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23年10月江西师范大学面向海内外招收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04 19:32:16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基本信息

  • 发布时间:2023-10-04
  • 截止日期:详见正文
  •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及以上
  • 所属省份:

    江西

    工作地点:

    南昌

  • 报名方式:

    其他

    栏目分类:

    高校招聘江西高校

  • 需求学科(供参考):

    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心理学

    公告详情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前身为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

    学校现有1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5个ESI全球前1%学科,5个江西省一流学科。学校设有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沙小梅博士、张露博士团队项目分别获得2021年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2022年全国博士后揭榜领题优秀方案总评选铜奖。现诚邀国内外优秀博士来校开展博士后研究。

    一 招收基本条件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和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制度。

    2.年龄在35岁以下(含35岁);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身体健康;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条件。

    3.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省(校)级优秀博士论文,或国家(省)级奖学金,或参与导师国家级课题,或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博士后课题(项目)研究内容应具有可行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二 在站待遇

    1.享受学校在职人员同等薪酬待遇,其中,师资博士后在站三年期间,享受年薪25万元,科研启动费6-10万元。具体待遇由申请人员与各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商议。

    2.依据省市有关规定,享受非事业编制人员相同的社会保险。

    3.学校提供过渡性住房租住。

    4.子女可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入托入学。

    5.按规定享受省里给予博士后的有关待遇。

    三 申请程序

    1.符合招收条件的申请人员与流动(工作)站及合作导师联系,并向站点提交《进站申请表》。

    2.各站点组织开展面试等考核工作后择优拟定入站人员名单。

    3.各站点向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上报申请,进行逐级审批,最后由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确定拟入站人员并备案。

    4.各站点组织签订《协议书》、审核拟入站人员《全面综合鉴定意见》、组织拟入站人员体检。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办理进站手续。

    5.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及各站点组织拟入站人员完成中国博士后网的线上进站手续。

    四 招收需求计划

    岗位表(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五 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联系方式

    联系人:朱老师

    联系电话(来电时请说明是在91考试网看到的信息):0791-88120183 13870059798

    电子邮件:drzhuyi@126.com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

    邮政编码:330022

    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简介

    2023

    /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7年设立,依托于心理学院。心理学科2018年获批江西省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心理测量学”整体水平全国领先。学院主办中文核心期刊《心理学探新》是全国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专业期刊。根据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2022年心理学科被评为B学科,应用心理专硕评估被评为C+学科。

    学院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95.5%以上,博士生导师14人,博士后合作导师7位。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高校、基础教育)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2个;其他省级人才14人。

    学院组建了脑与认知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心理健康与临床心理、心理发展与教育、社会与经济心理五个学术科研团队。主要科研平台有:江西省心理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基于大数据的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婚姻家庭与儿童心理咨询江西分中心、江西省教育考试与评价发展研究中心,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研究中心等。

    近几年,共获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项。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161篇,在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145篇。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9年设立,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历史悠久、积淀深厚。1960年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1993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是江西省最早获得该专业的硕士点,同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为江西省重点学科,是江西省最早获批的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皆为江西省重点学科。201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201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江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高校学科联盟牵头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获批江西省一流学科(高峰优势学科)。2019年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23人,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师中国家级人才7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课题组主要成员2人,教育部高 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入选教育部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2人等。学科带头人祝黄河教授,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80项,其中重大项目6项,特别委托项目1项,重点项目6项;部级项目26项;省级项目240余项。近五年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期刊和主流媒体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1部,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6项、省理论成果奖1项;撰写的咨政报告获中央、厅级及以上领导批示或采纳36篇。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12年设立,依托于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自“八五”以来,本学科一直为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现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全国四星级学科。1981年,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另设有学科教学·语文(1999年)、汉语国际教育(2009年,全省首批)2个专业学位点。拥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叙事学研究中心)、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

    目前,学院已形成了学科方向布局均衡、学术水平高、教学教研能力强、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国家级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等。江西省教学名师3人,江西省社会科学中青年专家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其他省级人才15人。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45部(其中,《中国叙事学》英译本在全球知名出版社Springer出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2项、重点项目5项),另承担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语委项目在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23项。

    /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14年设立,依托于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创建于1940年,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西省最早的化学博士点之一。学院现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以及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专业,其中化学、应用化学均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省级品牌专业,2019年化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自2013年以来ESI全球排名一直位于前1%,现为2.37‰;入选江西省“十四五”期间一流学科(高峰优势学科)建设名单。学科拥有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氟硅能源材料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筛膜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0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近5年获批1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一等奖5项。

    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50余人,其中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8人。截至目前,累计招收博士后28人,在站博士后21人,其中师资博士后2人。近年来,站点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项目7项,在J.Am.Chem.Soc.、Angew.Chem.Int.Ed.、Adv.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奖项。2016年至今,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先后与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江西晶安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冠亿研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九江中星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成效明显。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以省部共建方式筹建,2007年通过教育部验收。地理学科依托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地理与环境学院共同建设。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支撑平台包括自然资源部流域生态地质过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鄱阳湖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重大生态安全问题监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虚拟地理环境和智慧旅游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有博士生导师22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流动站累计联合培养博士后20余人。工作站拥有多项先进精密大型仪器设备,如中科曙光高性能集群计算机(1200个计算核)等;并与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建有南矶湿地野外综合试验站,开展长期野外科学观测和研究工作;为省林业局设计和运行鄱阳湖湿地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了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的“天-空-地-湖”一体化监测和湿地数据的管理、分析、形成报告的信息化建设。

    ★★★

    重磅!江西省博士后九条来了!

    博士后是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激励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现提出如下措施。

    一、支持博士后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博士后站。对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站单位,分别给予30万元、30万元、15万元建站补贴,其中属于重点产业领域、数字经济领域的,补贴标准分别增加10万元、5万元、3万元。对于人社部、全国博管委评估为优秀等级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以及省委人才办、省人社厅评估为优秀等级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分别给予每个设站单位30万元、20万元、10万元激励。

    二、加大全职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力度。对进站的全职理工科博士后一次性给予日常经费资助每人20万元、其他全职博士后每人16万元,分别在博士后进站和出站时按50%的比例拨付。

    三、吸引海内外优秀博士来赣进站。定期编制发布全省引进博士后人才需求目录,依托“才聚江西·智荟赣鄱”组团引才活动,组织开展博士后专场招引活动。对全职博士后参照高层次人才引进享受子女入学、户籍办理等政策。

    四、博士后派出支持。

    五、加强博士后高水平合作导师队伍建设。支持博士后设站单位为博士后配备品德端正、学术造诣深厚、承担重要科研项目的合作导师。博士后设站单位定期对博士后合作导师进行绩效考核,将博士后培养质量作为合作导师绩效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对博士后培养业绩突出的合作导师在各级人才计划和人才项目的申报推荐上予以倾斜支持。

    六、支持博士后创新创业。在省级各类人才计划和人才项目申报审批中给予在站博士后倾斜支持。依托省级人才计划设立“博士后创新创业专项”,每年遴选20项理工科博士后科研项目,每项给予3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鼓励博士后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博士后揭榜领题交流对接活动,对于获得大赛金、银、铜奖的博士后,省财政按1:1给予配套奖励。鼓励博士后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对当年度获得资助项目的按1:1给予配套资助。支持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基础上,优先对博士后人才开放使用,对其使用科技资源给予补助支持。

    七、支持出站博士后留赣工作。对出站选择留赣工作,且首次择业与江西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博士后,给予每人15万元资助,每年拨付5万元。对符合我省发展需求的、留赣工作的出站博士后,视同高层次人才引进。

    八、加强博士后政治引领和激励保障。省委人才办会同省人社厅每年举办一期博士后国情研修班。每两年选树宣传20位“赣鄱英才博士后”并给予每人5万元激励。成立江西省赣鄱英才博士后联谊会,加强博士后交流、提升博士后归属感,为博士后营造良好的学术和生活氛围。

    九、健全博士后工作保障机制。将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省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强化宏观指导和管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博士后省、市、设站单位三级管理体制,健全博士后服务体系,将各地各单位博士后工作纳入全省人才工作综合考核。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县(市、区)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大博士后资助力度。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HaY7J9E2_huQdOqYtOsQg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shjob)。

    附件下载异常:因平台URL协议兼容性原因,公告正文附件材料可能存在无法下载情况,届时您可复制附件链接并新建页面打开查看。

    来源链接打开异常:若文中“来源链接XXX”无法正常打开,属内容来源网站异常情况,本平台无法监控处理,如有需求,可持续关注相应链接修复情况。

    [我要纠错]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Work banishes those three great evils: boredom,vice and poverty. 工作撵跑三个恶鬼:无聊,堕落和贫穷.
    He lives unsafely that looks too near on things.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3年10月桂林理工大学公开招聘1..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