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作,反假币工作逐步深入。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反假币宣传,特别是在农村偏远地区,通过各种形式,持续宣传货币防伪常识,社会公众识假辨假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下列说法准确概括文意的是( )
A.银行目前发现的假币越来越少 B.社会公众识别假币能力提高
C.我国反假币工作逐步得到深入 D.公安机关打击假币力度加大
72.尽管社会主流观点往往宣扬“做人要乐观”的信念,有些科学家还是对此持有不同观点:负面情绪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征,是平衡精神健康的重要一环。针对目前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量与日俱增的情况,很多精神病学家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些药物的滥用不但带来后果严重的副作用,还打破了人类情绪的平衡。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应该质疑“做人要乐观”的信念 B.负面情绪对精神健康并非无益
C.使用抗抑郁药物不要过多过滥 D.平衡精神健康就不能一味乐观
73.在古代科学文化巅峰的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视为“最有智慧的人”。这位哲学家却总是强调:“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向人们解释说:如果说他的智慧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那就是他知道自己的无知;其他人虽然也与他一样的无知,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下列说法准确概括文意的是( )
A.苏格拉底不愿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 B.苏格拉底实际上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C.苏格拉底的“智慧”在于知道自己“无知” D.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他人没有不同
74.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客观对象的分析以及认识手段不断更新的基础之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直观判断与综合,强调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在对具体对象的细究与深层次分析方面,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不具有近代以来西方思维方式的优势,从而限制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
A.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B.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C.中国科技落后有思维方式的影响 D.中国与西方的思维方式各具特点
75.对后现代文化有一种概括,就是:中心变成了边缘,系统变成了断裂,整体变成了碎片,深度变成了平面,价值变成了虚无。在后现代艺术中,复制取代了原创,操作取代了想像,破碎取代了整体,过程取代了作品。艺术形象完全变成了模型的模型、模仿的模仿。这段文字反映出作者对后现代文化的态度是( )
A.欣然认同 B.不能接受 C.勉强接受 D.不置可否
二、文章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本题共有五个小题,每道小题提供四个选项,要求你从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76~80题):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76.文中提到“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旨在说明( )
A.地震的表现即地面的破坏 B.地震首先破坏地面建筑物
C.地震灾害后的主要表现 D.地震带给人类巨大的伤害
77.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 )
A.桥梁断裂 B.管道破裂 C.山体滑坡 D.通讯中断
7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地震中道路旁出现的地裂缝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关
B.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横波产生的大振幅晃动
C.地震中发生的火灾很可能是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
D.地震中喷沙冒水的现象也是地震晃动产生的结果
7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
A.地震极震区的人首先必定感受到上下跳动 B.山区发生地震就会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
C.地震造成地形的改变既有隆起也有下降 D.地震崩塌的山石往往在山下形成地震湖
80.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 )
A.地震产生的原因 B.地震的次生灾害 C.地震的各种现象 D.地震造成的危害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
(共25题,参考时限25分钟)
下列给出的文字、表格、图形资料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处理,然后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一、文字资料(81~85题):
2008年1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宣布,初步核算,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增速加快8.4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增加较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81.下列关于我国2003年粮食产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增产约210万吨 B.增产约0.7% C.增产量高于2004年 D.没有增产
82.我国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
A.快5.4个百分点 B.快2.1个百分点 C.慢5.4个百分点 D.慢2.1个百分点
83.我国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与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比值是( )
A.1.6 B.3.2 C.4.5 D.5.6
84.我国2007年的进口总额是( )
A.6878亿美元 B.8126亿美元 C.9558亿美元 D.12180亿美元
85.我国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是( )
A.9646元 B.82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