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写作要有题目,就是要有中心思想,要有内容。目的性要明确,例如这篇文章是记载一件事情,或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或发表自己的主张、见解等等。总之,要有所为而作。无所“为”的文章,尽管文理通顺,语气连贯,但是内容空洞,只能归入废话一栏,以不写为好。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_____。
A: 写作要有题目
B: 写作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言之有物
C: 文章有很多种类,要根据不同的种类确定不同的写作内容
D: 不要写废话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片断的前半部分正面论述写作的目的性要明确,后半部分又从反面说明内容空洞的文章就是废话。故答案为B。
2、单选题 这其中一脉相承地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性。②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的杭州人将传统山水文化的理念和西湖的治理融合在一起,并将这种融合延续下来,两者缺一不可。③中国拥有湖泊的城市很多,但为什么城市发展与景观和谐并存的鲜而有之,而尤以杭州与西湖这一例凸显了出来?④这种天人合一的延续性,是中国其他城市普遍缺失的。⑤我们翻阅西湖的历史,那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就是城市建设与景观建设相辅相成的历史。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
A: ④③⑤②
B: ③⑤④②
C: ⑤④③②
D: ③②④⑤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语句排序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理解排序。句有指示代词“这”,不能放在段首,排除A项。②句比较特殊,有“主要原因在于”,则其前面应该是提出问题的一句,按此思路对句子进行梳理。观察各句,发现③句为一个疑问句,与②句相连,一问一答为③②,排除B项。句和④句中都含有“天人合一”一词,其逻辑顺序应该为“……体现了天人合一……这种天人合一……,是中国其他城市普遍缺失的”,则排序为④,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病毒或病菌侵入人体后,经过一段时期才能发作,这段时期就是医学上的潜伏期。就是说,没有表现出病理特征的时期,是潜伏期。这段话主要是说明了_____。
A: 疾病潜伏期的定义
B: 病理特征与潜伏期之间的联系
C: 疾病是由病毒或病菌引起的
D: 潜伏期是一种时间概念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从题干来看,本段话主要在解释什么是“疾病潜伏期”。而不是在论述病理特征和潜伏期之间的联系等。故正确答案是A。
4、单选题 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凉地惨叫了几个钟头,农民亦急得团团转,就是毫无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子已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不值得花精力去救驴子。他请来所有邻居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子很快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恐慌地大哭,不一会儿,居然安静下来。人们忍不住往井里看,奇迹发生了。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抖落一身尘土,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紧。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然自己把自己升了起来,到了井口,它纵身一跳,平安地跑开了,在场的人均惊诧不已。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_
A: 人生中的每一个困难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B: 换一种思维常常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C: 冷静思考是克服困难的首要条件
D: 求人不如求己,很多时候,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救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故事中驴子把砸到背上的尘土迅速地抖落下来,并狠狠地踩紧,如此反复,最后成功地从枯井中跑了出来。其实人生中的困难、挫折也如驴子身上的尘土一样,不迅速抖落、踩在脚下,就会被其掩埋。只有把困难踩在脚下,才能够通往成功。换而言之,人生中的每一个困难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5、单选题 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笔下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地刮,想让凛冽的狂风刮走人们身上的衣服,结果行人为抵御寒冷侵袭,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人觉得很暖和,便解开纽扣,脱掉了大衣,南风获胜。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_____。
A: 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意在”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材料中提到北风很用力地刮,反而起了反效果;而南风很轻柔,巧妙地便让行人脱掉了大衣。南风的“徐徐吹动”战胜了北风的“呼呼猛刮”,传达的是方法得当,柔可胜刚的道理,即选A。B、C、D项所说材料均未涉及,虽是道理,但无依据,所以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