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典型。日本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和规模,已经超过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现在,日本的动漫新产品已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62%,而游戏产品也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韩国属于后来居上。这几年我们中国频频遭遇的“韩潮”,正是韩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生成的。
[张处长]随着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外文化的碰撞也更为激烈。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文化产品贸易长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2004年我国向美国输出了14种版权,而从美国引进版权达4068种,进出比为290:1。我们向国外大量出口电视机,却不能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只是一个“硬件加工厂”,处于世界文化产业链的最低端。美国电影的生产量只占全世界的5%~6%,但放映时间却占全世界放映总时间的80%。巨大的文化“赤字”,促人警醒。
[小文]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确实很大。这让我想到,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热闹的圣诞节,10位名校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的事件,使得“洋”、“土”节之争再次掀起了波澜。王主任,您会过圣诞节吗?
[王主任]呵呵,也会凑凑热闹的。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乃至全世界文化交融的趋势不可抵挡,需要开放包容,需要吸收融合。更何况,现在这些文化节日的效应已经越来越放大了。一个圣诞节受益的不仅是老百姓,能在平淡生活里找点快乐,从消费过程中体验一种节日的美好感觉,促进群体互助和情感沟通;而且,节日也成为众商家新的利润增长点,利用洋节日的商机,相关厂商赚得个钵满盆溢。像义乌,从去年5月开始到10月,每月都有价值1000万美金的圣诞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有一家礼品公司设计的圣诞礼品,从往年的单色变为双色,就是这一简单的创新,就使去年的订单量增加了30%,售价也上涨了近20%。
[李教授]当前,创新、新的信息技术、智力资本与文化之间已经建立起复杂、深刻的联系。文化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结合,正在进一步扩大现代文化生产传播的强大能力。像日本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已经形成了动画教学、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使得动漫产业成为了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内容产业”。可以说,“文化创新”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理念。从这点来看,浙江文化产业的壮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处长]总的来说,这几年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也是相当的快。2004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三产业比重的15.3%,占GDP比重6.0%,在国内已算比较领先了。但文化产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远未达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大多数文化产业单位还处于求生存、求数量的粗放型发展阶段,自主创新的能力比较弱,文化产业比重偏低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仅为0.4%,而英国的这一比重为5%,澳大利亚为10%。文化创意人才,高级复合型人才非常匮乏。同国内成熟的经济行业和高科技行业相比,文化产业在总体决策、产业管理方面的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小文]虽然有差距,但是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吧。
[张处长]这毫无疑问的。GDP构成中,文化的贡献越来越凸显。百姓的生活中,文化的含量越来越高,文化被赋予更深更广的含义。从官员到民间,对文化的认知、认同逐步成为一种自觉。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文化已摆上了党政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了省市县发展规划之中。
[王主任]过去的“精神财富”已经产生了可观的“物质价值”,并正在加快脚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文化在经历了“以文养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阶段之后,已经开始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所释放出的潜能就越巨大。
[小文]在这方面,浙江的转型应当是比较早的,请张处长来谈谈。
[张处长]是的,我们省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老牌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浙江省新华书店率先实施“事转企”整体改制。改制后,它的现代物流配送系统相当出色,成功地实现了全省连锁经营,还在上海、深圳等地开出10家连锁书店,迈出跨省区图书连锁经营的路子。新近创建的“博库网上书城”,把网购业务也做得有声有色。“十五”期间,该集团资产总量、销售收入和国有资产权益分别增长183%、51%和183%。同时,文化产业领域大门向非公资本的敞开,也让浙江丰裕的民营资本“风声水起”,大量涌入文化产业,一大批民营文化企业发挥出了“鲶鱼效应”。据统计,浙江全省目前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多家,营业总收入约300亿元,从业人员近50万人。在全省2万多家印刷企业中,有98%是民营企业;9000多家书报刊电子出版物发行单位中,民营单位近8000家。
[李教授]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东阳的民营企业横店集团。横店影视城所在的地方原先大都是荒山,有些长着一些树,有些连树都难长,土地资源如此稀缺,荒山荒坡如何利用?事实证明,影视基地的建设是一条好路子。现在横店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拍摄基地,并且渐渐形成了一条影视文化产业链,带动了旅游、餐饮、传媒、设计等相关产业群。横店文化产业的规模化还为邻近的大量村民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他们光充当相对专业的群众演员,每人年收入就能增加上万元。一个个影视基地建成,一个个剧组、一批批游客走了又来,为横店带来了巨大财富,提高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
[王主任]目前,浙江已经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区块。如越剧之乡的嵊州涌现了10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从业人员达3000多名,全年累计演出3.5万场,总收入8000多万元。剧团的兴旺繁荣拉动了当地道具服装、演员培训等相关产业。这些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丰富而又实惠的精神食粮,而且本身的经济力量也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同时还以有效的方式利用和保护了本地独有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张处长]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全新方式出现的文化活动载体。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组建的“钱江浪花”艺术团,现在名声在浙江越来越响。它根据农村基层演出特点和需要专门设计的文艺“直通车”,逐渐为众多基层群众所熟悉和喜爱。“钱江浪花”艺术团在下基层演出的同时,还举办“文化集市”活动,将科普、教育、卫生、专家咨询、资助失学儿童等一系列活动融入演出活动之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全省共有13辆大篷车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演出近千场,观众达100余万人次,如今“文化大篷车”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李教授]是啊,现在经济在转型,社会也在转型,并且这种转型是置身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之下。文化的力量,已经“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的力量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张处长]“十一五”时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任务也相当艰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小文]让文化发展从“软肋”成为“脊梁”,可谓任重而道远。好的,本次阳光会客厅节目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三位嘉宾,也感谢各位观众朋友,下期节目再见。
三、作答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内容,用简要文字概述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并点明材料主旨。字数不超过350字。(20分)
2.假如你是某县政府机关的一名公务员,现要求你根据材料内容拟一份本县“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完成下列两项内容:
(1)列出文化发展规划文本的简要目录。字数不超过150字。(15分)
(2)拟出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字数不超过350字。(20分)
3.就给定材料反映的主旨,用1000字到1300字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45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认真阅读材料内容,用简要文字概述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并点明材料主旨。字数不超过350字。(20分)
材料的中心思想:材料中从浙江省的文化活动、文化资源、文化对精神生活的影响、文化对经济的推动、新兴文化产业成为社会发展新动力等多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对我省发展的重要性。文化作为历史需要继承,文化作为资源需要加以合理地利用,文化作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需要用心经营,文化作为产业需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文化作为对经济的推动力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文化作为新兴文化产业将成为社会发展新动力。
2.假如你是某县政府机关的一名公务员,现要求你根据材料内容拟一份本县“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完成下列两项内容:
(1)列出文化发展规划文本的简要目录。字数不超过150字。(15分)
“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书目录: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二、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三、公共文化服务;四、新闻事业;五、文化产业;六、文化创新;七、民族文化保护;八、对外文化交流;九、人才队伍;十、保障措施和重要政策。
(2)拟出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字数不超过350字。(20分)
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完成“十一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文化建设的任务,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文化的共同发展。
3.就给定材料反映的主旨,用1000字到1300字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45分)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和谐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和谐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发民族生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创造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和谐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伟大旗帜下。和谐文化同改革开放、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既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建设全社会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和谐文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闭目塞听、坐井观天、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无视世界发展潮流,必然会落伍。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