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某市要建花园或修池塘,有下列4种假设:修了池塘要架桥;架了桥就不能建花园;建花园必须植树;植树必须架桥。据此不可能推出的是_____。
A: 最后有池塘
B: 最后一定有桥
C: 最后可能有花园
D: 池塘和花园不能同时存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关联词推导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第一句:建花园∨修池塘,第一种假设:修池塘,架桥,第二种假设:架桥,-建花园,第三种假设:建花园,植树,第四种假设:植树,架桥。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由第一步中第三、第四和第二共三种假设的推导关系得到建花园,植树,架桥,-建花园,从而可知-建花园,又知第一句的"建花园∨修池塘",利用选言命题规则再得到修池塘,又知第一中假设的"修池塘,架桥",从而再得到架桥。综上,可以推出,不建花园,修池塘,架桥。通过分析,只有C项不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标签充分必要条件选言命题
2、单选题 甲、乙、两三人从法学专业毕业后,一人当上了律师,一人当上了法官,一人当上了检察官,对三人的职业存在以下三种猜测: (1)甲当上了律师,乙当上了法官; (2)甲当上了法官,丙当上了律师; (3)甲当上了检察官,乙当上了律师。如果上述三种猜测都只是对了一半,则以下选项必然成立的是_____。
A: 甲可能是律师,也可能是法官
B: 乙可能是法官,可能是律师
C: 甲是检察官,乙是法官,丙是律师
D: 丙可能是律师,也可能是检察官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真假破案解析第一步:找突破口本题突破口是信息量最大对象,即甲。假设(1)中甲当上了律师是对的,则乙当了法官必错,因此(2)中甲当上了法官必错(甲是律师),而且丙当上了律师也必错(甲是律师),这与题干中“三种猜测都只是对了一半”不符,从而得到甲不可能是律师,那么乙必然是法官。第二步:从突破口继续推导得出结论由第一步知甲不是律师,乙是法官,那么甲也不是法官,因此甲必为检察官,从而得到丙是律师。综上,甲是检察官,乙是法官,丙是律师,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去年以来,全国许多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有些城市甚至创出近期新高。这是自去年国家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后,房地产价格再次出现上涨。这也使社会舆论再次就经济是否过热展开了争论。在此背景下,有人认为,国家去年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以下哪一项最能有力地反驳上述结论?_____
A: 如果国家不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房地产价格可能上升得更高
B: 国家出台的调控措施对房价的影响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
C: 从近期的调研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房地产的供应数量有所下降
D: 房地产的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国家不可能出台规定价格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考点削弱题型解析本题为削弱题型。第一步:找出论点论据论点:国家去年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论据:去年以来,全国许多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有些城市甚至创出近期新高。这是自去年国家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后,房地产价格再次出现上涨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如果不出台宏观调控措施,房价可能上涨更快,说明宏观调控措施是有效果的,削弱了论点,是本题答案。B项从宏观调控措施起作用的时间存在滞后性来解释措施没取得效果,也削弱了论点,但削弱力度不如A项直接有力,不选。C项房价供应量下降跟调控措施是否见效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D项偷换了概念,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措施不等同于国家出台规定价格,无法反驳宏观调控措施是否对遏制房价上涨有作用,同样属于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A。标签削弱论点
4、单选题 在20世纪80年代,流行乐把京剧彻底赶出了音乐舞台。证据来自那段时间青年人的行为。在一场表演中,青年人会热情地为流行乐鼓掌,但是当京剧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聊天,直到京剧结束了才又专心观看表演。下面各项如果为真。哪项是对上述论证的反驳?_____
A: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 京剧在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都非常地流行
C: 从20世纪80年代,流行乐不仅为青年人提供娱乐,而且也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一个交流手段
D: 尽管到l982年京剧不那么流行。但是从那时起,中老年人对京剧的爱好开始复苏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题干由青年人看流行乐和京剧表演时的不同态度,得出结论“流行乐把京剧彻底赶出了音乐舞台”。D项指出在80年代,中老年人对京剧的爱好开始复苏,表明京剧并没有被赶出音乐舞台。直接削弱了结论。其他几项都不能对论证进行削弱。故答案选D。
5、单选题 中国自1994年始,全国人代会提案组每年都会收到一份要求为安乐死立法的提案。然而,法律实现的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安乐死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意志,眼下尚无科学性的调查结果;而且法律付诸实践,就有极大的强迫性,一旦安乐死立法,它就像横在病人面前的一把双面刃,用得好,就可以真正解除病人的痛苦;用得不好,就可能成为剥夺病人选择生命权利的借口。由此可以推出_____。
A: 中国在1994年之前,没有人提出要为安乐死立法
B: 赞成安乐死的人大部分都是病人
C: 有时候法律也可能会被人利用来做不义之事
D: 只要有调查表明大多数国民赞同安乐死,实施安乐死就是合法行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日常结论解析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第一点说明中国自1994年始,全国人代会提案组每年都会收到一份要求为安乐死立法的提案;第二点说明安乐死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意志尚无科学性判断;第三点说明法律付诸实践,就有极大的强迫性,一旦安乐死立法,它就像横在病人面前的一把双面刃。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A项:中国在1994年之前,“没有人”提出要为安乐死立法,说法过于绝对,题干中只是涉及自1994年始,并没有提及1994年之前的情况,因此A中说法无法推出;B项:赞成安乐死的人大部分都是病人,题干中并未涉及赞成安乐死的人是哪些人,因此B中说法无法推出;C项:有时候法律也可能会被人利用来做不义之事,由题干中“一旦安乐死立法,它就像横在病人面前的一把双面刃”可知,C中说法可以推出;D项:有调查表明大多数国民赞同安乐死⇒实施安乐死是合法行为,题干中并未涉及如果“有调查表明大多数国民赞同安乐死”会得出什么结论,因此D中说法无法推出。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