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23年03月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招聘简章(附课题组招聘岗位)-
2023-03-09 17:06:20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一、招聘专业

机械类、测试技术与控制类、材料类、信息类等相关交叉学科,重点引进从事智能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柔性穿戴、MEMS、分析仪器、智能材料、增材制造等领域的人才,特别是课题组招聘人才。

二、招聘岗位及待遇

1.海纳特聘教授(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具有相当学术水平);

2.海纳青年学者(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或具有相当学术水平);

3.教授(特聘研究员);

4.副教授(特聘副研究员,依托课题组);

5.讲师(师资博士后,依托课题组)。

除国家、学校规定的待遇外,我院根据情况提供配套薪酬及科研经费、实验用房等。

三、应聘基本条件

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在职人员,且在本专业领域已取得良好学术业绩;或国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博士毕业生,且专业基础好,学术能力强。

预计工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四、应聘程序

2023年5月31日前提交简历至sme@scu.edu.cn,同时发送至课题组邮箱(附后)

邮件标题格式:岗位-姓名-来校前单位-准备依托课题组名称-91考试网

例:特聘副研究员-张三-上海交通大学-增材制造课题组-91考试网

五、课题组招聘岗位

1.熊计教授课题组

课题组简介:该团队主要面向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等领域的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要求,开展数控刀具结构设计,硬质材料制备,表面涂层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负责人熊计,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机械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原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部级)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四川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曾在中国第二大硬质合金企业——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15年,历任研究所所长、技术部部长、总经理助理、管理者代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面主持公司的技术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重点1项,面上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省部级科技项目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急需岗位:海纳青年学者/四川大学双百B/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数控刀具表面涂层技术。

需求专业:机械工程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

课题组咨询邮箱:xji6789@sina.com

联系人:熊计老师

2.增材制造技术研究所(负责人:齐欢教授)

课题组简介:四川大学增材制造技术研究所(SAMTEC)由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齐欢为技术带头人和机械工程学院多位青年教师组建,形成了机械-材料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教授2人、副教授4人)。主要依托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整合川大工程训练中心、川大宜宾研究院、川大-青石激光联合实验室的增材制造相关资源条件,形成完备的多台套研发平台,包括大型激光金属3D打印、机器人复合加工、材料高通量材料制备、激光粉床熔融、等离子体制粉、多源监控等装备和系统,同时依托学院等平台具备完备的制样和测试表征手段。团队方向和人员涵盖增材制造技术前端(设计、材料)—中端(工艺、装备)—后端(测试、应用)的闭环,能够形成良好交叉互补,支撑在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方面形成突破;齐欢教授同时是激光增材制造知名企业南京辉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团队骨干与行业主要应用单位均具备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和资源,具备快速应用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

急需岗位:海纳青年学者/四川大学双百B/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研究所重点面向国家在航空航天、能源动力以及生物医疗领域的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围绕激光增材制造与修复、新材料制备、医疗材料及器械、智能材料结构、多材料与多自由度打印、过程仿真及监控等具有特色的方向开展研究。

需求专业:增材制造、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自动化工程、光学工程。

课题组咨询邮箱:qihuan@caishilaser.com

联系人:齐欢教授

3.先进制造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胡晓兵教授)

课题组简介: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人。主要研究方向:CAD/CAM与现代集成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数控机床设计技术、柔性制造系统与数控车间信息集成管理技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测控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与设备等。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及企业委托课题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00多篇;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急需岗位: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高档精密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机器视觉;数字化仿真分析。

需求专业:机械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等。

课题组咨询邮箱:huxb@scu.edu.cn

联系人:胡晓兵老师13086626896

4.绿色智能制造团队(负责人:王均教授)

课题组简介:绿色智能制造团队是以腐蚀与防护、智能制造、表面工程、新材料及核废料处理为特色的研究团队,团队由十余位教授等研究人员组成。团队近年来同中石油规划总院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发油气田地面工程用新型智能检测技术、智能结构设计、新型材料和服役寿命预测等;团队还和其他国内外科研生产单位合作,主要开发新型长寿命电极、新型耐蚀耐磨涂层等技术。

急需岗位: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油气田地面工程、绿色智能制造、表面工程、腐蚀与防护新技术。

需求专业: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工程。

课题组咨询邮箱:sunlan@scu.edu.cn

联系人:孙老师

5.机电系统智能创新设计与优化课题组(负责人:李文强教授)

课题组简介:创新方法与创新设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最早开展机电系统创新设计与系统优化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3名,近五年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青年、XX基础科研等30余项国家级项目,获教育部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机电系统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复杂机电系统多场联合仿真与优化研究,机电系统辅助创新设计工业软件开发,机电系统智能设计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需求专业:机械工程,计算机工程。

课题组咨询邮箱:liwenqiang@scu.edu.cn

联系人:李文强老师

6.等离子体先进制造团队(负责人:余德平教授)

课题组简介:团队主要研究方向:1.大气等离子体装备与技术应用的研发;2.超精密加工与表面制造技术的研究;3.面向智能制造的过程监测与诊断技术研究。目前涉及的领域包括:应用于粉体制备的等离子体雾化与球化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的等离子体涂层制备与表面强化技术;应用于环保医疗的等离子体危废处理、杀菌消毒与改性技术;应用于光学加工的等离子体刻蚀光学曲面修形与抛光技术;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的冷等离子体清洁、改性与辅助抛光技术;面向智能制造的等离子体检测与诊断技术。

负责人余德平教授担任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大学“双百B”人才计划。近五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6项,科研所所合作与企业委托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在INTJMACHTOOLMANU、INTJHEATMASSTRANSF、JMATERPROCESSTECH、PLASMACHEMPLASMAP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50篇。目前团队拥有专任教师3人,硕博士研究生18人,在川大望江校区、江安校区、宜宾园区建有实验室,具备开展研究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

急需岗位: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1.大气等离子体装备与技术应用的研发;2.超精密加工与表面制造技术的研究;3.面向智能制造的过程监测与诊断技术研究;4.围绕等离子体技术,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

需求专业:机械、材料、等离子体物理与电子相关专业。

课题组咨询邮箱:williamydp@scu.edu.cn

联系人:余德平老师13880777719

7.柔性电子课题组(负责人:王江新教授)

课题组简介: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柔性功能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新颖器件结构设计,实现柔性机械、电子器件;通过对柔性器件进行系统性集成,实现各类智能人机交互界面,包括柔性、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装备等。王江新现为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四川省杰出青年。至今在柔性电子器件,智能传感器等方面发表论文/论著50余篇,包括AdvancedMaterials,NatureCommunications,ScienceAdvance,MaterialToday,AccountsofChemicalResearch,AdvancedEnergyMaterials,ACSNano等,总引用次数>7000,H因子34。

急需岗位: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柔性电子、柔性智能材料、传感器、柔性机器人等相关研究领域。

需求专业:机械、材料、电子、化学、物理等相关专业。

课题组咨询邮箱:wangjiangxin@scu.edu.cn

联系人:王江新老师

8.何亮课题组

课题组简介:何亮,四川大学“双百B”引进人才,长期从事以微机电系统(MEMS)为核心的交叉性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微纳制造与集成器件,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4)。何亮先后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武汉市“晨光青年科技人才”计划和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何亮已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1篇),有多篇论文发表在AdvancedMaterials(3篇),AdvancedEnergyMaterials(2篇),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3篇),NanoLetters(3篇),Small(10篇),ACSCentralScience(1篇),AppliedPhysicsLetters(2篇),EnergyStorageMaterials(3篇),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4篇),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5篇),Nanoscale(2篇)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其中,Nature指数期刊论文11篇,ESI前1%高被引论文9篇(含前0.1%热点论文2篇),影响因子大于10论文45篇(含影响因子大于30论文3篇),封面论文2篇。论文被他引共7000余次,单篇被他引大于200次论文7篇,H指数为37。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项(均为第一发明人)。

急需岗位: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碳基微机电系统的微纳制造与微纳集成器件;微能源器件与片上集成系统的微纳制造、构筑策略及输运优化机制;硅与非硅融合的微小机械构造和物性耦合。

需求专业:机械工程、微电子、物理、材料科学、化学、化学工程、仪器等相关专业优先。

课题组咨询邮箱:hel20@scu.edu.cn

联系人:何亮老师

9.微机电系统(MEMS)与医疗检测芯片研发团队(负责人:王竹卿教授)

课题组简介:微机电系统(MEMS)与医疗检测芯片研发课题组是依托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华西医院共建的研究团队。主要围绕智慧医疗、智能传感等国家重大需求,聚焦高端、高附加值MEMS器件及集成系统的研发。已经形成了“微纳加工-功能材料-集成/耦合系统-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平台,已安排办公和实验用房面积共300平米,加个人筹备建设实验室平台面积共计超500平,现有学生团队65人,教师团队10人(4位正高,3位副高,2位讲师,1位工程师)。在研项目总额2000万。负责人王竹卿,现为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海外引进MEMS团队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MEMS特色团队负责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长期致力于“MEMS传感器及基于MEMS技术的生物医学检测芯片”研究,现已承担和参与过日本数个国家级的校企合作研发和产品开发项目。

急需岗位:海外优青/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多场耦合微传感器开发;基于MEMS技术健康信息检测的医疗产品开发;智慧医疗的MEMS片上集成IoT传感系统。

需求专业:机械、电子、材料、仪器、生物医学、物理和化学等。

课题组咨询邮箱:wzhuqing@scu.edu.cn

联系人:王竹卿老师13841149371

10.智能传感与精密仪器研究中心(负责人:许斌教授)

课题组简介:中心是围绕中国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产学研平台,团队由仪器仪表、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等学科的课题组组成,针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兵器工业集团、宁德时代、华为、小米等合作单位在智能传感、精密检测、高端仪器和装备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开展科学问题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转化和产业化。

急需岗位: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光学三维形貌测量、深度学习与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微传感器与执行器、锂电池质量 91eXaM.org检测等。

需求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等工学专业。

课题组咨询邮箱:bin_xu@outlook.com

联系人:许斌老师

11.多孔材料与器件先进制造课题组(负责人:刘文博教授)

课题组简介:多孔材料与器件先进制造课题组长期聚焦新型功能化微纳多孔材料和器件的先进制造技术及在能源(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环保(有机物降解、水处理)、催化(电催化、光催化)、传感(生物医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应用研究。近年来,参与并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十余项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在本领域主流刊物和学术会议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18项,转化2项,并获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研究成果在SpringerNature、Elsevier、AIE、ASN等国际知名科技网站进行专题报道,并被国际可视化期刊JoVE拍摄成视频出版,具有较好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

急需岗位: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微纳多孔材料与器件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工程化应用开发。

需求专业:机械、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和专业的优秀人才。与课题组研究方向契合度较高,特别是有储能相关研究背景者将被优先考虑。

课题组咨询邮箱:liuwenbo_8338@163.com

联系人:刘老师

12.智能感知与检测机器人课题组(负责人:伍剑波副教授)

课题组简介:面向航空航天、深海装备、高铁与石油行业,主要从事智能感知与检测原理、方法、技术与装备研究,包括高温蠕变损伤阵列电磁检测方法、重大装备结构健康在线监测与智能运维技术、油气钻采装备腐蚀远程在线监测技术、特种设备质量检测机器人等。承担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10余项。

急需岗位: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智能检测与传感技术研究。

需求专业:仪器仪表、电子信息,机械工程。

特别需求:具有硬件或软件开发经历的候选人优先。

课题组咨询邮箱:wujianbo@scu.edu.cn

联系人:伍老师

13.极端工况重大仪器设备研发课题组(负责人:陈领副教授)

课题组简介:课题组长期开展深部原位保真取芯的工作,攻关深部原位保真取芯、原位岩石力学和深部原位保真测试等相关内容,具有深厚的天然气水合物理论研究基础和深部原位保真取芯的应用基础。提出了深部岩石保温、保压、保质、保湿和保光的原位“五保”取芯构想及测试原理,结合我国深地、深海和深空发展战略,分别形成了深部矿井智能探矿取芯机器人、深海深孔探矿取芯智能装备和深空探矿取芯机器人等。

急需岗位: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机电产品创新设计、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动力学、油气井装备设计、传热传质学和装备自动化等(可选择)。

需求专业: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课题组咨询邮箱:chenlingscu@scu.com

联系人:陈领老师

14.303课题组

课题组简介:长期围绕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智能装备、绿色新工艺等开展研究,近三年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等20余项,和我国航空与燃机、电子信息、发电设备、智能装备等行业大型国企、大型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10年先后获教育部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智能设计、知识工程及其应用;绿色新工艺及装备;定制化智能装备;创新设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工具。

需求专业:机械工程、计算机工程、工业工程及相关学科。

课题组咨询邮箱:guoxin@scu.edu.cn

联系人:郭鑫老师

15.先进成形技术团队(负责人:杨屹教授)

课题组简介:先进成形技术研究组主要从事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外场下零件性能调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团队负责人杨屹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铸造专委会理事,四川省第一届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材料成型及控制学科教学委员会铸造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团队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装备部预研基金重点、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十余项,科研院所及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实现2项技术成果转化。

急需岗位:特聘副研究员/师资博士后

拟开展的研究方向:多物理场下零件的快速成形、性能调控

需求专业:机械工程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

课题组咨询邮箱:yangyi@scu.edu.cn

联系人:杨屹老师

学院联系人:冷松

学院联系电话:86-28-85403687

学院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23室

学院网站:https://msec.scu.edu.cn/

学院全体教师列表:https://msec.scu.edu.cn/szdw/jxkyg.htm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sec.scu.edu.cn/info/1091/4459.htm


Time drops in decay. Like a candle burnt.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 犹如蜡烛慢慢燃掉.
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 今天是昨天的学生.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3年03月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