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并不难,用我国古语中____的道理就能做到。填入划横线部分最适当的一项是_____。
A: “谦受益”与“满招损”
B: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C: “博观而约取”与“厚积而薄发”
D: “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语句填空解析此题考查语句填空考点的语句衔接题。全文意思是说学习悖论表现为“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和“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就能做到”表明这个古语是来解决悖论的。只有选项B符合意思,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所以要“知其然”;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还要知其原理,即还要“知其所以然”。A项是说谦虚与骄傲的后果,与知不知道学习内容无关;C项两句话都是说“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不能破解悖论;D项是说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亦不能破解。故正确答案选B项。
2、单选题 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和艺术潮流中,丧失民族特性的艺术家和作品都会成为外来艺术的附庸和追随者。这不但使民族文化处于被改造的弱势地位,还会让艺术家丧失民族自信心,这样的创作无疑也是缺乏活力的。近些年,当代绘画的活跃和繁荣,不仅仅得益于艺术家日益扩大的视野和活跃的创作思想,更得益于中国艺术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挖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艺术创作离不开民族特性
B: 艺术家应该保持民族自信心
C: 绘画的繁荣得益于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
D: 民族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属于总分结构,首句指出民族特性对于艺术家和作品的重要性,然后以当代绘画的繁荣为例,从反面论证了这一观点。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艺术创作不应丧失民族特性,故正确答案为A。B项艺术家丧失民族自信心是其丧失民族特性的后果,文章主要说的不是民族自信心。C、D项是文段所举的例子,不是可以推知的主旨,均可排除。
3、单选题 唾液内含有的免疫球蛋白A原本发挥的是抗菌作用,英国拉夫巴勒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唾液中这一蛋白的数量与人体免疫力呈反相关。他们花费了三年多时间,对38位参加过美洲杯帆船塞的赛手进行测试,观察到大约有四分之三的赛手在患上感冒前的两周时,尽管当时感觉良好,但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水平已经急剧下降。英国的研究人员对唾液进行的此项研究,其意义在于_____。
A: 揭示了通过检测唾液内含有的免疫球蛋白A数量,人们可以判断自身的免疫力状况,在免疫力低下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疾病袭扰
B: 明确了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越高,则人体免疫了越强,这是因为免疫球蛋白A在发挥作用
C: 发现了感冒的潜伏期为两周,在此期间,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水平已经急剧下降,而人们不会有免疫力下降的感觉
D: 颠覆了人们对唾液内含有的免疫球蛋白A的抗菌作用的认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文段首先指出“唾液内含有的免疫球蛋白A有抗菌作用”,接着通过研究证明“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与人体免疫力呈反相关”,由此可知此项研究的意义是人们通过自己唾液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判断自己的免疫力,以防疾病来袭,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只是陈述了事实,没有阐述此研究的意义,因此排除B、C;D选项文段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因此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A。
4、单选题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_____。
A: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 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 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 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由提问标志词“概括”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首先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接着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堪忧的现状”。根据转折关系词“但”可知,整个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文化遗产的生存受到多种因素的威胁,现状令人堪忧”,选项D最符合文意。A项中“新思路”在文中没有涉及;B项“新问题”表述过于笼统,文段主要针对的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C项为干扰性,题干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概括,而非作者的意图,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1801年在英国同丹麦进行的哥本哈根海战中,英国海军英雄纳尔逊上校在激战中处境危险,接到了撤退的信号。舰长弗雷问他怎么办,他将望远镜举到一只失明的眼睛跟前说:“我没有看见那个信号。”于是又勇敢地继续指挥战斗,结果取得了胜利,丹麦被迫停战。这段话的主题是_____。
A: 强调纪律在军队中的重要性,纳尔逊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其不听命令,擅自作主的做法是错误的
B: 肯定了纳尔逊审时度势,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执行命令的行为
C: 说明纳尔逊取得哥本哈根海战的胜利是个奇迹,因为当时上级已发出了撤退的信号
D: 告诉我们纳尔逊上校是如何在哥本哈根海战中找到不执行上级命令的理由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文段主要论述了英国海军取胜的原因,即纳尔逊审时度势的能力,故正确答案为B。从“英雄”、“勇敢”、“胜利”这些字眼,可以判断文段对于纳尔逊上校的做法是褒扬的,据此排除A项。“纳尔逊取得哥本哈根海战的胜利是个奇迹”与“上级发出撤退的信号”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所以排除C。“将望远镜举到一只失明的眼睛跟前说:‘我没有看见那个信号。’”是为了表现上校继续战斗的决心,而不是介绍其“不执行上级命令的理由”,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