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23年08月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
2023-08-24 16:33:57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基本信息

  • 发布时间:2023-08-24
  • 截止日期:详见正文
  •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及以上
  • 所属省份:

    新疆

    工作地点:

    乌鲁木齐

  • 报名方式:

    站内投递

    栏目分类:

    高校招聘新疆高校

  • 需求学科(供参考):

    矿业工程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公告详情

    一、学院发展历史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953年成立的中苏矿山技术学校。1955年成立乌鲁木齐矿山学校时将原隶属金属科的教研组调整为地质科。1958年成立新疆矿冶学院,3年后设置矿山系。1966年新疆矿冶学院更名为新疆工学院。1979年9月矿山系更名为地质系。1998年地质系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工程系。2000年新疆工学院与新疆大学合并,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并入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依托新疆大学原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师资等,2008年正式组建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2012年5月更名为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二、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亮点

    学院现有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地质工程方向),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资源与环境),形成了以“资源与环境”、“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地质学”为核心的学科群;学院有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和采矿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资源勘查工程),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通过专业认证本科专业1个(资源勘查工程)。

    学院围绕“双一流高校”建设要求,结合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一级学科及相关科研平台的研究方向,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形成了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地质学”为核心的学科群,形成“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与成矿作用”、“中亚、西亚地质矿产信息大数据集成与资源评价”、“新疆重大工程扰动的地质灾害响应与应对”、“新疆特殊土力学特性及寒旱区能源资源保护性开发”四个学科发展方向。

    新疆位于中亚成矿域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域,使我院地矿类专业具有天然优势和特色;国家“一带一路”资源战略的启动赋予了我院地矿类专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亚地质矿产资料和数据库建设成果为学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学院地矿类专业在区内的唯一性和团队成员科研积累成就是学院未来发展的优势,也体现了学院特色。

    三、教学科研团队

    (一)资源系工科团队

    本团队现有23人。属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从职称结构看,教授2人,副教授15人,讲师(博士未评职称计入讲师)6人,硕导13人,博导4人。

    1.主要从事研究方向

    团队主要从事重要成矿(藏)区构造演化与成矿(藏)作用研究。

    2.团队优势特色

    www.91eXam.org

    团队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的特色优势是多尺度地质矿产信息集成与成矿预测。

    近5年,团队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2023已获取横向项目22项,累计经费550万元;纵向项目11项,累计经费1200万元。发表论文12篇,其中一区4篇,二区2篇。

    3、团队招聘需求

    煤田地质方向1-2人;

    CO2地质利用与封存1-2人;

    大数据矿床地质1-2人;

    争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是首要任务。

    (二)资源系理科团队

    本团队现有15人。属于地质学学科。从职称结构看,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博士未评职称计入讲师)1人,硕导13人,博导0人。

    1、团队研究方向

    团队主要从事基础地质学研究。

    2、团队优势特色

    团队在基础地质学领域的特色优势是成矿综合地质作用与地质背景研究。

    近5年,团队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3已获取横向项目9项,累计经费230万元;纵向项目8项,累计经费360万元。发表论文5篇,其中一区0篇,二区1篇,三区4篇。

    (三)地质工程系团队简介

    地质工程系现有18人。从职称结构看,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博士未评职称计入讲师)7人,硕导11人,博导2人。

    1.主要从事研究方向

    地质工程系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新疆地区面临的地下水、岩土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防控安全需求,对该地区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地质灾害孕灾机制、形成机理、监测预警以及防控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6个稳定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领域的科学问题。具体包括:(1)主要研究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以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机理,煤层气排采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研究地下水资源评价与数值模拟、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报等关键技术;(2)寒区旱区岩土体工程特性研究;(3)寒区旱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研究;(4)寒区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5)寒区旱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6)寒区旱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

    2.特色优势

    特色:我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赋予了特殊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本方向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人才优势,以地下水环境以及人类工程活动所涉及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野外试验、室内测试为主要手段,重点研究地下水循环与地下水评价,煤层气开发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地质工程勘察方法与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优势: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各种施工尤其是地下水开采及矿山开发,均会对我区水资源、生态、地质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基于我区特有的水、工、环条件,精细刻画地下水转化模式,总结地下水循环机理,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使用方便的、便于操作的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特殊弱含水层下巨厚煤层开采上覆岩层的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及其移动破坏规律;探索矿山环境地质综合评价,地质工程勘察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我区对水资源、生态、地质环境稳定的宏观把握,以期经济建设的合理开展。

    3.科研情况

    团队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三年承担横向课题60余项,纵向课题1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发表论文20余篇,专利10余项。

    4.团队招聘需求

    地质工程系依托“新疆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性开采”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聚焦新疆地区面临的地下水、岩土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防控安全需求。由于主要从事地下水、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研究,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且学历结构缺乏博士研究生。因此,对标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急需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毕业的博士研究生。

    3.团队招聘需求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四)采矿系团队简介

    采矿系现有17人。从职称结构看,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博士未评职称计入讲师)5人,硕导6人,博导3人。

    1、寒旱区矿产资源绿色智能开采研究方向

    重点针对新疆寒旱区“矿-水-土”三位一体资源禀赋特征、“矿-水-土”作用的生态环境破坏机理、“矿-水-土”三位一体系统修复关键技术、矿区生态环境多源多尺度空天地协同动态监测与智能感知体系、煤矿开发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等内容展开深入研究。

    2、弱胶结地层保水开采研究方向

    该研究方向主要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厚第四系覆盖层组成的弱胶结地层下的采矿活动展开研究,通过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揭示强采动条件下覆岩中节理裂隙的扩展规律及覆岩内水-气渗透机理,为我国西北矿区地下水保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3、金属矿山绿色开采研究方向

    该研究方向主要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金属矿山矿岩精准高效爆破、特殊地质条件下围岩稳定性维护及冻融边坡的灾害防治等重大工程难题展开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揭示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破岩机理及围岩失稳机制,制定技术经济合理的绿色智能开采技术方案。

    4、复杂地质条件下矿山冲击地压防治研究方向

    该研究方向主要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煤炭、金属矿等固体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出现了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岩爆等动力灾害,开展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及现场验证的方式,揭示特殊地应力环境下煤岩体的能力储备及释放机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冲减灾方案。

    5.团队招聘需求

    为了积极对接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协同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开展重大科技、重点研发、揭榜挂帅等科研活动,采矿系教学研究团队亟需在矿物加工方面、安全工程方面优秀国内外博士毕业生及更高水平人才10人左右,快速组建一支更高水平的科研创新能力强、专业技术覆盖全面、工作作风优良的科技创新团队,为自治区优势固体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四、现有科研平台

    学院积极打造“新疆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修复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6个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平台。学院现有新疆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修复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新疆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与成矿预测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性开采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矿产资源勘探及检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新疆大学西部能源研究院,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煤层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质与采矿工程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为学院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近年成果

    近年来,在大学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院师生踔厉奋发、众志成城,学院各项重点工作连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本硕教育教学取得新突破。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正式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协会认证,实现零的突破;在资源勘查工程成为省级一流专业的基础上,采矿工程成为省级双万专业。同时,学院依托双一流本科建设,完成慕课建设1门,金课建设3门;投入450余万元重点建成虚拟仿真本科教学平台,填补实验室空白;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实现国家级教学竞赛获奖零的突破;持续保证每年获批自治区教改项目1-2项;学院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以及学科竞赛,从单一学科竞赛,扩展至三个专业5-6项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每年获奖人次从30余人至2022年的72人次。近几年,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来自教师科研的比率均超过50%。截止2023年6月,本科生获得学位证127人(学位率69.34%),获毕业证150人(毕业率81.97%)。

    二是全面统筹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2018年以来,我院硕士生导师由12人增长到7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由4人增长到现在的10人。2022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共发表三区文章12篇,四区文章30篇,授权专利11个。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比例由不到5%增加到31.03%,硕士升博率由3.13%增加到18.75%。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往届;获批1项国家级案例库建设项目,1项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校级案例库建设项目,完成2项自治区精品示范课程和2项教学案例库的申报工作。截止2023年6月,我院研究生获毕业证60人(毕业率90.91%),获学位证60人(学位率90.91%),研究生就业率达100%。

    三是正向激励,科学研究硕果累累。2018年以来,学院以项目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团队建设的良性循环已经形成,强化以科研为中心的团队建设,实现了三个“首次”的重大突破。

    科研项目上,2022年科研项目经费达7162.62万元,实现“三个首次”的历史性突破。一是在建院历史上首次实现连续四年跨越,并突破了7000万元大关;二是首次作为牵头单位获批自治区重大专项,联合对口支援高校和企事业单位首次获批第三次新疆科考项目课题1项(220万元)、专题1项(80万元);三是首次多团队获批自治区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课题。重大专题项目1项(2000万)、课题2项(1300万元)、专题4项(260万元),重点研发课题5项(经费总计1131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156万元)、自治区基金项目12项(杰青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3项、面上5项,青年3项,共201万元)。

    科研成果上,总量、质量再创新高。2022年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首次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1项,参与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奖1项;发表论文共69篇,其中三区以上论文38篇(一区论文5篇,二区论文14篇,三区论文19篇),四区论文22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

    六、未来发展方向

    一是加大综合改革力度,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为出发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改革工作方案,团结凝聚全院师生,形成合力。

    二是围绕学科建设,谋划重点科研项目。紧紧围绕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点申报工作,理顺学院团队方向,主动对接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对口支援高校,以项目合作、申报奖项为抓手,充分发挥学院特色方向,积极谋划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力争每年在国家或自治区重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再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的新突破。

    三是积极打造科研平台。将新疆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与成矿预测实验室申报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分室,成功申报自然资源部的地灾重点实验。

    四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强化“采矿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教师队伍质量和数量,加大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培育和引进力度,力争在国家级人才称号(优青、杰青、长江等)上实现新的飞跃。

    五是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力争获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国家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努力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完成采矿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认证;继续进行两个专业的自治区双万专业建设;完成采矿工程、地质工程专业认证工作。

    六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依据双一流本科实验室建设内容,搭建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每年完成1门金课、1门课程思政标杆课、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完成2门一流课程申报;每年学生参加国家级学术竞赛获奖超过50人次;每年力争获批自治区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2项。

    七是全面做好研究生工作。每年承担校级或自治区级案例库建设项目1-2项;力争获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继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严把研究生培养质量关;对研究生实行分类培养,鼓励学术型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今天,学院发展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学院”,是新时代赋予学院光荣使命。学院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将学院建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重要基地。到2025年,学院学科专业通过国家认证、学科综合实力得到大力提升,学院在地质与矿业领域具有引领地位。

    新的征程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我们欢迎广大优秀人才、青年博士加入到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这个团结和谐、朝气蓬勃的大家庭,与我们一道以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在新疆大学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坚定的意志品质、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学院各项工作行稳致远、提质增效,为早日实现“一流学院”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七、引才需求

    1.高效勘查技术与成矿作用,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勘查、地质灾害、城市地质及相关领域内的各类地球物理探测工作;

    2.区域地质与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

    3.石油、煤层气相关勘查工作;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专项勘查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6.绿色矿山设计;

    7.水文地质勘查、水文地质数值模拟;

    8.矿山开采方案设计、尾矿库勘查和设计;

    9. 爆破工程方案设计;

    10. 智慧矿山。

    八、主要待遇

    (一)按照新疆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关规定,积极与学校对接,帮助人才做好学校提供引才待遇的落地。

    (二)结合青年人才特点,全面统筹科研团队建设,以团队为抓手建立培育机制,配备教学科研导师,提供实验平台条件,帮助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三)学院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推进会、专题学术报告会、项目申报培训会等,不断提高新引进人才科研能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形成积极团结的学科团队。

    九、后勤保障

    提供相关办公场所和科研相关实验仪器设备。与学校对接协调住房、子女入学等。

    十、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院长电话:0991-2111413,邮箱:1464020290@QQ.COM

    副院长电话:0991-2111410,邮箱:39972910@QQ.COM

    人才专员电话:0991-2111407,邮箱:xjdxdkxy@xju.edu.cn【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2023年7月9日

    附件下载异常:因平台URL协议兼容性原因,公告正文附件材料可能存在无法下载情况,届时您可复制附件链接并新建页面打开查看。

    来源链接打开异常:若文中“来源链接XXX”无法正常打开,属内容来源网站异常情况,本平台无法监控处理,如有需求,可持续关注相应链接修复情况。

    [我要纠错]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Cross the stream where it is shallowest. 渡河要挑最浅处. /从易处着手.
    If we can't do as we would, we must do as we can. 如不能如愿而行,定须尽力而为.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3年08月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