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8年山东省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卷(三)
2013-02-18 22:47: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值的人,这是对爱心人士最大的安慰。捐助时附加条件,并不一定就是行善者要求受助者有多大的回报,可能就是一句简单的“谢谢”,就足以让奉献者感到莫大的安慰。

合理的“附加条件的慈善行为”也是必要的,有利于培育受助者以及社会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将来把爱心回馈社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奉献、褒扬崇高、善待爱心的和谐文化氛围,在社会更大的范围内形成爱心互劝的良好氛围。

3.给定资料58表明:感恩意识的匮乏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从大学校长的特别提醒,到大学生是否不知感恩的激烈争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及道德教育的某种缺失,暴露出这种结对资助的形式,确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请你就此做一个评点。

要求:评析集中,详略得当,字数不多于350字。(满分20分)

感恩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别人财产的尊重。受助者如果不知道感恩,就会使奉献之人的爱心落空,挫伤奉献者的热情,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形成和谐互助的社会风气。

造成这种不知感恩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教育的功利色彩愈来愈重,缺乏道德和情商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致使学生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一部分贫困学生由于经济条件差,感到自卑,新态不平衡,不愿意公开直面资助人;(3)人际交往不顺畅,缺乏沟通能力;(4)在进行物质捐助的时候,缺乏心灵的扶助,没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心态。

4.给定资料9显示:我们期盼感恩不需要书面的契约来保障,感动也不因一纸契约而消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无形的契约。请根据给定资料914,联系实际,谈谈感恩之情如何更绵长的话题。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控制在400字以内。(满分20分)

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无形的契约,让感恩之情更绵长,这是爱心和善行的延续传递话题,也是社会和谐发展所要解决的课题。感恩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将使扶危助困的善行义举得以延续;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做一个社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是社会和谐的一块基石。

为了感恩之情能够延续传递,必须加强对贫困学生乃至其他社会受助群体的感恩教育。以高校德育教育而论,既要立足高远、坚持正确的导向,同时也要落实到点滴之中,解决实际问题:要走到贫困学生中间认真调查,了解他们没有感恩表示的原因,针对他们与资助者不能联系或不肯联系、回报社会无门等实际问题,耐心细致地做通受助学生的思想工作,搭建施助者和受助者联系、沟通的平台,为受助者表达感恩之情、施助者了解真实情况,消除双方误会、增进良性互动创造条件;要深入倡导扶危济困的美德和价值,引导施助者以更加平和的心态进行公益事业,积极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

5.请根据你对以上给定资料的理解和体会,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让世界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阳光

2守候期待感恩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观点鲜明,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900字左右。(满分35分)

让世界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阳光

感恩意识的匮乏是影响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问题。诸如接受就学资助的学生毫无感恩的表示,令师长痛心,也令施助者寒心,一些施助者取消这些学生的受助资格,有的还对簿公堂。受助者感恩意识的匮乏,让施助者对人间是否还有真情和诚信失去了信心。

“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没有感恩,爱心之树就失去了成长的沃土,爱心之舟也必将搁浅在心灵的荒漠。受助者用冷漠回报恩人,让崇高坠地、爱心落空,伤害的不仅是施助者的爱心,还有一个社会的崇高价值、人们患难相扶、彼此信任的和谐氛围。受助者应有的感恩回馈,温暖的不仅是施助者,还有周围的一切知情者,它所起到的良好示范和道德润滑作用,对于促进爱心和感恩在全社会范围互动,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党和政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提倡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范畴内的感恩。只有使全体社会成员学会感恩,常怀一份感恩之心,才能促进感恩与扶助的良性循环,使秩序、公平、爱作为三个基本要素,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与维护社会和谐。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感恩意识,才可能有回报社会的动力;政府及相关扶助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创造相应的条件,才可能将受助者的感恩意识化为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

要保证善行义举的可延续性,使爱心能够薪火相传,必须从文化建设、道德教育和扶助形式三个层面入手,采取措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加强以诚信意识为重点的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知礼明义、知恩图报的美德;现行的教育体制要克服功利化倾向,更加注重德育教育,将感恩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增强感恩能力,回报社会;要转变和改进对受助者的扶助形式,变单纯经济扶助为经济与心灵扶助并重,以订立道德契约等形式,规定受助者的社会回馈义务,扶助活动的组织者要在施助者和受助者之间主动搭建联系、沟通的平台,增进双方了解与互动,引导施助者以更加平和的心态进行公益事业,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让我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在自己的心田给感恩划出一块地方,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用明礼诚信、知恩图报的阳光替代所有的冷漠,为社会和谐献出自己的一份热量!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7年山东省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