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
A.王刚上星期没去看足球比赛
B. 王刚认为去看足球比赛是明智的
C.王刚认为看音乐剧是明智的
D.王刚认为选择足球比赛而不是音乐剧是不明智的
正确答案是B。
请开始答题(116~125题):
11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恢宏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繁重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建立长效机制,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本句的核心是:
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C.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系统工程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结构复杂的单句理解题。本题的核心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恢宏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后内容都是围绕“系统工程”展开的。
117.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和新农村作为农村人口蓄水池的作用无可替代。努力推进县域内农村人口向建制镇和乡镇集中,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蓄水池的作用”指:
A. 推动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B.将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C.逐步集纳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 D. 逐步将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词义理解题。本题所述中心是城镇化而不是城市化,B、D两项不正确。“蓄水池”有汇集水源的作用,用“蓄水池”来比喻,要突出这一特点,“农村人口向建制镇和乡镇集中”,这句话表明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向小城镇和新农村汇集的渐进过程,所以C项最为贴切。
118.在日前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下,县级财政勉强能负担起教师工资,中央和省财政能补贴部分教师工资和学校建设资金,但留下的缺口全部都交给学校自己解决。一些农村中小学校长反映,义务教育现在已经成了“学校的义务”。
义务教育现在已经成了“学校的义务”的含义是:
A. 学校承担义务教育 B.义务教育变成只是学校的责任
C.学校的义务是负责义务教育 D.学校只尽义务而无报酬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词义理解题。指进行义务教育的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校,学校成了义务教育的承担者,即成为了学校的责任。
119.中国网民暴发性增长,按流量计费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网络带宽严重不足这一问题:然而从长远来看,中国电信运营商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免费或低价的互联网运营业务模式亟待突破。
对用收费解决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作者的观点是:
A. 立竿见影,一劳永逸 B.认同,但收费模式要逐步完善
C. 短期有效,但不解决长远问题 D.赞同,但要加快收费模式的革新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复句理解题。作者认为,按流量计费在短期内是很有效的,但从长期看,只有中国电信运营商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免费或低价的互联网运营业务模式有所突破,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然而”一词的理解。
120.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投入正在逐年增加,全民的教育程度也在日益提高。然而遗憾的是,在一定条件教育成本往往与质量没有必然的关系。
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教育成本与质量没有关系 B.作者感到教育质量不能提高很遗憾
C. 作者反对教育成本增高 D.作者认为教育投入多并不保证一定取得好的成果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复句理解题。作者认为,教育投入的增加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一定是正比关系,所以教育投入增加不一定能够带来教育质量的提高。
121.法律的权威主要不在于其强制性,而在于其内在的合宪合理合情,如果法律规定忽视行业的习惯,在消费者那里恐怕不会得到尊重。
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合宪合理合情的法律是有强制性的 B.合宪合理合情的法律不需要强制性
C. 法律最好合乎行业习惯 D. 法律必须合乎行业习惯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复句理解题。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作者想强调的重点不是法律的强制性,而是它的合宪合理合情性,因此A项排除,B项是错误的,而D项过于肯定,与文中作者“恐怕”的语气不符,因此C项为最佳答案。
122.去年5月,美国华盛顿地区法院法官凯思勒判定美国烟草公司在过去50年内因隐瞒吸烟危害性而获得了非法利润,因此判定对烟草公司课以2800亿美元的罚款。今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地区上诉巡回法院推翻了凯思勒的判决。当案件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后,法官们拒绝复审哥伦比亚地区上诉法院的裁定,维持了原判。
对这个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凯思勒对烟草公司处以2800亿美元罚款的裁决最终有效
B.凯思勒对烟草公司处以2800亿美元罚款的裁决最终无效
C. 美国最高法院维持了凯思勒对烟草公司施以罚款的原判
D.此案以美国烟草公司被处以2800亿美元巨额罚款而终结
【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多重否定句理解题。最高法院对哥伦比亚地区上诉法院的裁定表示支持,故其“推翻凯斯的判决”是有效的,即罚款无效。
123.利益冲突是现代社会的常态,一方面可以通过公共领域的对话:达到互相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制度的调整,对彼此冲突的利益进行合理的安排。
对这个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益冲突不可避免 B.利益冲突经常发生
C.利益冲突可以调整化解 D.利益冲突可以进行合理安排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复句理解题。根据题意,可以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的是“利益”,而不是“利益冲突”。
124.有些日本人认为不应该纠缠于中日间过去的鸡毛蒜皮的陈年旧帐,要放眼中日友好的巨大利益,他们中一些“杰出的”代表还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提出了一个中日关系新思维理论。这个所谓的新思维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起日本人设计的 “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
A.否定 B.肯定 C.未置可否 D. 有肯定有否定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复句理解题,可根据作者语气进行判断。由于文中“杰出的”一词加引号,故可知为反语的意思,所以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否定的。
125.在转轨期的中国,特别是房地产这样一个各环节都与“成熟市场”有较大差异的行业来说,单纯的用市场手段或行政手段都难以实现预期的调控效果,比如金融调控。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转轨期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还不太成熟 [公务员考试真题]
B.我国房地产市场不能简单用市场手段来调控
C.我国房地产市场不能简单用行政手段来调控
D.我国房地产市场仅用金融调控手段难以奏效
【答案】 ?
【解析】 题目似乎有误。本题属于文意理解题。每句都是正确的。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材料,根据题意选择符合要求的一项(126~130题):
126.来自卧龙的雌性大熊猫“琳琳”和成都的雄性大熊猫“师师”,已成为“基因交流”的主角。据专家透露,人工饲养场内的大熊猫许多天性已退化,让它们自然交配十分困难,圈养下能自然交配的雄性大熊猫不到10%,能受孕产崽的雌性大熊猫仅24%。“基因交流”是为了调整大熊猫的血缘关系,增加人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遗传缺乏多样性 B.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已不能自然交配
C.大熊猫已成功实施跨地“基因交流” D.能受孕产崽的雌性大熊猫已不到四分之一
【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文意理解题。根据题意,B项中大熊猫交配并非已经不可能,只是十分困难;文中并未提到C项中的“成功实施”;不到四分之一指的是圈养熊猫,而不是所有的熊猫,故D项排除。
127.藏羚羊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为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物种,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地区,另有零星个体分布在克什米尔地区。历史上藏羚羊的数量曾经达到百万只之多,20世纪最后20年,以藏羚羊绒为原料的世界上最昂贵的披肩莎图什在西方极度流行,使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