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22年03月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度招收博士后人员公告
2022-03-28 20:48:05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学院。设有中医学及中药学2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2012年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共建“首都名医研修院”,成为北京市培养高级中医药临床人才的基地。目前学院拥有9位国家级名老中医,6位首都国医名师,3名首都名中医,1名北京市优秀名中医;建有5个国家级、9个北京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拥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青1人,青年岐黄学者1 人,北京市首批“高创计划”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杰青1人,北京科技新星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长城学者2人。

 

结合我院“十四五”规划,依托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现面向国内外招收博士后人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 招收条件

 

1、国内外高水平高校或高水平研究机构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2年;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的非在职人员;

 

2、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至少1篇。

 

二、招收专业

 

具有中医、中药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三、相关待遇

 

1、按学校中级岗位兑现工资待遇、缴纳五险一金;

 

2、提供集体宿舍;

 

3、根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相关政策,办理子女入托入学、升学和出站落户等事宜。

 

四、报名方式

 

申报者与意向导师沟通,学院进行资格审核、学系初筛答辩及博士后进站考核,考核合格者学院予以推荐上报学校审批。

 

学院常年面向国内外招收博士后人员。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常老师

 

联系电话:010-83911627

 

邮箱:changjh@ccmu.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91考试网)

 

 

合作导师简介

 

 

李冬华教授

 

导师简介:

 

李冬华,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医基础学系主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委及特约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北京市高新企业评审专家。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以及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妇科疾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研究中医药防治妇科疾病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及北京市教委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副主编医学著作4部,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及专著10余部,获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申报科技成果“理冲汤调控血管生成微环境抑制子宫肌瘤的分子机制”项目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2020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妇科疾病。

 

招收人数:1人。

 

招收条件:具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刘文兰教授

 

导师简介:

 

刘文兰,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诊断分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8项。目前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医学著作2部。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分子机制及中医证候病理基础的研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出版教材6部。

 

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分子机制及中医证候靶态研究

 

招收人数:1人

 

招收条件:具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张秋云教授

 

导师简介:

 

张秋云,首都医科大学程中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优秀名中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肝病研究室主任(PI),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感染病分会、仲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常务委员,高等学校中医学类核心课程伤寒论课程联盟理事,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的疗效机制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三年,承担、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与教材4部。

 

研究方向:慢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招收人数:2人。

 

招收条件:具有医学、中药学、药学博士学位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中医、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药药理学、药理学等专业方向均可)。

 

 

 

 

许利平教授

 

导师简介:

 

许利平,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委会常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委会常委、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课程联盟理事。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和重点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5部,副主编教材5部,参编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教材10余部。

 

研究方向:基于多组学整合分析技术研究中药组方及单体化合物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分子机制。

 

招收人数:1人

 

招收条件:具有中药学、药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王伽伯教授

 

导师简介:

 

王伽伯,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科技新星等。担任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委会肝病分委会主委、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分会副主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临床用药安全研究专委会副会长、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学委员、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副编辑、Future Integrative Medicine创刊主编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与毒理,功能代谢组学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10余项。在肝病、毒理或药理学权威刊物如Hepatology、Archives of Toxicology、Pharmacological Research等发表论文80余篇。作为主要执笔人及专家参与研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何首乌安全用药指南》,国家药监局《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WHO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药源性肝损伤防控国际指南》草药和膳食补充剂章节。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项(含美国专利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3)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2010-3,2020-2)。研制中药新药获国家新药临床批文1个、军队医院制剂生产批文1个。设计研制了国内外首个药物安全用药知识共享共创平台–“安全药问”。

 

研究方向:中药药理与毒理。

 

招收人数:2人。

 

招收条件:具有中医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相关学科、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龚慕辛教授

 

导师简介:

 

龚慕辛,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中药新药与质量标准研究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委员会常务委员,教育部中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经典名方研与生产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人才培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中药复方治疗神经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组分辨识与优化研究,以及中药新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医药行业专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与教材1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项。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在日本新潟药科大学学做访问学者,从事中药抗氧化应激研究。

 

研究方向: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招收人数:1人。

 

招收条件:具有中药化学、中药分析以及药学、中医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吴霞教授

 

导师简介:

 

吴霞,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学系主任。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团体标准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整形美容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副会长、北京药学会天然药物专委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分会理事。2016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药、民族药防治帕金森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1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医药研究专项重点课题1项、多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及横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参编著作及教材10部。

 

研究方向:中药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

 

招收人数:1人。

 

招收条件:具有中药学、生药学、生物医学、临床中药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高伟教授

 

导师简介:

 

高伟,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首批“高创计划”领军人才等。在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基因功能鉴定、生源途径解析、合成生物学生产及抗肿瘤活性研究领域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Nature Communications、New Phytologist、Metabolic Engineering、Organic Letters、Acta PharmaceuticaSinica B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9篇,累计影响因子372.865,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5.419,累计引用达到2274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青年科学家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和人才项目19项;授权发明专利27项,PCT专利2项;获李时珍医药创新奖、中国药学会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青年奖等8项个人或团体奖。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分会秘书长、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并担任Acta PharmaceuticaSinica B、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中国中药杂志》、《药学学报》、《世界中医药》、《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等知名期刊编委或青年编委。

 

研究方向:1、中药活性成分合成生物学研究;2、中药活性成分药理学研究。

 

招收人数:2人。

 

招收条件:即将取得医学、药学、中药学、生物学、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刘长利教授

 

导师简介:

 

刘长利,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医大师金世元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中药协会精准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技术专家。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学和中药资源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领域涉及甘草、柴胡等常用大宗中药材的野生资源调查及其种质资源研究、人工种植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质量调控研究,以及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与中药活性成分合成调控机制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首都中医药研究专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委托专项等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药材质量调控研究。

 

招收人数:1人。

 

招收条件:中药学或生物学专业博士(中药资源学相关方向优先)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www.ccmu.edu.cn/gg_12897/zp_12907/cec7b3bb4e8e43738e7c766426086957.ht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shjob)。

更多最新医学人才招聘资讯请关注高才医学微信公众号(微信号:yxrcjob)。


Who meddleth in all things may shoe the gosling. 爱管闲事只是浪费时间.
Fame is the chastisement of merit and the punishment of talent. 盛名殊誉乃德才之忌.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2年03月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