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越远越好。”结果这家公司录用了第三位。上述这件事主要启示我们_____。
A: 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B: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表白的人
C: 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东西
D: 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生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隐含主旨题。材料中第三位的回答“我会尽量远离悬崖,越远越好”点明主旨,强调的是金子和悬崖之间诱惑与危险的关系,启示我们要抵住诱惑远离危险,A项表述符合。B、D明显文中没有涉及,排除;C选项理解为只顾金子这一眼前利益,得不到高薪职位这一长远利益,但是文中并未强调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5、单选题 网络不只发现问题,有时它还扮演了解决问题的线索提供者和监督者的角色。相对于各种监督管理的机制,网络的监督能力已经超出了超前的态势。似乎许多问题的端倪,总是先暴露在网络之上,然后才会被深究,继而解决处理。对此,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网络的监督固然在目前发挥了显著作用,但这绝不是一个法治社会下正常的监督问责途径,也不应当成为一种主流的监督方式。如何充分发挥原有监督机制的应有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法制社会不能主要依靠网络进行有效监督
B: 网络相对于其他监督机制具有更为超前的监管能力
C: 网络监督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D: 当今社会的一条重要监督途径是网络监督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隐含主旨。由总结词“对此”引出材料的主旨句“网络的监督固然在目前发挥了显著作用,但这绝不是一个法治社会下正常的监督问责途径,也不应当成为一种主流的监督方式”,即法制社会不能主要依靠网络进行有效监督,A正确。B项偷换概念,将“超前的态势”偷换成“超前的监督能力”。C项在材料中未提及。由材料中的“固然……但……也……”可知,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