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导师
|
李建明
|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基础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肿瘤转移机制、分子病理学、肿瘤相关的多组学研究
|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研究方向一:肿瘤转移相关的基因组学及分子病理学研究。应用基因组学包括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转录组及表观遗传组测序新技术研究肿瘤转移的分子特征,并结合大规模的临床样本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研究方向二:应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经典方法,结合课题组前期建立的各种动物模型,对课题组前期发现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进行研究。
|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
招聘要求
|
生物信息学方向:
(1)生物、计算机、统计、流行病学等相关专业博士毕业,最好有肿瘤领域或者基因组领域研究经历;(2)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熟悉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3)有较丰富的的生物信息工作经验;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方向或肿瘤生物学、免疫学方向:
(1)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肿瘤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具有较强相关研究背景,以第一作者发表过数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3)能独立完成课题,且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
|
招聘人数
|
2
|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12/31
|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李建明联系电话:电子邮箱:jianmingli@suda.edu.cn
联系人2:沈彤联系电话:18136165809电子邮箱:tshen@suda.edu.cn
|
|
|
|
|
合作导师
|
刘朝晖
|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基础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帕金森氏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
|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帕金森氏病发病机制和相关治疗的研究。研究使用的模型包括转基因细胞模型、转基因果蝇模型和大鼠或小鼠模型。研究内容主要涉及PD相关基因的基因功能及其突变引起PD的发病机制,其中特别关注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改变、自噬和钙稳态失调在PD发病中的作用,针对疾病的发生机制进行化合物和药物筛选,寻找可能的治疗策略。
|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
招聘要求
|
具有医学或生物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有使用果蝇模型进行神经疾病研究的工作基础。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能独立承担科研相关任务并撰写科研论文,申请科研基金。对科研工作充满兴趣,具有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踏实认真,有责任心,有团队协作能力。
|
|
招聘人数
|
1人
|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12.31
|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刘朝晖联系电话:15995811430电子邮箱:zhliu@suda.edu.cn
联系人2:周倩联系电话:0512-65880103电子邮箱:zhouqian1@suda.edu.cn
|
|
|
|
|
合作导师
|
李明辉
|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基础医学/基因组医学
|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生物信息学
|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1.开发识别功能基因突变的有效计算方法和工具
2.识别癌症基因组的功能错义突变和潜在的药物作用靶标详细信息见课题组网站http://lilab.jysw.suda.edu.cn/home/
|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
招聘要求
|
1.博士毕业5年之内;2.生物信息专业博士毕业生;3.精通python,R,linux;4.至少有一篇2区SCI论文发表
|
|
招聘人数
|
1
|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12/31
|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李明辉电子邮箱:minghui.li@suda.edu.cn
联系人2:周倩联系电话:0512-65880103电子邮箱:zhouqian1@suda.edu.cn
|
|
|
|
|
合作导师
|
苏雄
|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基础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脂组学;脂肪细胞生理学
|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脂肪细胞中脂肪酸的化学修饰和代谢调控;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质分子的内分泌功能;肿瘤的脂肪酸代谢调控
|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
招聘要求
|
1、近3年内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2、具有从事生物学/基础医学相关方面的研究经历,有代谢研究或脂组学分析背景优先考虑;3、以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4、具有良好的英文交流和论文写作能力。
|
|
招聘人数
|
2
|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12/31
|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苏雄联系电话:0512-65883622电子邮箱:xsu@suda.edu.cn
联系人2:石小蕊联系电话:18862122296电子邮箱:xrshi@suda.edu.cn
|
|
|
|
|
合作导师
|
陶陆阳
|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基础医学/法医学
|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认知功能障碍客观评价
|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应用视、听觉相关脑电(EEG/ERP)技术,研究不同种类和程度脑损伤后EEG/ERP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及脑代偿加工机制、客观评价的方法等。
|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
招聘要求
|
1.熟练应用Matelab和EEGLab进行脑电数据分析,熟悉脑网络分析方法及三维脑图的构建;2.有脑电、影像相关领域高水平期刊(如Neuroimage,Humanbrainmapping等)发表文章的经历,或其他神经科学相关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的经历;3.在站期间发表二区以上SCI论文3篇;4.其他参照《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
招聘人数
|
1
|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12/31
|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陶陆阳联系电话:0512-67166075电子邮箱:taoluyang@suda.edu.cn
联系人2:周倩联系电话:0512-65880103电子邮箱:zhouqian1@suda.edu.cn
|
|
|
|
|
合作导师
|
王晗
|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基础医学/遗传学
|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生物钟和睡眠调节机制以及相关疾病发生机制
|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采用已建立的模式生物斑马鱼全套突变体库解析生物钟或睡眠调节机制以及相关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研发:(1)生物钟或睡眠调节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和神经基础;(2)生物钟或睡眠在精神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3)利用斑马鱼生物钟、睡眠或疾病模型进行相关药物的筛选和研发。
|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
招聘要求
|
1.有强烈兴趣和愿望从事科学研究,身心健康。
2.应届或近年分子遗传学、神经生物学或药学等专业博士毕业。生物钟或睡眠研究经验更好但不是必须要求。
3.有团队精神、实验技能强、研究思维活跃,沟通能力好。
4.英语能力,读、听、讲和写等较强。
5.已发表同行评价的高质量学术论文1-2篇。
6.提供三封相关领域专家推荐信。
|
|
招聘人数
|
1-3人
|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12/31
|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王晗联系电话:0512-65882115电子邮箱:wanghan@suda.edu.cn
联系人2:周倩联系电话:0512-65880103电子邮箱:zhouqian1@suda.edu.cn
|
|
|
|
|
合作导师
|
徐世清
|
|
学院(部)/流动站/二级学科
|
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基础医学/医学实验动物学
|
|
拟从事的研究领域
|
医学实验动物学、生物信息学
|
|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
以家蚕作为医学实验动物替代模型,借助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人类疾病模型、医药筛选及环境检测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免疫、干细胞、信号传导、生长发育调控等方面。
|
|
相关待遇
|
根据《苏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
|
招聘要求
|
1、已取得生物学或畜牧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相关领域至少发表第一作者SCI二区以上论文1篇;
2、有实验动物操作、细胞生物学、生化实验相关经验,有相关领域成果且具有生物信息学、纳米生物学特长之一者优先考虑;
3、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写作和口头交流能力,能够独立书写manuscript;
4、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5、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
|
招聘人数
|
1人
|
|
发布截止日期
|
2019年12月31日
|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联系人1:徐世清联系电话:0512-65880185电子邮箱:szsqxu@suda.edu.cn
联系人2:周倩联系电话:0512-65880139电子邮箱:zhouqian1@sud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