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边三角形:5个;(2)等腰三角形:18个(注意3,3,6与3,3,7的搭配,不能构成三角形);(3)三边不等三角形:
(个)(3,4,7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总共有32个。
46.【解析】C。由轮船往返两港需要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5小时,可知轮船顺流航行需15小时,逆流航行需20小时。水流速度为
(千米/小时),帆船往返两港的总时间为
(小时)。
47.【解析】B。每个大瓶比小瓶多装4千克水,所以大瓶数量为
=12(个),小瓶数量为52-12=40(个),大瓶与小瓶相差40-12=28(个)。
48.【解析】C。由梯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所以
(AD+BC)×AE=
AC×BD=
×2.1=
。求得AE=
。
49.【解析】B。每次翻五个硬币,轮流着空出一个硬币来,六次即可。
50.【解析】B。
51.【解析】B。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分别可以涂4、3、3、2种颜色,因此共有4×3×3×2=72(种)上色方法。
52.【解析】C。
53.【解析】C。设小长方形的长、宽(长度大于宽度)比
和
,则有
,解得
,所以大长方形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54.【解析】C。每个正方形都是前一个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有
(平方厘米)。
55.【解析】B。
56.【解析】B。
57.【解析】D。
58.【解析】A。题干中黑色方块依次按顺时针方向移动,每次移动2,3,4,5格,所以选A项。
59.【解析】A。
60.【解析】D。
61.【解析】B。
62.【解析】D。
63.【解析】B。
64.【解析】C。
65.【解析】A。
66.【解析】C。
67.【解析】D。考查历史人物与典故的对应关系。“暗度陈仓”的是“韩信”,排除A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是“班超”,排除B项。“才高八斗”的是“曹植”,排除C项。“纸上谈兵”的是“赵括”,D项正确。
68.【解析】A。本题考查动宾关系,即“履行诺言”。A项中“交流思想”为动宾短语,符合题干逻辑关系。
69.【解析】B。
70.【解析】C。从横向角度看,题干词项之间是事物及其象征意义的关系,依此判断,B、C两项均符合题干逻辑关系。从纵向角度看,C项中的“瑞雪”与题干中的“阴霾”都是天气的一种,“失意”和“欢欣”都是情绪的一种,两组词项均是以天气来映衬心情,在逻辑关系上更为贴近。
71.【解析】B。一一对应象征意义,蓝色代表忧郁,紫色代表高雅。白色恐怖和黑色幽默是特有的名词,属于同一种类别。
72.【解析】D。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和生活都不是具体的事物,D项中战乱源于掠夺,符合题干逻辑关系。C项中大脑是梦境产生的具体媒介,不如D项与题干逻辑关系更为贴近,排除。
73.【解析】C。本题考查成语及其反义词。“锋芒毕露”比喻言辞犀利,敢说敢为,也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之外露。C项中“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离经叛道”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二者之间是反义词关系,符合题干逻辑。
74.【解析】A。不共戴天比喻的是仇人间的关系,A项中契若金兰比喻的是朋友间的情谊,与题干的对应关系一致,且题干和A项之间还存在反对关系。B项中相敬如宾应该是形容夫妻的。C项中年谊世好应该是形容两家之间的关系。D项中救死扶伤应该是医生的职责。
75.【解析】C。孟子写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项中白居易写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符合题干逻辑关系。A项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作者应该是杜甫。B项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作者应该是柳永。D项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作者应该是赵翼。
76.【解析】B。
77.【解析】D。根据“在人们入睡前的短暂时刻里最多见,清醒时、就餐时、性生活时最少见”,可排除A、B两项。C项是“精神分裂症”一种精神科疾病,不符合“白日梦是人独处和放松休息时普遍的一种活动”。根据题干定义中的关键词“意识状态的改变”、“注意力偏离”,可知D项符合条件,属于白日梦现象。
78.【解析】C。
79.【解析】D。D项中的“连买连中”不符合马太效应的“积累优势”,因此不属于马太效应。A、B、C三项均符合马太效应的条件。
80.【解析】C。
81.【解析】A。
82.【解析】B。H市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认为“市区的道路通行有明显改善”的原因是“聘用了大量的交通协管员”。要削弱该结论,就要说明“道路通行有明显改善”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A、C、D三项指出了可能得到这一结果的其他原因,而B项属于无关项,因此最不能削弱该负责人的结论。
83.【解析】B。“悲悯”除了怜悯,还有悲伤这一层含义。文中作者显然对男子的死亡存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淡漠”、“谴责”、“愤怒”均表达不出这种既悲伤又怜悯的复杂感情。
84.【解析】C。从文中第一句可以推出A项是正确的。从题干中“道德的阶级性”可以推出B项也是正确的。从“成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只不过是伪道德,并不能证明道德在不同的阶级那里有不同的性质”可以推出D项是正确的。因此,作者要表达的原意最不可能是C项。
85.【解析】D。“信任是没有理由和前提的事情”说明信任是信任你的信任本身,而不是在于事实真相,D项符合作者对于信任的看法。
86.【解析】C。A项的错误在于,麦克斯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才能”,其高明是在于领悟了“无限”,让宗教站在“无限”上,也就一劳永逸地摆脱了科学知识的“纠缠”。B项中的“永远”本身就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并且由题干并不能推出麦克斯支持“世界永远是不可知的”这样一种理论。C项是正确的,题干最后一句话恰好是表述了这一意思。D项属于无关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及。
87.【解析】D。D项“美声和民族唱法在80年代以后的流行程度反而稳步上升了”直接有效地反驳了文中“美声、民族等唱法正逐渐被时代所淘汰”这个结论。
88.【解析】B。
89.【解析】D。题干结论是“政府对能源利用方面的管制是多余的,市场完全可以自行调节能源的供需矛盾”。如果人们对能源价格的变动不敏感的话,市场就无法自动调节能源的供需矛盾,因此D项可有力地对题干结论提出质疑。
90.【解析】C。
91.【解析】C。提出这一物质定义的是列宁。
92.【解析】A。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值,它是从资本的物质形态上来看的。
93.【解析】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邓小平在为这次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94.【解析】C。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95.【解析】A。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但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因此A项正确。
96.【解析】D。没有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可以通过职权委托进行行政协助,此时,提起行政诉讼应以委托机关为被告,因此D项表述不正确。A、B、C三项表述均正确。
97.【解析】D。《行政许可法》第42条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此D项正确。
98.【解析】A。《刑法修正案(八)》第16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因此A项正确。
99.【解析】B。
100.【解析】D。按照管理权限,对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101.【解析】C。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因此C项说法不正确。A、B、D三项说法均正确。
102.【解析】A。1934年,康芒斯在《制度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使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有相互联系的单位,必须本身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项原则,这个相互联系的单位便是交易;一次交易,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单位;交易不是实际交货那种意义的物品交易,而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东西的未来所有权的让渡与取得。
103.【解析】C。
104.【解析】B。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成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105.【解析】C。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死亡。
106.【解析】A。高山族,人口约有40万,大多分布在中国台湾省。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107.【解析】C。
108.【解析】D。法国人顾拜旦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109.【解析】B。“础润而雨”的意思是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兆。柱子的基石润湿了,是由空气的湿度变大所导致的。
110.【解析】C。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11.【解析】A。2002年粮食产量为
≈
=45580(万吨),与A项最接近。
112.【解析】D。2007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为
(公斤),D项正确。
113.【解析】C。
114.【解析】C。由2007年“茶叶产量114万吨,增产10.9%”,可知求出C项2006年茶叶产量。
115.【解析】B。Ⅰ:由粮食产量增长图可知其是正确的。
Ⅱ:假设2006年的棉花产量为750万吨,据此求出的2007年的棉花产量为750×(1+1.3%)≈759.75(万吨),小于2007年的实际产量760万吨,因此2006年的棉花产量应该不足750万吨,即Ⅱ错误。
同理,运用Ⅱ中的假设方法可以推出Ⅲ正确,Ⅳ错误。
116.【解析】C。2006年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全省人才资源总数的比例为
,C项正确。
117.【解析】D。2005年浙江省各市、县(市、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为
(亿元),D项正确。
118.【解析】B。2006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为
(亿元)=1.57(万亿元),与B项最接近。
119.【解析】A。2006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
(亿元)=2.85(万亿元)。
120.【解析】D。假设2005年浙江人才资源数为325万人,据此求出的2006年的人才资源数为325×(1+18.7%)>325×1.18=383.5(万人),大于2006年的实际数据379.5万人,因此2005年浙江人才资源数应该不足325万人,A项正确。
2006年浙江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全省人才资源总数的比例为
,B项正确。
运用假设方法可以推出C项正确,D项不正确。
121.【解析】C。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总支出的10%为761.8元,将第一个表中的八类人均消费性支出与该数据进行对比,大于的即比重超过10%,得出食品、衣着、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四项的比重超出10%。
122.【解析】B。观察第二个表中的八类人均消费性支出及其同比增长率,得出2007年八类人均消费性支出中,第一高的是食品,第二高的是居住,第三高的是交通和通讯。
123.【解析】A。根据题意有927×(1+
)=902,
%=
≈-2.7%,
≈-2.7。
124.【解析】D。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
÷
≈2.04(倍),D项正确。
125.【解析】C。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
>2(倍),A项正确。
2007年城镇居民用于“衣着”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为
元,农村居民用于“衣着”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