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7年吉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甲级)试卷(无详解)(二)
2013-02-23 09:53: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因此正确答案为
D

请开始答题:

31. 一位心理学家在论及人际交往时提出这样的一个公式:7%语言+33% 声音+55% 表情信息的全部表达。对上面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非语言行为可以代替语言行为。

B.人际交往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C.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绝大部分有赖于非语言的交往

D.人际交往中,语言的得体,声音的和谐,表情的自然,都适相互作用的。

32. 皮肤美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特征。面部皮肤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健美的面部皮肤可增添人的资色,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精神面貌。中国大多数人属于黄肤色人种,光洁柔润、白里透红的颜面,是历来人们所称道、羡慕和追求的。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还有其他的肤色的人种

B.中国人的肤色是最美丽的。

C.皮肤美也是衡量人体美的一个标准。

D.从面部肤色可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根据下文,回答3336 题: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50 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

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兴叹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 3 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未来15 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 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玛之间。相反,从805 年至1984 年,各国签署了3600 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50 年间1831 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2/3 具有合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署了157 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 年前一样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1950 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 亿到60 亿,人均可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的50年里1/4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37 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行动。  

33. 第三段中说,“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以下不能支持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是:

A. 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之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夺水战争。

B. 805 年至1984 年,各国签署了3600 个与水有关的条约。

C. 在处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方面许多条约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

D. 过去50 年间1831 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2/3 具有合作性质。

34. 以下不能证明第四段中“另一些人”所持观点的一项是:

A.淡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B.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无可替代。

C.与水有关的敌对事件并不鲜见。

D. 各国可利用的水已达极限。

35.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安南的讲话和美国国家情报部门的报告结论都意在指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B.认为爆发夺水战争的警告是“杞人忧天”的人目光短浅,幼稚可笑。

C.“过去不是未来的指南”的意思是:过去不短缺,不等于将来不短缺。

D.泪冰“无可替代的用途”指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等。

36.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各国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达成协议,也未必能防止和消除争夺水资源的冲突发生。

B.淡水稀缺是由于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减少,而人口增长导致全球需求量增加,从而使供求比例失调引起的。

C.历史经验证明,国家之间缔结条约进行合作是解决用水争端、防止发生冲突和战争的有效途径。

D.石油资源同样存在短缺的问题,但它可以通过其他能源替代的方式解决。

根据下文,回答3740 题: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等,其中像“前进”的“奋勇”和修饰“完成”的“努力”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像“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10 年前的某一天”“10 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述需要的()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37. 关于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模糊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

B.模糊语言是指客观事物摸糊与语言内涵外延模糊相对应,从而表述事物的准确性。

C.模糊语言是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即语言上的精确而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

D.模糊语言是指表述上的模糊,实际上比其他任何确指的频率在表达效果上都更加有力。

38. 下列对“语言模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模糊”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

B.“语言模糊”是指客观事物和表达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

C.“语言模糊”是指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性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相对应。

D.“语言模糊”是指某些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特殊需要在表述上模糊。

39. 最末一段括号处的四个词语,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模糊模糊精确精确 B.精确精确模糊模糊

C.模糊精确模糊精确 D.精确模糊精确模糊

40. 下列各句中,属于语言模糊的一项是:

A.近年来,中国指挥家汤沐海在欧洲一些很有影响的音乐节上频繁演出。

B.海水深度在200 米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有2500 亿吨,占地球已知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C.我国将于512日到6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零分、东经171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D.过去十年中,日本对外投资大幅转向东亚,投资中日元贷款比重加大,在日元长期升值的背景下,这会加重偿债负担。

41.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冬眠的奥秘在于心脏。无论冬眠动物,还是非冬眠动物,甚至人类,其心脏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因此心脏细胞调节钙离子浓度的机制,是冬眠时心脏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对冬眠动物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符合文意的是:

A.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从心脏细胞中排出。

B.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C.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心脏仍能保持与非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

D.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使心脏的收缩也随之增强。

42. 一篇议论文有了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还必须有确切而充分的材料来证明。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例,可靠的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来充当,叫实论据。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谚语等,叫道理论据。一篇文章,运用实论据来证明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我们称它为“摆实”。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观点则称为“讲道理”。以上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A. 议论文既要有论点,也要有证明论点的论据

B. 议论文要有充分的证明材料

C.议论文中两类不同的论据

D.议论文中“摆实”和“讲道理”都必不可少

43.听莫扎特的音乐能够提高智商,这被称为“莫扎特效应”。无论“莫扎特效应”有无这样的神奇效果,音乐在陶冶情操、抚慰心灵上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出来。人类离不开音乐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通过这段话,可以知道的是:

A.作者认同“莫扎特效应”。

B.作者认为音乐能提高智商

C.看不出作者是否认同“莫扎特效应”

D.音乐在大脑的开发方面起关键作用。

44.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它是无条件的,完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曾国藩有言:“苟能发奋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牧豚,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不能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这段话告诉我们:

A.发愤读书时不择时选地。

B.发愤读书时需要选择好的书籍

C.发愤读书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D.家塾、旷野之地、热闹之地均是读书的好地方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4546

这个“五一”黄金周,最引人关注的新闻不是哪个旅游景区游客爆满,而是户外探险旅游频频出现意外。430日至53日,55 名京津地区的游客因没有向导带路、不熟悉沙漠环境被困库布其沙漠深处,其中一名女队员因对沙漠探险旅游危险性缺乏足够认识,所背物品较重,体力不支而遇难。

51日起,来自库尔勒的43人穿越天山车师古道,途中遭遇天气变导致队伍走散。到55日,只有12人顺利穿越。失踪的3156日被找到,均安然无恙。   

全国假日办7 日发布“五一”黄金周8号旅游信息通报显示,本次黄金周间全国发生涉旅安全事故11起,其中10起是“散客自助旅游或离团自行活动过程中发生的”。

如此频繁的意外,让人们不禁对这一新兴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7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