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07重庆公务员申论真题点评+参考答案(节约社会)(一)
2013-02-23 20:15: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07年下半年重庆申论点评

 07年下半年的重庆市公务员考试在923日举行,该次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给出了一大段文字材料,要求考生围绕“政府机关能源节约与浪费”这一话题进行阐述。材料列举了当前政府机关中存在的铺张浪费行为,如无节制地使用空调、电脑长期不关机、开会要到五星级宾馆、出入坐豪华小轿车等等。广州新东方公务员研究中心的戴斌老师将对于本次的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真题及其背景材料作分别的分析。 
9月23的重庆市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第一个问题是根据材料,说明公务员浪费行为导致的后果符合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规律,要求考生用400
字说明自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题目背景分析:“公地悲剧”的历史渊源是在于1968年,美国学者哈丁在其发表的《公地的悲剧》一文中,曾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地悲剧”发生的根源在于,个人在决策时只考虑个人的边际收益大于等于个人的边际成本,而不考虑他们行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最终造成一个给予他们无限放牧权的经济系统失败和崩溃。 
91Exam.org
参考答案: 
对个人财产比对公家财产更珍惜,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类的本性。目前少数政府部门的铺张浪费,与经济学中著名的“公地悲剧”原理十分暗合:牧场是公家的,羊是自己的,多放养一只便多一份收入。羊群超过牧场承载能力迟早会导致荒漠化,这样的道理几乎人人明白,但不会有人为了维护牧场的持续发展以及公共利益而自愿减少羊的数量。目前,几乎所有的政府浪费,都源于部分公职人员与牧羊人完全相同的利益驱动。“公地悲剧”发生的根源在于,许多公务员在从事机关工作时只考虑个人的边际收益是否大于等于个人的边际成本,而不考虑他们行动所增加的行政成本。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对策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严格的监督体制,使得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不存在市场。二是要构建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如把节约工作纳入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之中,并作为评选机关先进个人的条件之一。通过有效监督与制度奖励并行的方式,努力构建一个节约型的政府。 
(备注:以上答案仅做参考,仅仅是其中一种答题思路的表述模板,考生还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但答题的关键是,要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一定略为地提到“公地悲剧”的历史渊源,同时找到“公地悲剧”究竟是用来类比哪些方面的内容,最后可以适当地分析原因或提出解决对策。) 
第二个问题的操作性很强,大体内容是:国务院与中央某直属机关联合发出通知,并经过温家宝总理批示,要求各行政机构进行节约型的机关建设。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你将拟定哪些措施来贯彻执行这个指令。要求1000字以内。 
真题分析:对于这道题目的回答,请广大考生一定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尤其是限定条件 “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同时要看清并理解题目的要求是“拟定措施”来“贯彻执行”这个指令,所以所提出的对策应该注重“微观层面”,即“在本单位的操作层面”,而不是“宏观的”“在全国范围内的操作层面”,同时要留意是谈“机关建设”,而不是谈“政府建设”。 
具体的答题思路,请考生参考以下几个答题角度: 
1.
节省培训、接待开支的角度,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是: 
1)建立健全单位的培训教育机制,通过统一场地、内容、标准、目标的培训教育,来提高培训教育的效果,实现培训教育的节支。 
2)严格控制职务消费。规范本单位的公务接待,改革公务接待方式,探索公务接待社会化的途径。 
3)严格控制单位的会议、差旅、出国考察和公务用车等支出,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 
4)我单位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庆祝、达标评比和表彰活动。 
5)严格控制公务活动规模,避免重形式、比规格、讲排场等铺张浪费现象;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不搞超规格接待,杜绝用公款大吃大喝;领导同志到基层调查研究、 ,要轻车简从,减少迎送陪同,克服形式主义。

2.节省办公开支的角度,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是: 
1)规范办公用品采购、使用和保管,抓好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等工作。 
2)积极推行电子政务把电子政务作为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切入点,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方便人民群众。 
3)推行政府机构节能采购,优先采购节能产品。 
4)夏季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摄氏度,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窗,利用自然光照明,水、电用具推广使用节能设备 
5)实现电脑网络无纸化办公。加强各部门网站和网络建设,形成一个区域内的系统的网络公务办公平台,把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通知及期刊、简报等上传到平台上,然后通知单位相关的部门到网络平台上阅览,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纸张和人力,而且还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利用电脑进行无纸化办公,文件尽量用电子邮件的形式收发,必须形成书面材料的,要严格控制打印数量,提倡双面用纸 
3.
如何培养“节约意识”的角度,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是: 
1)我单位必须建立和完善节约资源的计量、记录、报告、奖惩等管理制度。要将任务目标量化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强化对节约工作的日常管理。 
2)我单位的团委可以积极开展节水、节电、节油、节约办公用品的竞赛活动,把节约工作纳入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之中,并作为评选机关先进个人的条件之一。 
4.
精简机构的角度,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是: 
1)我单位应科学地编制行政编制的职数和职位,严格按职位编配干部,合并职能相同的部门机构,对工作性质相似的应合署共处办公,切实整合行政资源,要调整机关结构,精简人员,以较少的成本支出,实现机关效益的最大化。 
5.
建立和完善制度的角度,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是: 
1)单位内部可以建立健全信息与行政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实现信息与行政资源的共享,来提高信息与行政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行政成本投入。 
2)将单位的实际支出通过政府网站上公示,使得广大民众可以查到资金流向,透明、公开,主动让舆论和群众来监督,不仅对单位自身形成有力约束,也增强了单位对于整个社会的公信力, 
3)建立机关车辆耗油公示榜,吸引干部群众驻足观看。公示榜显示了我单位机关所有司机的姓名、车号、月行路里程、加油量、百公里耗油等内容。用公示的办法把一切都明朗化了,减少猫腻。其它办公用品的使用数量也可以定期张榜。 
4)尽快建立资源消耗统计制度。我们要加强统计本部门的电、水、油等资源消耗数据和费用开支情况,在汇总分析本部门资源消耗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有关规定,制定机关资源节约的定额和标准。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部门实际,制定近期的节能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围绕建设节约型机关这一目标,制定资源节约中长期规划,保证资源节约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 
(5)
 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全机关要明确专人,加强监管,合理控制公用部位的用水用电及各种耗能设施、水电设备的日常维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公务用车油耗,严禁各种物资失管失控。 
6.
公车改革的角度,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是: 
取消公车,给公务人员一定数量的补助,促使公务人员步行上下班或骑自行车上下班,改变政府风气。 
7.
宣传教育的角度,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是: 
1)要大力宣传普及节约资源的各种知识;要把创建节约型机关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和巩固成果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机关工作人员中逐渐培养起节约意识和节约习惯,努力营造资源节约的良好氛围,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风气。 
2)通过警示教育,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正面典型的激励和带动,反面典型的警示和教育,增强单位党员干部的资源忧患意识和勤俭节约观念,引导党员干部成为节约的模范。 
91Exam.org
3)注重节约意识的培养。全机关要采取多种手段,深入开展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倡导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善用资源、珍惜民力,反对不计成本、大手大脚、随意浪费,坚决纠正比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的行为;要教育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公物的良好习惯,做资源节约的表率,让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党政机关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背景材料一: 
政府机关人均耗电19倍于市民 谁来为公家省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今年曾组成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的情况表明,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峻,节约优先的方针没有得到落实,节能工作远不适应我国能源短缺的基本国情,远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在报告此次执法检查情况时披露的能源资源严重短缺而能源浪费惊人的数据和事实至今令人难忘。 
李铁映表示:"节能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他认为,节约型社会不是由市场自然形成的。市场很难全面反映节能的真正价值,很难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在世界上能源资源也从来不是完全靠市场配置的。实践表明,节约型社会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政府主导、法律强制和社会参与共同形成的。 
但是说到节能,人们往往产生这样一个误区,眼睛只盯着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或是生产环节的浪费问题,而容易忽视身边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尤其是办公浪费更是触目惊心。 
据《华商报》报道,不久前,某市对全市48家市、区政府机构2004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家政府机关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是城市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居民的19倍。也就是说,一名政府公务人员1天的耗电量,够一个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电。 
政府机构表现出来的浪费现象暗合了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概念:公地是公共的,谁都可以使用,收益是自己的,问题是大家的;公共事物无人关怀,公共牧场必然遭受过度放牧。对于政府机构来说,买单者永远是"公家",个人只是使用者和享受者。受益者与承担者的无限期分离,正是政府机构浪费现象严重的重要祸因。 
可想而知,如果不能把降低能耗节约开支与公务员自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谁也不会真正把"为公家省钱"当回事,"公地悲剧"也就不可避免。所以,把"公家的钱"变为"私家的责任",把节约资源、节约开支列入政绩考核,是遏制政府机构浪费现象的必要手段。 
记得北京市市长王岐山讲的节能"心得":公室办公只开台灯,不开顶灯;出门随手关灯;冬季调低暖气温度等。他说,如果制止了政府机关的"冒滴漏",就可节约相当可观的经费和资源。 
王岐山的节能"心得"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抓节约,我们既有抓大,也不能放小。"芝麻"虽小,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似乎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切莫小看这里面的节约潜力。而办公节约大有文章可做,选择双面打印可省一半的纸张,选择具有"0"秒预热功能的打印机可以省电。有专家测算,200万台HP打印机工作1年可省1亿度电,100HP双面打印机一年可省100万吨纸,相当于保护了600万棵树,小处着手,人人动手,节约的力量是惊人的。 
正如李铁映认为的那样: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7浙江省公务员申论真题+解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