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22年02月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博士后招聘公告
2022-02-14 20:07:34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嘉庚创新实验室,全称: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是福建2019年9月启动建设的首批四家省创新实验室之一,也是厦门市人民政府与厦门大学首个共同举办的事业单位法人实验室。

实验室以“顶天、立地”打造国家实验室为目标,围绕“卡脖子”和“产业化”两大任务,围绕发展“高校做不了、企业不愿做、政府不便做”战略创新能力开展建设。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打造能源材料领域的“科技加速器”和“产业发动机”,力争进入国家实验室体系,为支撑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贡献。

实验室以“国际领先、产业急需”为标准,联合宁德时代、厦门联芯、乾照光电等省市龙头企业共同搭建公共支撑平台,启动建设亚洲第一座无噪音实验室及精密加工和表征、原位电子显微平台、谱学及纳米成像、微纳加工平台等先进研发设施,可提供当前全球极限精度的测量与加工条件,以及从器件设计、新材料制备到封装集成的一站式操作条件。     

实验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打造能源材料国家级战略科技创新平台,现诚邀青年人才加盟!

一、招收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学风;

2.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身心健康;

3.具有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特别优秀者可破格考虑;

4.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对科研事业怀有高度热情。

二、博士后招聘需求

项目团队

招聘方向

招聘人数

项目负责人/团队导师

氢能和燃料电池项目群

燃料电池工况表征方法

1

周志有

催化剂与膜电极制备技术开发方向

1

金属防腐方向

1-2

林昌健

碱性电解水制氢膜电极产业化应用

若干

高小平

碱性电解水制氢隔膜材料产业化应用

若干

生物质能源、先进碳材料及其储能技术方向

1

郑志锋

高效制氢技术方向

1-2

周伟

氢燃料电池技术方向

1-2

电解水催化剂的生产放大工艺方向

1

陶华冰

电解水膜电极制备与放大方向

1

太阳能电池与先进功能材料项目群

抗氧化高导电铜浆的产业化应用

1

郑南峰、吴炳辉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试平台与示范

1

李静、吴炳辉、尹君

与健康医疗相关的远红外材料技术

1

单士君、吴炳辉

仪器装备网络项目群

1.科学仪器研发
2.微流控技术领域
3.算法开发、生物信息学分析
4.单细胞测序
5.体外诊断试剂研发

若干

杨朝勇

1.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
2.生物/免疫分析
3.机械设计与制造
4.自动化
5.软件开发

若干

李剑锋

1.海洋探测仪器与装备方向
2.微纳机电系统与微纳传感器方向
3.智能控制电路与软件系统方向

1-3

薛晨阳

原位电镜技术开发、微纳芯片开发及加工、电化学方向

2

廖洪钢

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

基于Mi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cro-LED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开展Micro-LED材料外延与芯片制备、Micro-LED巨量转移与检测修复等研究

3-5

张荣、康俊勇、黄凯、李金钗

二次电池项目群

钢塑膜产业化应用、导电粘结剂产业化应用、超级电容软包产品制造示范线

若干

赵金保、方晓亮、张力

半导体关键材料项目群

抗反射涂层(ARC) 193nm 产品线研发,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软件系统的开发

若干

张爱强、万旭东

功能材料项目群

超低温磁制冷材料

若干

龙腊生

低碳能源系统

催化反应机理、应用量子化学、碳基能源催化

若干

郑南峰、傅钢、洪文晶、王野

支撑和服务平台

精密科学仪器和高精度传感器研发、单分子尺度电子器件和能源转换器件研究;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电催化,纳米电化学;电化学原位光谱、电极/电解液表界反应机理研究

若干

洪文晶、任斌、乔羽

绿色能源装备项目群

船舶清洁燃料生物柴油、绿色拖轮油电混合动力控制与安全评估

若干

李玩幽、郑志锋、孟超

三、博士后培养方式与工作地点

1.培养方式:厦门大学与嘉庚创新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后通过厦门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站,在嘉庚创新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由厦门大学与实验室共同管理;

2. 工作地点:福建省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材料大楼。

四、薪资福利

●保障性年薪

按照博士后入站时取得的成果与项目群要求完成的任务确定年薪层次,税前年薪不低于25-75万元,主要由以下4部分组成:

1. 基础年薪25万元/年;

2.根据专家委员会评估确定优秀博士后支持计划等级,资助10-30万元/年;

3.获得博新计划和国际交流计划项目者20万元/年;

4.项目绩效由项目群根据项目成果发放。

●科研经费

入站后可申请各类项目资助,包括国家纵向科研经费、博士后创新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实验室自主项目等。

●住房补助

可申请校内公寓,或根据实验室政策给予住房补贴。

●子女就学

优先保障子女入园入学, 为创新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发展通道

1.博士后在站期间,可申请助理研究员学术头衔;

2.特别优秀者,可申报嘉庚创新实验室各类人才项目;

3.出站后留实验室工作,符合省级人才条件,经过认定后可直接申请实验室编制。

五、项目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

●氢能与燃料电池项目群

氢能与燃料电池项目群主要围绕燃料电池新型催化、燃料电池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新型燃料电池、甲醇重整制氢、氢气纯化、绿色电化学制氢、气体扩散层碳纸等方向重点布局,形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燃料电池产业研发基地。

郑南峰,嘉庚实验室项目群责任专家、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010年获聘)。1998年于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2007年受聘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功能材料表界面化学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功能材料化学性能调控的本质,以推动相关材料在能源、催化、医学、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积极推动表界面配位化学基础研究到应用的全链条化。已在Science(3篇)、 Nature(2篇)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40余篇,他引22000余次;获30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重点计划人才工程, 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科学探索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日本化学会杰出讲席奖、东京大学化学系Zasshi-kai讲席奖、美国化学会无机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等国内外奖项。

周志有,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2015年荣获中国电化学青年奖。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 ACS Catal., ACS Energy Lett., Electrochem. Commun.和Electrochim. Acta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80余篇,他引12000多次。 

林昌健,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省化学会理事长、核电厂腐蚀与防护专家组组长等职。长期从事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腐蚀与防护,材料电化学等研究。已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课题50余项,已在Nature、EES、Adv.Mater.、 JACS等刊物发表论文520余篇(被引2万多次),获授权发明专利66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10余项,已有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郑志锋,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学院副院长,福建省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基地主任、团队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岭产业领军人才、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美国化学会会员、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委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活性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生物质能源国家创新联盟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周伟,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10年6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11-2009.11期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先进制造中心进行联合博士阶段学习。目前担任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系主任、福建省精密制造业技术发开基地主任。长期从事于微纳制造技术、高效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计130余篇,申请专利90项,授权发明专利30项。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装备预研项目3项、福建省杰青项目等。曾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入选福建省特殊支持“双百计划”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A类等。

陶华冰,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Joule、 J. Am. Chem. Soc.、Adv. Mater.、ACS Catal.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9篇,在Sci. Ad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 Ed., Nat. Comm.等期刊发表12篇合作论文。研究方向上将化学反应工程与电化学进行交叉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电化学反应工程,研究主要针对高效制氢体系,从反应工程角度深入研究电极动力学及催化剂理性设计策略,并致力于开发新的碳中和氢能源系统。 

●太阳能电池与先进功能材料项目群

太阳能电池与先进功能材料项目群,围绕“四个面向”为科技创新所指引的方向,致力于钙钛矿薄膜/硅-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和装备开发、高导电铜浆及其他非金属材料的抗氧化技术开发、碳基材料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等重点研究,力争实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助力于实现科技强国和“双碳”目标。

郑南峰,嘉庚实验室项目群责任专家、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010年获聘)。 

李静,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厦门市重点人才入选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技术分会委员,厦门市微机电学会常务理事。长期开展半导体材料制备、性能调控、及其相关电子/光电子器件研制等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近五年来,已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Nano Energy、Advanced Func. Mater.、JACS、J. Mater. Chem. A等SCI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已获授权/申请相关专利13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横向合作等多项课题;作为研究骨干参加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相关课题。 

尹君,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副教授,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能源光电子材料与相关器件领域,涉及新型高效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制备,基于高特异性微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光学调控特性研究,以及上述光场操控体系在相关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

单士军,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系主任,附属翔安医院皮肤科学术带头人;曾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社会任职包括世界华人皮肤科医师协会副秘书长(2018-),多本中西杂志编委审稿人等。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7项。开发出皮肤顽症牛皮癣和异位性皮炎的治疗新策略;开发出皮肤病毒疣的治疗新手段。研究成果成功临床转化,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共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文章30篇(BMJ为JCR一区,Arch Dermatol, Bri J Dermatol等为JCR二区)。参与著作11部,副主编译2部。独立编写专著2部,《皮肤性病学临床病理图谱》《皮肤性病病理诊断》共计约100万字。主攻方向为皮肤疑难病诊疗、皮肤病理学及皮肤老化防治。

吴炳辉,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米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包括导电油墨、太阳能电池、电催化等。已发表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校长基金以及福建省高校产学研项目等多项课题。部分研究成果已成功完成工业化推广应用和产业转化。

●仪器装备网络项目群

仪器装备网络项目群拥有一支以中科院院士为项目带头人,高级产业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团队,涵盖分析科学仪器、生物医疗仪器、海洋环境检测仪器、装备集成设计与制造等重点研究方向,致力于建立一支可“仪器化”科学家想法、企业家需求的研发团队。 

杨朝勇,嘉庚实验室项目群责任专家、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美国化学会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分析化学,在微流控、单细胞单分子分析、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肠道菌群成像等方向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已在Nature Commun、Acc Chem Re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12000余次,H index=59。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李剑锋,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电化学、电/光/热催化、拉曼快检相关研究,建立了高灵敏、高空间分辨的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系列光谱,实现了氧还原等重要电催化反应过程的原位拉曼光谱研究,获得了氧物种等关键反应中间产物的直接光谱信息,从分子水平阐明反应机理和电化学双电层精细结构。面向国家公共/环境安全和生命健康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发展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与产品。已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Mater.、Nature Energy、Nature Catal.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他引6000余次,授权专利5项,撰写英语书章节4部。担任J. Phys. Chem.的高级编辑、Anal. Chem.、Adv. Opt. Mater.、ChemElectroChem等国际期刊编委,J. Phys. Chem. A/B/C副主编。

薛晨阳,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中北大学教授,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微纳传感与测试技术研究,针对海洋探测重大战略需求,开展面向无人潜航器的微小型化温盐深传感仪器、搭载温盐深等传感器的潜航器应用平台、潜航器海洋编队探测技术等开发研究,突破国外海洋传感仪器垄断,加快海洋测试技术及系统国产化进程,实现多参数、立体时空海洋信息探测。研制的纳机电矢量水听器,成功应用于我国某型水雷探测、海底观测网建设、医疗诊断等领域,获2010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已在APL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40多篇,他引300多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廖洪钢,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青年创业分会监事长,创业梦工厂导师,Nanomaterials, Materials, 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等杂志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原位电镜技术开发及其在化学、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完成了原位液体透射电镜的开创性研究,并实现了高分辨率的实时原位观察纳米晶体在溶液中的成核生长及形貌演变过程,相关工作发表在2012及2014《Science》等刊物上,被报道和评论为“Shaping the future of nanocrystal”,“颠覆了一百多年来对晶体生长规律的认知”。

•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

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聚焦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战略需求,以Micro-LED显示技术为主攻方向,专注于产业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显示集成技术等的开发与转移,采取以政府襄助、高校支撑、企业引领的新型研究机构建设模式,力争实现“市场导向、技术突破、产线融合”的全链条协同创新,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转化孵化成果、支撑大规模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张荣,厦门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康俊勇,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厦门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工科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

黄凯,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李金钗,厦门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其他项目群/团队

除了上述项目群,实验室研究团队还包括二次电池项目群、半导体关键材料项目群、功能材料项目群、绿色能源装备项目群、低碳能源系统、支撑和服务平台等。

六、申请流程

1.将申请材料发送至:ikkem-hr@xmu.edu.cn并抄送至:rcaizhaopin@163.com,邮件主题为“姓名-应聘嘉庚创新实验室博士后-91考试网” ,提交材料包括简历、科研成果、获奖情况以及能反映申请人学术水平的相关材料、2-3位同行推荐人的推荐信;

2.材料初审合格者按实验室流程进行评估;

3.评估通过者办理入职手续并报到。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范老师

联系电话:0592-2882520

电子邮箱:ikkem-hr@xmu.edu.cn

联系地址: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材料大楼

 


He that lives in hope danceth without music. 生活在希望中的人,没有音乐照样跳舞.
Industry is the soul of business and the keystone of prosperity. 勤劳是事业的灵魂,是成功的基石.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2年02月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招..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