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23年10月南昌大学招聘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计划
2023-10-07 20:03:59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基本信息

  • 发布时间:2023-10-07
  • 截止日期:详见正文
  •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及以上
  • 所属省份:

    江西

    工作地点:

    南昌

  • 报名方式:

    网上系统

    栏目分类:

    高校招聘江西高校

  • 需求学科(供参考):

    专业未分类

    公告详情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是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临床医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力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欢迎广大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校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任职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风端正,立德树人,敬业爱岗,为人师表。

    2、身体健康,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条件。

    3、博士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其研究工作需与合作教授(或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有发展潜力,研究课题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基础理论扎实,具有相应岗位要求的外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等能力。

    二、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的待遇

    1、具体待遇由申请人与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商议。

    2、享受学校在职非事业编制人员相同的社会保险。

    3、学校提供过渡性住房一套。子女教育可参照学校教职工子女,在南昌大学附属中小学和幼儿园入学入托。

    4、出站考核优秀者,可在出站当年按照工作程序申请录用为学校正式编制人员。博士后期间的科研成果可以作为将来职称评定业绩。

    三、申请程序

    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2023年招聘不限时间,申请人可向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或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提出应聘申请,学校将按照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原则予以招收。进站申请流程详见:(点击进入)

    http://rsc.ncu.edu.cn/bshkyldz/jczgl/13168.htm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简介及联系方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简介:

    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所在学院。2022年元月,在学校新一轮学科调整背景下,由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原物理系融合建立。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有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天文学四个一级硕士点;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学科,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305名,硕士、博士研究生777名,目前已形成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风益教授为学术领军人、由包括60名教授在内的196名专任教学科研人员组成的优秀师资队伍。学院教学和科研场地超过3万平米,拥有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物理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国家级虚拟教研室、中国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江西省唯一)和江西省二维功能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聚变能与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先进功能薄膜材料工程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重点教学科研平台。历年来,学院围绕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为牵引,开展原创性、前瞻性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半导体照明领域实现了“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并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其中“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获2015年度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研究方向: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微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3、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静

    电话:0791-83969553

    邮箱:lj8112@qq.com

    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简介: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南昌大学食品学院于2003获批准设立,拥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产品生物高效转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加)联合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食品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江西省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昌大学食品学科位居全国第三,2022年11月,南昌大学农业科学学科(以食品为主)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7‰!形成了一支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一大批高层次教学科研领军人才的导师队伍,共有博导55人,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48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达3.7亿元;授权发明专利230项,发表学术论文1800篇,其中SCI二区以上论文1061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0余项,2014年至今,每年均获省级科技成果奖励一等奖至少1项。

    2、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化学与食品分析、食品营养与安全、食物(含生物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加工与保藏、营养与食品卫生。

    3、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勇

    电话:0791-83969526

    邮箱:zhangyong78@ncu.edu.cn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简介:

    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12年获准设立,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23位博士生指导教师,教授3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8人,国家教学名师奖1人,国家教学团队1个。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了国家人文社科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综合集成新建了三个低碳生态能源系统工程科研教学基地和新建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地。“十五”和“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十五年连续三次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和教育部优秀人才计划等国家级项目60项及一大批省部级研究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621篇,获省部奖励36项,其中,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2项,新型应用专利1项。

    2、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与系统动力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决策分析、人力资源与科技管理、金融管理与金融投资、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联系方式:

    联系人:程宇芳

    电话:0791-83969434

    邮箱:1021600495@qq.com

    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简介:

    南昌大学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于南昌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2014年获批,拥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化学学科是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是首批江西省5星级专业,ESI全球学科最新排名进入2.1‰。主要围绕铁电化学、能源转换与存储、绿色合成与催化、无机稀土化学、生物与制药等领域开展研究。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0人,其中教授62人,副教授4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2.9%,在读研究生742人。流动站现有教学研究人员100多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8人次(含青年人才),博士生导师20余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科研项目100项,项目经费5000余万元。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

    2、研究方向:

    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

    3、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琳

    电话:0791-83969514

    邮箱:244933393@qq.com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简介:

    南昌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获准设立,现已成为江西省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拥有江西省资源与环境催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分子及应用催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微纳米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昌市稀土化工新材料开发及利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锂动力电源及应用研究平台。流动站目前拥有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方米,3000万元以上先进测试仪器,及较为齐全的图书资料和数字化资源;现有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18人,近5年来共招收博士研究生40余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863项目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企事业委托项目60余项,课题经费超过5000万元;授权技术发明专利近100余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

    2、研究方向:

    催化与新能源、资源与环境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与工艺。

    3、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琳

    电话:0791-83969514

    邮箱:244933393@qq.com

    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简介: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9年,依托资源与环境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是流域碳中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32名,博士生导师21人。拥有先进的实验装备和优越的科研条件,实验基地总建筑面积18598m2。近5年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科研项目50余项,项目经费超过5000万元。获得省部级奖十多项。

    2、研究方向:

    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循环与污染防治、流域碳中和、减污降碳协同关键技术与装备

    3、联系方式:

    联系人:曾艳、张旋敏

    电话:0791-83969583

    邮箱:ncuzihuan@163.com

    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简介: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于2007年,依托于南昌大学先进制造学院。设有江西省机器人与焊接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重点教学研究平台。机电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批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南昌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江西省优势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9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承担“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等项目,课题经费超过了2000万元。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7项。国家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如:南昌大学铁道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铁道部高铁轨道检测技术,2009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研究方向:

    机器人技术、机械表面界面行为与控制、新能源汽车和高铁检测、制造过程管理信息化等。

    3、联系方式:

    联系人:钟敏

    电话:18179156795

    邮箱:zm@ncu.edu.cn

    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简介:

    南昌大学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于2014年,是江西省第一个力学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博士后流动站依托于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工程力学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所和南昌大学先进制造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研究所、高等研究院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力学学科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先后列入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示范硕士点。2005年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工程力学实验中心成为江西省首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又成为江西省首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7年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形成包括力学本科-力学硕士-力学博士-力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大楼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2004年以来总共投入2300多万元,购置了各种先进的力学实验设备。在学科队伍建设上,南昌大学力学学科形成了全国百千万人才的第一、二层次人才、井冈学者、赣鄱英才555工程人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创新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学者为学术骨干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2、研究方向:

    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应用力学与工程结构、流体力学、计算力学

    3、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纯

    电话:18979135339

    邮箱:zhangchun@ncu.edu.cn

    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简介:

    南昌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称流动站)于2007年获准设立,是我省医学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零的突破,对我省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流动站主要依托学科为南昌大学临床医学学科,该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和教育部部省合建南昌大学对接产业发展优势学科。流动站以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等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和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以及归属于南昌大学的多所科研机构为基地,拥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个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42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江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流动站设立至今,逐渐形成了一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其中包括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9个,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创新项目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5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入选者5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6名。流动站设立以来,培养了一批优秀医学科技人才,为我省临床医学学科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我省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流动站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宗旨,每年面向省内外招收与流动站合作导师研究方向一致的优秀博士毕业生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鼓励省内外本领域的科技人员围绕临床医学领域的前沿方向和国家以及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研究。

    2、研究方向:

    内科学(心血管、消化、血液、呼吸、内分泌等)、外科学(烧伤、泌尿、肝胆、心胸、矫形等)、神经病学、病理学、影像学、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妇产科学。

    3、联系方式:

    联系人:范志伟

    电话:0791-86363665

    邮箱:147907416@qq.com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简介: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于2014年。该流动站依托于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省南昌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是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1994年获得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授予权,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2018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12人(院内66人,院外4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8人,教师中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1人、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西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近1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8余项,横向课题20项,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7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5余部,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成果奖近24项。

    2、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3、联系方式:

    联系人:陶颖怡

    电话:0791-83969447

    邮箱:3237155@qq.com

    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简介:

    南昌大学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12年获准设立。依托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现有“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研究平台,拥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钙离子成像系统等先进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更加合理的学科队伍,博士生导师27人。近5年来,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南昌大学的“生物科学”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学科。近5年来,获得了包括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及地方各类项目360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34次,专利62项。

    2、研究方向:

    动物资源学、神经生物学、细胞与分子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态与资源利用。

    3、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娴

    电话:0791-83968261

    邮箱:huangxian@ncu.edu.cn

    南昌大学人事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潘海燕

    联系电话:0791-83968560,来电时请说明是在91考试网看到的信息。

    传真:0791-83968717

    电子邮箱:ncubsh@ncu.edu.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政编码:330031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rc.jxzzb.gov.cn/www/demand/schoolNewsDetail?id=11783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shjob)。

    附件下载异常:因平台URL协议兼容性原因,公告正文附件材料可能存在无法下载情况,届时您可复制附件链接并新建页面打开查看。

    来源链接打开异常:若文中“来源链接XXX”无法正常打开,属内容来源网站异常情况,本平台无法监控处理,如有需求,可持续关注相应链接修复情况。

    [我要纠错]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Let another's shopwreck be your sea-mark. 别人的沉船,就是你的航标.
    One should eat to live,not live to eat. 人生应为生而食,不应为食而生.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3年10月南昌航空大学诚邀博士..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