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可知联想意义被误用的弊端是像走熟路那样进行联想,故选A。
22.答案C解析:文段先阐述了法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文化的其他因素”是“法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并且用马克思的话来举例说明,故文段是对文化中其他因素与法的关系的阐述,故答案选择C。
23.答案:C解析:由文中“一个跟一个,绕着走”可知,文段意在说明人因循守旧别人的行为,该行为是从众的心理的表现,故选择C。
24.答案:D解析:略
25.答案:D解析:文段中阐述了江西的良好的生态优势,接下来引出了该生态优势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只有D项内容全面,故选择D项。
26.答案:C解析:该文段为总结结构,第一句是作者的观点,下面是对现观点的进一步阐述,由文段中“中国模式最终一定会影响世界政治的游戏规则,丰富世界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可知吗,中国模式将成为强势模式是作者的态度,故选择C。
27答案:B解析:由文中“管理者……影响力来自于他们所在的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领导者……可以不运用正式权力来影响他人的活动”可知,领导者未必是管理者,管理者必定是领导者,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选B项。
28答案:B解析:由文段中“植物学家对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考察之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可知,后面阐述的是现象的具体内容。文段意在说明的是阿尔卑斯山地区的环境变化导致植物的变化,所以B项正确。
29答案:A解析:文段阐述了“一鼓作气”、“士气”、“浩然之气”、“义气”和“王气”中“气”的概念,从而展示了“气”的涵义的变化。
30答案:D解析:文段重点在于说明“创业精神”。
31答案:D解析:由文中“达尔文学说认为今后只能是适应性,自然选择几乎是万能的”可知达尔文学说是进化理论:由“中性突变在种群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成为巨大的变异,并构成种属的差异,甚至门纲的差异,于是新种形成”“非达尔文进化”可知,中性突变学说也是进化理论,故选D项。
32答案:D解析:文段为总分关系,第一句“对于假的的东西,只是堵,不讲明必须堵的道理,也会有副作用”是主旨句,下面是例子。故文字意在说明对于假的东西要讲明堵的道理,而非一味堵。
33答案:A解析:由文中“作物—环境—社会”“高产、优质和高效三者的主次关系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可知,农学不仅涉及自然因素,而且涉及社会因素。而且由文中“可见”可知,接下来作者会对该段进行概括,即“农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不仅涉及自然因素,而且涉及了社会因素”。
34答案:A解析:由文中可知,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和基本原则的总体”,是“与国家的组织及活动有关的各种根本法规的总和”,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根本法”,这三个感念从不同方面就宪法所规定的内容对宪法做出了定义。
35答案:C解析:由“心理健康就是人通过不断的心理活动,把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心理失衡调适为心理平衡的状态”可知,只有人的心理达到平衡状态时,人的心理才是健康的。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一、 数字推理
36答案:C解析: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为公差为-1和1的等差数列,因此所填数字应为4-1=3。
37答案:C解析:原数列可以化为13-2,23-2,33-2,43-2,(53-2),因此答案为C。
38答案:A解析:数字的内部拆分后,2/3/2,3/6/4,4/12/8,5/24/16,(6/48/32),答案为A。
39答案:B解析:各项减2后为质数列,故下一项为17+2=19。
40答案:C解析: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为和数列和等差数列,下两项为7+11=18和9+2=11,答案为C。
41答案:A解析:1=0×2+1;5=1×3+2;23=5×4+3;119=23×5+4;(719)=119×6+5,因此选A。
42答案:A解析:两次做差后得到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所填数字为199。
43答案:D解析:做差 B-A=1/2 1/3 1/4 1/5
44答案:D解析:做差后得8,-4,2,-1,(0.5),该数列的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45答案:B解析:n^2/(2n-1)与(2n-1)/n^2交替,
二、数学运算
46答案:B解析:由于25593为3的倍数,故最后的结果一定能够被3整除,分析选项,只有B符合。
47答案:C解析:将这20个数字分别为如下3组:(1,14),(2,15),(3,16),…,(7,20),8,9,10,11,12,13,考虑最差的情况,取出14个数字至少有2个数字在同一组,则它们之差为13。
48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倒数第二个数字有0、2.、4、8四种可能;倒数第三个数字同样有4种可能(只需与倒数第二个数字不同即可),故该手机号为4×4=16种可能。
49答案:D解析:设A,B两地相距为y千米,6/(y-6)=(y-6+3)/(6+y-3),解得y=15。
50答案:A解析:此时消毒液的浓度为20%×(1-2/5)×(1-2/5)=7.2%。
51答案:A解析:不做或做错的题目为(100×1.5-100)÷(1.5+1)=20。
52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拼装玩具赚了66÷(1+10%)×10%=6元,遥控飞机亏本120÷(1-20%)×20%=30元,故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个玩具亏本30-6=24元。
53答案:C解析:从一点走到五楼,休息了三次,那么每爬上一次需要的时间为(210-30×3)÷(5-1)=30秒,故从一楼走到七楼需要30×(7-1)+30×(7-2)=330秒。
54答案:C解析:连接AB,交公路L于点E,E点就是A、B两个村庄到此处处理垃圾都比较方便的地方,三角形ACE相似于三角形BDE,则AC/CE=BD/DE,而CE+DE=6,AC=1,BD=2,解得CE=2,故应建在离C处2公里。
55答案:A解析:该国某居民月收入为6500美元要交的所得税为3000×1%+3000×X%+(6500-3000-3000)×Y%=120,化简为6X+Y=18,由于6X和18都能被6整除,因此Y也一定能被6整除分析选项,只有A符合。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56.答案:B解析:元素移动题,Y元素每次移动一格,c元素每次移动两格,四分之一圆每次移动一格,且每次一次,各元素顺时针旋转,方向不同,据此可知答案为B。
57.答案:C解析:各图中都包含至少一条直线,且这条直线是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下一图,据此可知答案为C。
58.答案:B解析:题干各图均可一笔画成,据此可知答案为B。
59.答案:D解析:题干各图均为中心对称图形,据此可知答案为D。
60.答案:D解析:以列为单位,每列前两图叠加去异存同,白色与阴影部分叠加后变白,得下一图,据此可知答案为D。
61.答案:B解析:A项不属于法律规则;CD项中,法律规则的部分内容具有一定伸缩性,须经解释方可使用且可适当载量的规则,属于标准性规则。
62.答案:C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信息的传递”。A、B、D项都是通过信息的传递发生的社会交往活动,C项互赠的是点心,社会交际活动不是通过信息的传递而发生的。
63.答案:D解析:A、B、C项中的事件不属于特定的法律事实,即不属于主体的第一性义务,D项个人每天工作至少16小时,超出了法律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所以公司对损害工人的时间予以补偿,属于法律责任。
6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竞争的主体是不同利益群体(或个人),客体是稀缺的目标物,要件是对一个共同目标的额争夺,D项没有体现“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65.答案:A解析:诬告陷害的构成要件包括“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B、C项没有体现使他人受刑事追究;D项不符合诬告陷害。
66.答案:A解析:A项“堂叔”属于血缘上的关系,B、C、D项中的人际关系,既没有血统上的关系,也没有婚姻基础上的关系
67.答案:D解析:A项圆滑事故的处世之道,B项对权利的追捧,都体现了人的某些社会化任务移到青少年身上。C项沈诗钧的智力也许达到大学的水平,但其情商等方面还都没有达到独自适应大学和社会生活的水平,属于社会化过度。
68.答案:A解析:统一指挥的要件是“一个下属应该接受而且只应该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并向这个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A项中地区的销售办事处要接受副总经理的命令,还要向总会计师汇报工作,不符合统一指挥的要件。
6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行政主体是组织,C项“省长”是个体不是组织。
70.答案:C解析:低碳生活的主要指减少过量的碳排放,简单理解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A、B、D项的措施和行为,都可以减少碳的排放,C项不是适度的“用”行为,属于一种浪费行为。
.71.答案:D解析:奋斗是成功的前提,考试是成绩的前提。
72.答案:A解析:汽油是从石油中提取出来的,钢铁也是从铁矿石提炼出来的。
73.答案:D解析:同一项事物的不同称谓。
74.答案:B解析:AD的作者不对,C是词牌,不是诗。
75.答案:D解析:节能、减排的目的是为了环保,锻炼和营养的目的是为了健康。
76.答案:C解析:先后顺序关系。
77.答案:D解析:简称,省份,简称由来。
78.答案:D解析:拱桥是桥梁一种,樟树是树木的一种。
79.答案:A解析:寒冷和叫喊为同义复合词。
80.答案:C解析:糖用于咖啡中,汞用于温度计中。
81.答案:C解析:题干由“80后”已婚青年夫妇与父母或岳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的比例上升推断出“80后”的已婚青年夫妇更难以承受独立生活的压力。这两者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A项为无关项,B项为削弱项,C项连接题干双方,D项为无关项。故选C。
82.解析:D答案:小张的解释是把所需要做出解释的想象本身作为对那种现象的一种解释。
83.答案:A解析:题干的结构是M是P,S属于M,故S是P。A项符合题干结构,B项结构是M是P,S不是M,S不是P,排除;题干中的M项是集合概念,C项的M是非集合概念,故排除;D中的M是特称,排除。故选A。
84.答案:A解析:不可能等价于必然非,故“不可能所有的江西人都喜欢吃辣椒”等价于“必然所有的江西人不喜欢吃辣椒”。故选A。
85.答案:C解析:A、B两项表示同一含义,故排除;由题干无法推出D项“所有甲流患者都与小王接触过”。故选C。
86.答案:A解析:题干中推理隐含的前提是四个人现在都喝酒,故只有A项没有违反此前提。
87.答案:B解析:题中的关键词是“优败劣胜”。故符合题干的是B。
88.答案:D解析:题干的结论是“人类与传染病斗争未有穷期”,D项说的是人类可以打败疾病,与结论的意思相反,故D项不支持。
89.答案:A解析:由“王某要坐车”可知王某不同意“不坐车”,故A不成立。
90.答案:C解析:题干结论是城市化是撬动内需增长的一项积极举措。C项直接反驳了结论,认为城市化不能提升老百姓消费水平,加速内需增长的好办法。A为无关项;B是支持项;D是无关项。故选C。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
91.答案:B解析:若保持同比下降率不变,预计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立案查处案件为49654×(1-32.26%)≈5000×2/3≈33333件,故选择B。
92.答案:D解析:违反质量法规减少量为6760/(1-27.51%),违反商标法规案件减少量为4119/(1-21.93%)×21.93%,两者相除约为2.22%
93.答案:A解析:各类违法主体占立案查处案件比重的最高的是个体工商户案件,有22142件,最低的为集体企业案件,为728件,两者所占比重相差(22142-728)÷49654,大于40%,故选A。
94.答案:C解析:(1)2009季度,罚没金额同比下降率39.49%,案件总值同比下降率21.26%,正确;(2)2008年第一季度,违反合同法规案件为156/(1-57.02%)=156/42.98%≈156/0.43>360,错误: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