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7年江西行测真题附答案解析(十三)
2016-12-02 08:17:0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sp;          
B2               C3              D4

125.下列关于2006年前三季度农民现金人均收入分析中,正确的有几项?     

1)在财产性收入中,上海与北京相差无几

2)工资性收入中,北京大约是重庆的四倍

3)转移性收入中,上海与天津相差最多

A3                  B2                C1            D0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C【解析】只有C表达得既准确又全面。

2C【解析】本长句是总分关系,第一句为总起句,为论点。

3D【解析】注意表达对象为“银河系的十分之一的行星”。

4C【解析】最后一句的“只要……都”是句子主要说明的对象,也是这段文字的意图所在。

5B【解析】高糖、高蛋白饮食是可促进近视发生的原因之一,而不是直接原因。

6D【解析】大众文化的民主性是天生的,而不是以民主性为宗旨,这种表达不客观。

7A【解析】本题考查推理分析能力。

8C【解析】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说得很清楚,“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的平等”。

9B【解析】“这位学者的这次自尊失当,恰恰反映了他还缺乏自信”。

10C【解析】文段中的表述是“智商测试在学校教育中有其应用价值”,但并不是说智商测试只可应用于学校教育中。

11D【解析】“蔑视”“藐视”“轻视”只表示轻视,前两者是贬义词,后一个是中性词,但“傲视”也可以用于褒义,指有资本或者理所应当瞧不起或不重视一些东西。

12A【解析】“谋略”侧重于个体的,强调很有头脑,很有智慧;“策略”则可指政府的,也可指个人的。规律指客观的,正确的;“规划”则是人为的因素制定出来的蓝图。“从而”是一种承接关系,“进而”则是递进关系。

13A【解析】“奉若神明”强调态度极其恭敬;“不了了之”强调没什么结果;“束之高阁”强调把东西搁置起来不用;“不以为意”,没放在心上;“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惴惴不安”强调有心事而心里不安宁不踏实;“失魂落魄”常常形容被吓的样子。综合来看A项正确。

14C【解析】“熟视无睹”指看的多了视而不见,“沉默不语”指本来该说话该表态但没有说话没有表态。“施加”往往是指强行用一定的手段制造影响,“实行”则指开始实施某种计划或方案。

15A【解析】“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强调一种经验。“体味”强调仔细体会。“正视”,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不躲避,不敷衍,多指正视现实,正视自己的缺点等等。“直面”,直接面对。“赏赐”的主体往往指上级,而“恩赐”的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指自然或者事物等,应用范围较广。

16 B【解析】“确认”指明确承认(事实、原则等)。“相信”则相对于疑问。“质朴”往往用于书面,“朴素”更口语化。“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表明”,表达明白。

17 D【解析】“奉献”强调牺牲;“呈现”则强调显出、露出之意。“传播”,广泛散播。“传递”,由一方交给另一方。“驰骋”,强调很有气势;“贯穿”则强调范围。

18 B【解析】“借机”,利用机会。“乘势”,利用有利的形势;就势,或凭借权势。“引导”,往往指大方向的,“指导”的范围更小更窄。“恐慌”,强调应害怕而慌张;“惊慌”,强调因惊吓而慌张。

19 D【解析】“默认”,心里承认,但不表示出来。强调承认某种事实。“默许”,没有明白表示同意,但暗示已经许可,强调许可别人做什么事情。“禁锢”,强调束缚,强有力的限制。常和抽象的词语连用(如思想)。“囚禁”,把犯人给关押起来。后面接具体的对象。

20 C【解析】本长句总体来看是个因果关系句。第一分句为因,第二分句为果。第二个空用与“为什么”相对应的关联词,故选“因为”。第三个空应选与“而且”相对应的关联词“不但”,而不是“不单”。第一空用“并且”,故选C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21 A【解析】2=1+l 9/8=1+1/828/27=l+1/2765/64=l+1/64。而182764分别是l234的三次方,因此答案为l+1/125=126/125

22 C【解析】

    

这是一个差后等比数列,因此答案为141+9×(- 0.5)=136.5

23 C【解析】分数数列,我们将其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别考虑。

整数部分:100(    )644936;分数部分3/4(    )16/1264/36256/108

整数部分是平方数列,括号中的数字应该是81;而分数部分化简之后是3/4(    )4/316/964/27。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因此括号里应该是(3/4)×(3/4)=1,因此答案是81+1=82

24A【解析】这是一个移动商数列。15/5=35/3=5/3,数列的规律是相邻两个数字的商等于邻接第三个数字,因此答案是3/(5/3)=9/5

25D【解析】这个数列的规律在于每个数字各位数字相加等于8

5125+1+2=84224+2+2=84134+1+3=83323+3+2=82332+3+3=8

而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规律。

26A【解析】这个题目可以使用代入法。

     是一个等差数列,因此A项是答案。

27C【解析】我们只需要观察百分数即可。

         两两做差后两两做比

68- 32=36,因此答案为36%。

28D【解析】2+3+7=123+7+12=227+12+22=4112+22+41=75;这个数列的规律是相邻三个数的和等于邻接第四个数。因此答案为22+41+75=138

29D【解析】这个题目我们也可以使用代入法。

 两两做差后两两做比

所以133是答案。

30C【解析】我们将其分割为两个数列:

13(    )9

2(  ) 

 13(    )9是一个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括号中的数字应该是3

 2(    )分别做平方,得246(    )10,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括号的中数字应该是2。因此答案为3 +2

 二、数学运算

31A【解析】

=(14/9)×(19/14)×(24/19)×…×(54/49)×(59/54) =59/9       [公务员考试]

32D【解析】我们将3/55/7分别化为84/140100/140,显然D项大于84140,小于100140

33D【解析】设上季度AB种汽车销售量分别为xy

上季度A种汽车销售金额的一半和B种汽车销售金额的三分之一合计5000万元,说明10x+5y3=5000 B种汽车销售金额的一半和A种汽车销售金额的三分之一合计3500万元,说明5y2+20x3=3500;解得x=480y=120

34A【解析】设买甲、乙商品单价各为xy元。

5件甲商品和3件乙商品,需要438元,即5x+3y=438

3件甲商品和2件乙商品,需要276元,即3x+2y=276

解得x=48y=66

35A【解析】设甲乙两个完全一样的大型污水处理池容积都是1

甲池需要8小时把水全部排完,乙池需要6小时把水全部排完,说明甲乙两池的排水效率分别是1/81/6

设两池同时排水,经过x小时乙池剩余的水正好是甲池剩余的一半,即1- x/6=(1- x/8)2解得x=4.8

36A【解析】从一楼走到四楼,共走了54级台阶,则他共走了3层台阶,所以每层台阶数为54/3=18。那么他从一楼到八楼一共要走7层台阶,即7×18=126级台阶。

37B【解析】设第四个数是x,则第三个数是2x,第二个数是4x,第一个数是8x。那么x+2x+4x+8x=180,解得x=12,所以第三个数为24

38D【解析】前三天三人一起完成了全部工作量的1/5,说明甲、乙、丙三人合作的效率是1/15,第四天丙没参加,甲、乙完成了全部工作量的1/18,第五天甲、丙没参加,乙完成了全部工作量的1/90,那么整个工作量还有(11/51/181/90)=11/15没有完成。从第六天起三人一起工作直到结束,则还需要(66/90)/(1/15)=11天,所以总共需要5+11=16天。

39A【解析】如图,因为梯形区域的上、下底边分别为80米、240米,所以分出的三角形区域的面积和整个大三角形面积比就是19,分出的三角行区域的面积和分出的梯形区域的面积比就是18,所以分出的梯形区域的面积为1.2×8=9.6亩。   

 

40B【解析】设饮料和瓶的重量分别为xy

一次喝掉饮料1/3后,连瓶共重600克,即2x/3+y=600

如果喝掉饮料1/2后,连瓶共重500克,即x/2+y=500

解得x=600y=200

如果只喝掉饮料1/4 ,那么连瓶重量为3x4+y=650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41A【解析】题中图形黑色区域的面积要比白色区域的面积大,所以选A

42C【解析】此题的解题点是图形元素的个数,题中的图形元素从左到右一次增加一个。

43D【解析】此题的解题点是图形的形状。前五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选项中只有D是轴对称图形。

44B【解析】此题的解题点是图形的位置。前五个图都是由圆形、方形、多边形这三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得到下一个图形,并且这三个图形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只有B选项图形的相对位置与前面的图形一致。

45C【解析】此题的解题点是图形的数量和形状。前五个图形的笔画都是8,并且它们都是对称图形。只有C符合这个规律。

46B【解析】略

47A【解析】略

48C【解析】略

49A【解析】左图中白点和黑点各4个,排除BC项。根据左图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横线的位置即可判断出A项正确。

50D【解析】略

二、定义判断

51C【解析】由定义,智力激励法的形式小组讨论,是一种多人互动的活动,只有C项符合这个特点。发布会、推介会、报告会都属于单向的活动。

52D【解析】由定义,商业贿赂是经营者以排斥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6年江西行测真题附答案解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