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ewebeditor/uploadfile/2013/02/21/20130221113019412064.gif">,即
·
,故正确答案为D。
49.B 【解析】由“用去
,还剩100元”可知预支为300元,则存的钱是500元,一个月后为500+500×3%。
50.C 【解析】和为偶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向上的两面均为偶数,一种是都为奇数。因此,有N= C13·C13·2=s3×3×2=18。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一、图型推理
51.C 【解析】前四个图形的特点:都是两个图形相叠加,且重合的部分被上面的图形所覆盖,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C。
52.D 【解析】图形中空白小方框的数量以中间带圆点的方框为中心,依次减少一个,依此规律应选D。
53.C 【解析】图形应该以第三个图形为对称点,所以第五个图形应与第一个相同,故选C。
54.D 【解析】几何图案的数目以第三个图形为对称点分布,所以第五个图形中几何图案的数目应与第一个相同,故选D。
55.D 【解析】第一套图形,由内外两个图形组成,且两个图形形状相似。第二套图形,每一个都由相同的三个图形组成,且有两个图形对称,因此选D。
56.C 【解析】图三是图二去除与图一相同的部分。
57.C 【解析】第一套图中的边线作逆时针旋转,第二套图中边线顺时针旋转。
58.B 【解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只有B可以由左边的纸板折叠而成。
59.A 【解析】观察左图知,两个黑色小方块一定是相对的,与两个黑色小方块所在面相对的面一定是阴影的,因此选A。
60.B 【解析】观察4个选项可知,完全阴影的部分应为空间图形的底部。由此可知,空间图的前部分应为左边阴影,右边空白,只有C项。
二、定义判断
61.A 【解析】本题的“种差”是目的:使理论不被否证;行为:修改或增加假定;结果:该理论不能被否决。根据这个种差,B不可选,不符合结果的种差。C不可选,因为符合目的的种差,也不符合结果的种差。D不可选,不符合目的的和结果的种差。正确答案是A,完全符合三个种差。
62.D 【解析】行政许可必须由市民、法人等进行申请,A不符合这一点,B网吧被吊销执照也并不是申请之后的结果,C虽有申请,但申请对象却不是行政机关,所以不算行政许可的范畴,D项既有公民的申请,又有公安部门的批准,所以属于行政许可。
63.C 【解析】要注意到本题是选择不符合条件的论断。本题的“属”是“方法”,根据此点无从选择,所有选项都是方法。“种差”是方式:“直接”;性质:表示于外;方法:口头或书面。A、B、D都不能选,符合所有的种差条件,只有可以选,因为不符合方法的种差,不是口头或书面的任何之一的方式。所以正确答案是C。
64.C 【解析】根据题意,回避制度针对的是符合一定条件的司法工作人员。而C项中住在法院隔壁的同学不属于司法工作人员。
65.C 【解析】根据题意,选民至少要符合以下条件:①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被列入选民名单;③持有选民证件。A项中未成年人不具有选法权和被选举权;B项中在押罪犯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也不具有选举权;D项既然不持有选民证件自然不是选民。
66.C 【解析】根据定义,行政沟通成立的条件是①在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②主体是行政机构之间或行政机构与有关方面之间,③具有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小张向打字员写信求爱,这并不是在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事件,主体也不是行政机构之间或行政机构与有关方面之间,而是纯属私人的活动,不属于行政沟通。
67.B 【解析】攀比效应的条件是:①社会经济活动中,②相关的经济变量或经济利益主体,③在利益分配方面的相互影响现象。在选项中,只有B项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属于攀比效应的范畴。
68.A 【解析】根据题意,平等就业最重要的特点是就业机会均等和录用标准相同。B项不符合“就业机会均等”的条件;C、D项不符合“录用标准相同”的条件。
69.B 【解析】根据题意,商品的两个条件是:①劳动产品;②用来交换。A、D两项均不用于交换,C项不是劳动产品。
70.C 【解析】对新兴产业的保护和扶持有利于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因此属于产业结构政策。故选C。
三、类比推理
71.C 【解析】题干中的两个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选项中A、D是整体与其构成部分关系,B是两个并列概念,“人”与“生物”为部分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故选C。
72.A 【解析】题干中的两词是人员与其面对的对象的关系。选项A中“售票员”面对的是“乘客”,与题干中的两词关系最相近,故选A。
73.B 【解析】题干中的两组词是整体与其构成部分的关系,答案中“菊花”是“花”的一种,故选B。
74.A 【解析】题干中的“教师”与“学校”之间是专业人员与特定环境的关系。选项A中的“工人”与“工厂”也构成了专业人员与特定环境的关系,故选A。
75.C 【解析】题中的两个词是一组反义词,“温暖”与“寒冷”也是一对反义词,其余三个则有近义关系,故选C。
76.D 【解析】题干中的“旧金山”是“美国”的一个地名,选项B中“淮河”虽然是“中国”的一个地名,但是它的关系与题干的要求正好相反,故选D。
77.B 【解析】题干中的两词是国家与首都的关系,“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故此题答案为B。
78.D 【解析】题干中的两个词“义务警员”与“警察”的关系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选项中“死刑”是“刑罚”的一种,故选D。
79.C 【解析】题干中的两个词构成了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的关系,选项中只有C与题意最相符,故选C。
80.C 【解析】“梨”与“水果”构成部分与其整体的关系。选项C中“犁”是“农具”中的一种,与题干要求相符,故选C。
四、演绎推理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81.D 【解析】陈述中只说“蛋白质……使人易兴奋”,而并无法推出有利于智力增长,故排除A;陈述中没有关于“消化吸收的说明”,故排除B;陈述中说“蛋白质酪氨酸……促使多巴胺……的形成”,而不是“含丰富的多巴胺”,故排除C;由陈述可知猪肉和鱼类中都含有酪氨酸,由“猪肉中……脂肪妨碍了它的吸收”可以推断出“猪肉中脂肪含量多于鱼类”,即答案为D。
82.C 【解析】“对于剽窃他人成果的人要处以重罚”不是陈述所要表达的“道德”、“良知”主题所能推论出来的,所以A不正确;陈述没有做科技人员与普通人应遵守道德规范高低的比较,所以无法直接从陈述中推出B;陈述的主题是“道德”,“用法制来规范科研工作”偏离了道德主题,故排除D;只有C符合题意。
83.B 【解析】题干中指出,高等院校在招收新老师时,除了具有博士学位的,还有少数优秀的硕士研究生,由此A项论述错误;C项在题干中没有反映,题干中说明,我国高等学校中只有对新老师有博士学位的要求,事实上,大多数老的教授并没有博士学位,所以D说法错误。
84.B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陈述中并未涉及年龄问题,所以A不正确;陈述中并没有关于“写诗”与“写小说”之间的比较,所以C不正确;由“……阅历不多、涉世不深的作者,是很难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的”可知写小说者不是没有青年人,所以D不正确。只有B项符合题意。
85.D 【解析】由“所有工会成员都投了健康保险”而“所有纺织工都是工会成员”可推出“所有纺织工都投了健康保险”,即A;又由“所有纺织工都投了健康保险”,而“部分纺织工是女工”可以推论出“有些女工投了健康保险”,即B;由“没有一个梳毛工投了健康保险”,而由“部分梳毛工是女工”可以推出“有些女工没有健康保险”,即C;D与陈述“所有工会成员都投入了健康保险”矛盾,所以答案为D。
86.B 【解析】这段话论述的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相互借鉴的问题,A、C、D不能从题中找到依据,只有B符合题意。
87.B 【解析】这段叙述了法拉第的发现由于他自己不能用科学语言表达出来而未获承认,直到由他人表达出来后方得承认,说明了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所以B项正确。
88.D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动物的价值并不能简单的判定,所以A、B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同时题中只强调保护濒临灭绝动物需要高额费用,并没有说支付这些费用是不可行的,故C项错误。
89.D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品种、管理、化肥都是增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品种优,并不排斥其他两个条件同时存在,因此排除A、B;品种优,就可导致增产,不需要同时满足其他两个必要条件,因此,亦可排除C。所以D为正确答案。
90.C 【解析】A、B可以直接由陈述推出;“电磁灶加热原理符合人们传统的烹饪习惯”隐含的信息是电炉是传统的加热方式,可推出D。只有C无法从陈述中推出。
91.A 【解析】由材料可知,权威人士认为由于该市饮用水净化工程正式投入使用,使今年肠炎患者比去年明显下降,选项A提到和天然水相比S市经净化的饮用水中缺少几种重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那患者应该是增多,而不是减少,所以A项最不能削弱权威人士的结论。
92.C 【解析】作案的都不会承认自己作案,甲、丁的矢口否认使其二人嫌疑最大。其中乙说四人中有人作案,丙说乙和丁至少一人没作案,由此可以推断,若其中两人说真话,两人说假话,则乙、丙说的是真话,应选择C项。
93.D 【解析】此人说话前后矛盾,刚开始说,意见很好,大家都会同意的;接着又说,意见很好,没有谁不会不同意,说明此人根本无法判断大家的意思,D项最符合题意。
94.C 【解析】先浏览一下四个选项。从陈述来看,题目中强调青年既具有现代精神,又要有传统素养,A、B两项都只片面强调了一个方面,故可以排除;文中没有提到是否要投身社会实践的问题,故选项D也应排除;只有C符合题意。
95.A 【解析】由陈述“所有的教育家都是心理学家”和“老康是教育家”可知“老康是心理学家”,即选项A正确;同理推出B、C两项推论错误,可以排除;而“进修”与否在文中并没有提到,故选项D也应排除。
第四部分 常识判断
96.D 【解析】A项构成非法制造、运输、储存、邮寄枪支、爆炸物罪。B项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C项罪名由非法拘禁罪转化为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罪。以上三项均为一罪,不实行数罪并罚。D项构成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据此,答案为D。
97.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45条第二款规定: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据此,答案为C。
98.B 【解析】我国的国家机关实行的是按职位来分类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B。
99.D 【解析】条件是客观上可能会发生但不必然会发生,否则就不是条件。期限则是固定的时间段,时间肯定是必然存在的。死亡是必然的,因此是期限。由于死亡时合同终止,因此是附终期的合同。本题的难点在于有可能认为乙的死亡暂时不确定,因此认为是条件,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必然会发生的事实一定不是条件,否则再附条件就没有意义。
100.D 【解析】单位负责人对犯罪嫌疑人在单位的表现所做的书面陈述只能作为法官审理案件的一个参考性质的意见,而不能作为证据。故正确答案为D。
101.C 【解析】“财务行政”是国家行政职能的一种,国家各级政府在做财务行政工作时履行的只能是国家行政职能,所以正确答案为C。
102.D 【解析】此题要求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有一个了解,其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十五大报告的贡献,故正确答案为D。
103.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既然我国的刑法规定,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被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其不构成犯罪。故选C。
104.A 【解析】这是对政治知识的考查,“三个代表”是近年来宣传的重点。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故选项A正确。
105.D 【解析】制定工资原则的首要因素是公平因素,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故选D。
106.C 【解析】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新时期我们党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当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尤其是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解放出来”的要求,努力克服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种种错误做法,适应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
107.C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选项A、B、D本身表述有错误。
108.C 【解析】按照传统的划分,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矿业等以自然资源作为劳动对象的部门,因此选择C项。
109.C 【解析】在现代的技术领域中,“需求型”的技术越来越多,因为需求往往会促进技术的迅速突破。故选C。
110.C 【解析】按照传统的划分,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矿业等以自然资源作为劳动对象的部门。因此选项C正确。
111.D 【解析】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考查。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讲的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12.D 【解析】国民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故选D。
113.B 【解析】我国积极加入世贸组织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可以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