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7年山东行测真题附答案解析(六)
2016-12-02 09:27: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
。其中,国内贷款4312亿元,增长46.4%;企业自筹资金6753亿元,增长22.7%;利用外资288亿元,增长39.2%

——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为101.60,比9月份上升0.73点,比200510月份上升6.15点。2006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开发土地面积183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6%

——房屋施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03.39,比9月份下降0.12点,比200510月份下降0.08点。2006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6.9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3.26亿平方米,增长19.6%;办公楼施工面积6525万平方米,增长13.0%;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2.07亿平方米,增长13.6%

一一商品房空置面积分类指数为103.29,比9月份上升1.35点,比200510月份上升3.04点。截止到200610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2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其中,空置商品住宅6680万平方米,增长7.7%131.下列选项中分类指数最高的是(  )。

131.下列选项中分类指数最高的是(  )。

A.房地产开发投资分类指数

B.资金来源分类指数

C.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

D.房屋施工面积分类指数

132.2006110月份,商品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率约为(  )。

A.80.3%

B.74.2%

C.68.9%

D.70.3%

133.根据以上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20069月份,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最快;

Ⅱ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是因为大批开发商将房子预留而不销售;

200618月,房地产开发景气呈上升趋势;

A.Ⅰ  B.Ⅰ、Ⅱ  C.Ⅲ  D.都不正确

134.2005110月份,国内贷款占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的比率约为(  )。

A.20.0%    B.13.3%    C.19.8%    D.18.5%

135.下列选项中,增长比率最高的是(  )。

A.住宅施工面积

B.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

C.经济适用房投资

D.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开发土地面积

四、根据所给文字资料回答136140题。

200613季度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服务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

服务业继续保持高水平稳定运行。200613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173.74亿元,增长9.4%,增速比上半年高1.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37.2%,重点行业发展良好,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1.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6%,金融业增长8.1%,房地产业增长9.3%,其他服务业增长9.2%

(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投资增长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明显。200613季度,全省城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0.5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6.1%,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2.9%。通信设备和计算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77.6%,文化和体育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2.5倍,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74.2%,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1.1倍,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比2005年同期增长34.1%,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95.2%,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34.7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2.3%,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0%。服务业主要行业投资增长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供给保障能力,改善了消费的环境,还带动相关服务产品消费规模扩张,拉动了整体经济增长。

(三)服务业继续发挥对全省财政收入和安置就业的支撑作用:

服务业对税收和就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0613季度,服务业地方税收完成223.9亿元,占地方税收的60.6%,同比增加41.7亿元,增长22.9%,高于地方税收平均增幅5.6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中贡献较大的房地产业同比增长35.8%,增加19亿元,金融业同比增长24.1%,增加5.3亿元。服务业对营业税增长贡献尤其突出。受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营业税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营业税同比增加30.5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总增加额的47.5%,比2005年同期提高27.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税收收入增长8.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200613季度,全省实现实名制就业111.8万人,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68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0.8%,其中在社区就业28.1万人,占就业总数的25.1%

136.服务业主要行业投资增长的好处不包括(  )。

A.增强了供给保障能力

B.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C.改善了消费的环境

D.带动相关服务产品消费规模缩减

137.根据以上资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200613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态势良好;       [公务员考试真题]

200613季度,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全省地方税收的一半以上;

Ⅲ 全省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的60%以上;

A.Ⅰ  B.Ⅰ、Ⅱ  C.Ⅲ  D.都不正确

138.下列选项中,增长最快的是(  )。

A.通信设备和计算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

B.服务业地方税收

C.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D.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

139.2005年同期全省城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多少亿元?(  )

A.1305.5  B.1190.7  C.1082.3  D.1298.7

1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点行业增长值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B.全省营业税比2005年同期增长27.5%

C.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90%以上

D.社区就业持续创高增长率

 

全部测验到此结束!

请将题本和答题卡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验收后方可离开。

 

 

 

 

 

 

 

 

 

 

 

 

 

 

 

 

       [行测真题]

 

 

2007年山东省录用公务员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参考答案及精解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答案】B。片段中关于王茂荫的介绍非常简单,而且是由《资本论》引起的王茂荫的情况,因此排除选项CD;选项A,作为标题会给人一种王茂荫与《资本论》之间应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感觉,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只有选项B恰当地表示出了《资本论》在这个片段中所涉及到的唯一的一个中国人这一主题。

2.【答案】C。结合现实生活中关于“荣辱观”的学习,我们知道“荣辱观”内容丰富精辟;该片段分别引用了“任务”“话题”“分界线”等,表达出了“荣辱观”内容上的涵盖美;另外,“相对完整的论说体系”、“系列化新闻言论写作的理性综合之美”揭示了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所以应选C,其他选项过于平面化,不深刻。

3.【答案】D。“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说明“赢家通吃”。ABC项把“马太效应”局限在经济领域,本身也是正确的,但只是“马太效应”的例子,理解不全面。

4.【答案】B。这段材料的后面着力描述人们为什么喜欢《新华文摘》,意在说明《新华文摘》真正受到了广大读者朋友的欢迎,即为文段的重点和主题,故选B。选项C的主语是“广大读者”,而材料论述的中心是“《新华文摘》”,所以C不恰当。

5.【答案】A。利用排除法,BC两顷明显不对,D项就事论事,文章中的要求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所以正确答案为A。乔利·贝朗虽然小时候处境悲惨,但其精神不息。材料通过两者强烈的对比,揭示出即使在命运的低谷也要“心灯不灭”的人生哲理。

6.【答案】A。该片段的主题是讲“演讲”,而且是“简短的演讲”,邹韬奋的例子是这句话的例证。因此主要讲述的是A,文章中的BCD只是举例说明简短演讲的效果,文段并不是讲鲁迅先生的精神等。

7.【答案】B。片段引用了一段颁奖辞,并对领奖辞中用的一个比喻“风一样的年轻人”称为一个极致的比喻,这里的关键是“它主要用于说明”中的“它”代表什么?显然“它”代表的是一个“风一样的年轻人”这个比喻,那么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呢?显然正确答案是B,非常恰当地表现了刘翔的轻盈、速度等神韵;选项AC离题较远,选项D表达没有错,但不是解释这个比喻的,故排除。

8.【答案】D。采用排除法,选项A不符合片段的实际含义,体现不出所谓“科学”,“艺术”;选项BC表达不全面,只有选项D,符合片段所要表达的全部含义。

9.【答案】B。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直道而行。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理他。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张明辨是非的。

10.【答案】D。该片段通过一个典型事例,表达了人在成功后如何看待自己的失败;选项A表达没有错,但过干简单、笼统,没有深入细致表达该片段所强调的主要含义;选项BC表达偏离主题;选项D符合片段所要强调的内容,即对失败要有另一种看待方法,当能正确看待失败时,每项失败也具有了一定的价值,因此该片段强调的是一种态度,因此应选D

11.【答案】C。采用排除法,选项D使用“文化危机”显然文中没有表达这层含义,故排除;选项AB只是说明了该片段表达的事物存在的现实状况,不是该文字意在说明的主题,故排除,选项C符合文字意在说明的问题,且片段在最后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即“形式与内容”的强大反差,故选C

12.【答案】AB项中的“一石二鸟”和C项的“如何塑造企业形象”都没有反映材料的重点;选项A恰当地表达了公司善于用人的举措,因此应选A

13.【答案】D。片段引用了“三种宽容”,归根结底,三种宽容都是为自己好,为自己造福,因此应选D,选项ABC表达上没有错,但不是本片段所主要论述的。

14.【答案】D。片段表达了这样一个思维过程“过去由于意识上的问题,造成城乡之间公共事业差别大,近几年,国家开始增投入,改善了—些设施,但是差距仍然非常大”,“差距大”是事实,因此农村仍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因此应选D。选项A,事实后面所隐含的信息是投入不足,是事物存在的现象,不是所要强调的主题;选项B更不是所要强调的主题;选项C,在片段中没有提及国家投入重点问题,故排除C

l5.【答案】D。“对新词语如果过分严格地限制、挑剔,就会限制它的活力,不利于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一这句话是材料的中心句。D项表达的意思最符合材料中心意思。

16.【答案】A。片段已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即“汉字修辞”,因此应选A

17.【答案】C。首先要明白“艺术特色”的含义,艺术特色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有语气、语言等,只有选项C,从多个层面表达出了艺术特色,如语气、联想,引喻(修辞)等,其它选项均不全面。

l8.【答案】C。这是一道社会热点问题的测试题,如果考生有一定的社会新闻观察力,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从文字上分析,选项A文中没有谈到消极影响的清醒认识问题,选项B不全面,既悖和谐又违背创新,选项D表达不全面。

l9.【答案】D。采用排除法,选项A用“精打细算”不符合片段所讲内容,因为47%比例还在精打细算不能说淡化;选项B,中国人也还没有全部“打碎”储蓄罐,选项C,“推后消费”文中没有提及,只有选项D从整体水平,宏观表达了一种趋势,变化。

20.【答案】A。后一标题与前一标题的比较,即“名画美容”与“修复名画”的比较,显然,选项A符合,后一标题使用比喻的方法,更生动、吸引人,故选A

21.【答案】C。采用排除法,选项B,文中没有涉及,选项A,表达不全面,选项D文中没有涉及。材料第一句谈到“熊猫烧香”成为公众话题的事实,然后分析其原因。C项最能概括材料内容。

22.【答案】B。文中没有谈及语文修养问题,只有谈及语文与逻辑语言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由于粗心造成的,也不是消化、整理、规范等问题,因此应排除ACD,故选B

23.【答案】D。选项AB都是对“偏执狂”的理解和解释,故排除,选项C“初听耸人听闻”表述不准,并没有“耸人听闻”之感觉,选项D符合原文。

24.【答案】C。通过片段中英国人所做的工作,可以推论出选项ABD是理解正确的,选项C,“以宽广等”作比喻,希望自己的明天更好与片段内容相差甚远,即人们对外部宽容的要求,与“希望自己的明天更好”没有关系,因此选C

25.【答案】A。材料开头介绍了现行所得税税率内外有别的现象,,然后又说明了内外统一的新税率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影响。A项很好地概括了这些内容。材料没有突出“公平”。B项欠妥。

26.【答案】A。采用排除法,首先排除DD项表达的意思与短文主题相差甚远;选项BC表达均不全面,选项A即说明了钥匙(管理)的可用性,因此应选A

27.【答案】D。通过片段阅读,该段文字主题是最后一句话“得到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感受”,因此应选D,选项BC表达正确但不符合该段文意,选项A表达不全面。

28.【答案】C。“但在保护今天的各种智力创作与创造之‘流’时,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忽视了对它们‘源’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传统知识,尤其是民间文学的表达成果,正是这个‘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是材料的核心。

29.【答案】A。温家宝总理背诵的六句名言都体现了“为民着想”的思想和情怀。应选A,选项BCD表述浅显没有体现真正含义。

30.【答案】A。“余其宅兹中国”的意思是“我”已经据有中国。周代在“五胡十六国”之前,根据材料,说明那时只有“华夏”的称谓。而“华夏”即生活在中原的民族。所以A项理解最准确。

31.【答案】A。从片段“在他看来,真正的善战者……,拼死激战”,可以得出孙子善战意志的核心是“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故选A,选项B只是选项A的特例,选项CD是无关选项。

32.【答案】D。该片段中以大山的知识水平,理解肯定不是A所述的“时速”,故排除A;根据规定,大山应受罚,故排除B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6年山东行测真题附答案解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