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7河北公务员申论真题点评+范文答案(商业贿赂)(一)
2013-02-23 19:40: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07年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综合点评:今年河北省的申论考试话题是关于目前我国所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就这个社会问题而言,实际上不仅仅我国存在“商业贿赂”问题,在国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商业贿赂”问题。可以说,这个话题是一个全人类社会都会面对的社会问题,因此这个社会问题是属于已经被广泛讨论的过的话题,关于这个社会问题的各种分析和描述也是非常多的。考生在面对这个话题时,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在答题时应该相对会比较从容一些。

而且从本次河北省申论考试的题目设置上看,也是属于较传统的出题方式,并没有新题型的出现,第一题是属于概括类型的题型,要求考生归结我国现在“商业贿赂”的特点。而第二第三题是属于在过去众多申论考试中常常出现的“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的题型。因此该次河北省申论考试的前三题难度应该不是太大,估计广大考生在这三道题目的得分应该不会太低。但说到这里,戴斌老师希望重点提示考生们的是这次河北省申论考试的最后一道题目,即要求写议论文的部分。或许会有许多考生问:“戴斌老师,你应该说错了吧,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写议论文,应该是最容易写的一部分,因为考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而不受答案的限制。对于这种‘主观性’很强,‘限制性’很弱的题目,应该是最容易作答的,为什么戴斌老师会认为这是最难的一道题目呢?”

91Exam.org

对于这个问题,戴斌老师请大家先看最后一道题目的要求:“以《从"行业惯例"到商业贿赂的惩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1000字。”戴斌老师请大家留意固定命题中的“从 到 ”,这里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如果这个命题是《谈商业贿赂的惩治》或《谈如何治理商业贿赂问题》,那么这个题目应该是非常好写的,直接按照申论文章的三段式:“描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去写就可以了。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这里有一个"行业惯例"。那么什么是"行业惯例"?顾名思义,"行业惯例",强调的是一种行业里面的“习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方式。讲到人的习惯,必定就会有“过去”,有“历史”。一谈到历史,尤其是谈到中国历史悠久的商业文化,必定就要牵涉大量的历史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坦诚地说,虽然商业贿赂,包括所谓"行业惯例"都是大家很熟悉的话题,但是要去深层次地剖析这里面的历史渊源,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广大考生对于这个命题议论文,很容易走进的一个误区就是,把“商业贿赂的惩治”作为重点的内容,在文章大量的篇幅都是写关于“商业贿赂的惩治”的“对策”,而把"行业惯例"及其产生的各种原因(包括历史原因)都简略地一笔带过(甚至没有作描述),这样一来,很容易就会被阅卷老师判作“片面化的文章”,同时也会被认为“没有很好地领悟题意”,得分就会相对偏低。这一个点实际上既是一种“审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过去传统申论文章中的“定势思维”的一种否定。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是需要广大考生去留意的。

为了更好地阐述这一个观点,戴斌老师希望通过写以下这篇文章来向广大考生论述这一个观点。

第四题:以《从"行业惯例"到商业贿赂的惩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1000字。

"行业惯例"到商业贿赂的惩治

自古以来,“商业贿赂”就一直是影响商场^91考试网平交易的一大祸害,而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在各类经济法学著作中,学者们将商业贿赂界定为“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通过秘密给付财物或其他报偿等不正当手段收买客户、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争取交易机会或市场优势的行为。”由此可以说,从政治层面看,商业贿赂腐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从业人员,滋生腐败现象和经济犯罪,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但从精神层面看,似乎更值得我们去注意,为什么?因为“商业贿赂”不仅仅牵涉到政府官员的诚实信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被称之为"行业惯例"的商业贿赂,其之所以能被称之为"惯例",就足以可见其在人们思想的根源深处,其似乎有着圈内人士所“认可”的“潜规则”。

而这种潜意识中的“认可”从何而来?或许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去寻找原因。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贿赂文字记载出现于《诗经》:“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而《左传》中也写道:“孟献子聘于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在古代,贿赂是权力的伴生物、赘联体。没有权力就没有贿赂,贿赂只能针对权力而言。这一种思想实际上一直影响到了现在的一部分人,某些商人迷信“权力”,相信“权力”的拥有者可以给予他们额外的利益,于是他们就去“行贿”,而某些官员也迷信“权力”,相信手中权力的“运用”可以给予他们额外的利益,于是他们就去“受贿”,久而久之,这个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就变成了所谓的"行业惯例",深植于某些人的脑海中。

(广州新东方戴斌老师的范文指导一:说到这里,或许大家就已经发现戴斌老师在上文中就已经将问题的关键“挑明”了,那就是在于人们对“权力”的认识问题,权力如果与“额外的利益”一旦挂钩,就要产生商业贿赂,而如果这种“额外的利益”不断地被得到,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行业惯例”)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像商业贿赂这种“行业惯例”,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存在着大量用“权力”获得“额外的利益”(或者说“不正当的利益”)的“成功”例子。而我们要消灭这样一种“行业惯例”,就是要通过对商业贿赂的惩治,不断地起到“示范作用”,让“权力”的不适当运用与“严厉的惩治”相挂钩。比如如果一家公司做出了违法行为,它不但会受到法律制裁,而且还会遭受舆论批评以及竞争对手的排挤,公司形象将大大受损,甚至会破产。面对如巨大的惩罚成本,任何市场主体在采取商业贿赂行为时都不得不掂量其所带来的后果。久而久之,这种所谓的“行业惯例”就慢慢地消失掉。

总之,治理商业贿赂既需要通过严格的立法和执法,用惩治的方式来治理,同时也需要打破历史中遗留下来的落后腐朽的“行业惯例”,努力营造一个不利于商业贿赂生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消除这一社会问题。

(注:全文共1012字)

(广州新东方戴斌老师的范文指导二:其实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写相关的对策,实际上,“文章本天成”,写文章如果过于拘泥于形式,就会带有“八股文”的味道,这是与国家设立公务员考试的初衷是违背的,同时我们要明确“议论文”不是“策论文”,这一点戴斌老师希望广大考生能够有所区别地看待。)

另外附上其他三道题目的参考答案:

第一题:归结我国现在“商业贿赂”的特点

参考答案:

综合目前国内关于“商业贿赂”的主流观点(包括一些政府文件的观点),戴斌老师建议广大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关于“商业贿赂”的八个特点:

1. 已渗透蔓延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贿赂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不正当竞争手段,蔓延到各行各业,在有些领域,商业贿赂甚至已经演变为一种“潜规则”;

2. 大案、要案、窝案、串案比例高。涉案人员手中掌握实权,其中很多是党政领导、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部门的一把手。有的省检察机关查处的商业贿赂案件中,窝案串案约占半数。

3. 带有明显的行业和领域特点。从发案领域看,权力比较集中、资金比较密集、资源比较紧缺、竞争比较激烈、商业利润空间比较大的领域,往往容易成为商业贿赂犯罪的高发领域。

4. 虽发生在经营活动中,但多与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权钱交易有关。商业贿赂是典型的权钱交易型犯罪,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管理职能,对各种资源和利益分配握有公共权力,因此最容易成为经营行贿目标。一些国家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与不法经营者勾结,以牺牲国家公共利益为代价,大肆索取收受贿赂、谋取私利,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

5. 隐蔽性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商业贿赂又是一种人所共知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了掩盖事实、逃避追究,贿赂过程往往十分隐秘。同时,由于受贿方和行贿方都能从中获取各自的利益,行贿方通常不会主动向司法机关举报。同时又三方面原因导致其难以被发现:一是商业贿赂“一对一”的行为方式,使局外人很难知悉内情;二是行贿者和受贿者均从中攫取了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后,不容易从内部突破;三是行贿人通过各种具有欺骗性的方式,如以促销费、宣传费、劳务费、进场费、考察费的名义和提供各种服务方式,向个人或单位行贿,且支付的财物通常又以伪造会计财务账册等非法形式进行掩盖,难以及时发现。

6. 涉及的行业领域广泛,商业贿赂的发生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一是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其中尤以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和图书购销、政府采购等领域为甚;二是涉及众多行业,其中出版发行、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电力、电信、市场监管等行业较为突出;三是涉及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其中商务谈判、工程立项、招标投标、资金结算支付、物资采购、质量检验鉴定等环节问题较多。

91Exam.org

7. 权钱交易明显,商业贿赂发生的机理具有特殊性。犯罪人员大多掌有一定实权;或担任一定领导职务;或担负一定专职(采购员、业务员、监管员等)。从商业贿赂的对象看,更具有可选择性。商业贿赂发生于商务活动之中,经营者可以根据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见缝插针地选择贿赂对象。从发生的领域看,商业贿赂主要集中于权力集中部门的垄断经营行业。

8. 社会危害严重,具有多元扩散性。一是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秩序,导致企业间恶性竞争,影响资源合理配置。二是增大了交易成本,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三是减少国家税收,阻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四是毒化行风和社会风气。加大贫富差距,严重践踏了作为社会和谐发展基础的诚信,公平的社会价值,极易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滋生洗钱,有组织犯罪等严重犯罪现象,官商勾结也是大量诱发其他腐败犯罪的温床。五是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

 

第二题:总结出现“商业贿赂”的原因。

参考答案:

综合目前国内关于“商业贿赂”的产生原因(包括一些政府文件的观点)的主流观点,戴斌老师建议广大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关于“商业贿赂”的十三个成因:

 

1.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发展、完善阶段,某些行业存在体制垄断。垄断机制是产生商业贿赂的基本根源。垄断行为是市场不公平竞争的最大体现,同时也成为滋生商业贿赂的条件。一些资源、产品、服务和生产采购尚处于被垄断状态,必然导致价格脱离市场规律被不法人员操纵。为了从垄断者手中获得这些产品和服务,不正当的幕后交易由此产生,从而也很容易导致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时间较短,有些产品和服务是少数一两家企业或公司把持着,交易的双方面对的不是公平的市场,通过商业贿赂来获得非正当利益的行为自然会有市场。而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生产和建设,导致供大于求,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而难免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行业差别明显存在,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经济实力强的企业与经济实力弱的企业之间为承揽工程、购销商品、交易产权等而进行无序竞争,极易导致贿赂行为。

2.市场发育不成熟,政府职能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行政干预经济的现象依然存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市场发育不成熟,公共权力对具体经济事务的干预为政府工作人员权力寻租、收受贿赂提供了可能;在某些能源、原料和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一些部门和企业为了获得行政支持,取得项目、获得特许,得到物资,便会采取各种正当或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行贿手段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价格体系的不完善运作,也为商业贿赂提供了条件,市场调节价在价格核定上给了企业较大的自主权,在市场发育及其制约机制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这种较大的价格空间,也就有可能孳生各种商业贿赂行为。目前普遍存在着商品供大于求的情况,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供货企业有的还需要买通有关部门和人员,商品才能得到更好的销路。

3.竞争机制不健全,一些行业领域体系混乱、制度缺失,为获取高额利润,少数行业和领域“潜规则”影响商业活动。“办事就得给好处”已成为个别单位和部门的“潜规则”和工作习惯。近年来,一些行业领域体制混乱,制度不健全,交易行为没有完善的法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7海南省申论真题+范文答案(新..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