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23年10月北京大学工程科学优秀青年人才国际论坛
2023-10-26 18:09:13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一、论坛简介

“北京大学工程科学优秀青年人才国际论坛”由北京大学工学院主办,旨在聚焦国内外学术前沿,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的广泛讨论和交流。自2018年起举办第一届优秀青年人才国际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成功引进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加入。第七届“2024年北京大学工程科学优秀青年人才国际论坛”将于2023年12月16-17日线上召开,借此论坛之际,诚邀国内外英才加盟!

二、论坛时间

会议及交流时间:2023年12月16-17日

三、论坛形式

主题报告+讨论交流

四、论坛领域

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力学系统与控制、航空航天工程、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先进材料与力学、工业系统工程与决策、能源与动力工程

其中重点招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流体/固体力学、水动力学、可压缩流体力学、弹塑性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群体博弈与控制、智能感知与控制、故障诊断与预测、生物流体/固体力学、细胞与分子力学、计算医学与健康信息学、计算力学与工业软件、海洋工程与海工装备、数字孪生技术、AR/VR技术、科学计算可视化与计算机图形学、工业设计(人机工程、数字设计)、数据科学与优化决策、质量工程与可靠性、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激光制造技术及应用、智能机器人、微纳系统、自动驾驶、空间结构与机构、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推进技术、能源与资源开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氢能技术

(以上研究方向长期招聘)

五、论坛申报方式

您可登录:https://docs.qq.com/form/page/DZkxEbG5EUWdEUnFs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有意申请者请于2023年12月1日前提交个人资料及CV,CV资料请命名为“姓名+系别+91考试网”进行上传。论坛组委会对申请人进行初审后,将于2023年12月8日前陆续通过邮件或短信发出邀请,请及时关注并返回参会回执。

六、联系方式

系别

联系人

电话

邮箱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易新

010-62755995

xyi(at)pku.edu.cn

航空航天工程系

周超

010-62751825

czhou(at)pku.edu.cn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徐克

010-62760529

kexu1989(at)pku.edu.cn

工业工程与管理系

张玺

010-82524911

xi.zhang(at)coe.pku.edu.cn

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

刘珂

liuke(at)pku.edu.cn

期待学科相关领域内富有创造力、取得了突出研究成果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科研人员,及有意申请加入北京大学的优秀青年学者参加!

应聘条件及待遇

一、应聘条件

1、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博士学位;

2、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者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

3、申报时未全职在国内工作;

4、引进后全职来校工作。

二、相关待遇

1)岗位

教研系列: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教授(Full Professor);

2)支持措施

(1)薪酬待遇: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2)科研启动经费:国家支持科研经费及学院经费支持;

(3)资源配置:博士生导师资格;优质研究生资源;良好科研平台;办公和科研空间等。

(4)服务保障:符合政策的福利性住房;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附属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优质教育资源。


学院及各系简介

北京大学工学院

北京大学工学院现有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能源与资源工程系、航空航天工程系、工业工程与管理系、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等5个系,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占教师比例的60%以上,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若干省部级等研究平台、11个硕士点、10个博士点,并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群体”。近5年来,工学院共负责和参与各类项目近千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0多项。2015年,北京大学工学院被评为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联合实施的“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第二批试点学院之一,2017年,力学入选“双一流”学科,力学为全国学科评估A+学科。学院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承办了一系列重大的国际活动,面向全世界公开招聘优秀人才。

网站链接:https://www.coe.pku.edu.cn/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全国学科评估A+学科、双一流学科)

力学系的前身是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由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及其他著名学者共同创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力学专业。经过几代人70多年的辛勤耕耘,如今的北大力学学科拥有一支既专注教学,又能从事学科前沿研究、承担国家重大需求科研项目的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科学前沿研究和服务国家需求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70多年的学科建设发展中,培养了一代代杰出人才,其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16位系友,以及当选为美国、加拿大等国院士的3位系友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力学系是全国唯一拥有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三个二级重点学科的一级重点学科,现拥有1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力学)、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1个北京大学拔尖人才培养专业(力学)、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2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目前,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含双聘),国家级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他们均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北大力学为全国学科评估A+学科以及“双一流”建设学科。

基于力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拟在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力学系统与控制、工程力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以及其他力学相关方向进行招聘。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简称能源系)服务国家重大能源战略和迫切需求,专注于能源与资源领域的前沿性、基础性和跨学科交叉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热力学、热质输运理论与技术、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化等。特别地,能源系积极响应国家重大能源战略,目前针对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以及大规模制氢技术开展学科强化,助力我国能源行业在“双碳”目标压力下实现平稳、高效的零碳转型。

能源系目前现有教师11位,包括教授3位、副教授2位、助理教授5位和研究技术系列教师1位,其中美国工程院院士1位、国家级特聘教授2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位、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7位。全体教师均具有海外研学经历。能源系于2006年成立了我国首个“能源与资源工程”本科专业,2016年建立特色本科专业“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并于2021年获批北京市一流学科。能源系拥有国家湿地修复与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市城市热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实体。

工业工程与管理系

工业工程与管理系引领与推广系统工程与数字化转型领域等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和产业升级,立足于数据科学与决策优化,质量科学与可靠性工程,通过数字与系统工程创新平台发展与交叉融合,赋能工业系统与低碳能源系统智能决策,建设一支在国际学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科研团队。

现有工业与系统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全职教师共10位,其中教授3位,长聘副教授1位,助理教授4位,研究技术系列2位。其中,国家级特聘教授1名,国家“万人计划”科创新领军人才1位,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3名。

工业工程与管理系将聚焦运筹优化、数据要素、系统工程等研究领域对智能制造、低碳能源、数字经济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质量与可靠性、能源系统优化等方向的研究,积极与国家重点单位、头部企业、创新性研究单位等开展合作,将前沿科学理论研究与工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实践相结合,在工业与系统工程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创新应用确立国际领先地位,为数字经济与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决策 工具研发与创新人才培养。

航空航天工程系

航空航天工程系目前拥有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实验室、空天信息处理与应用实验室、动力学与控制实验室、安静飞行实验室、叶轮机械实验室、多功能轻量化技术与装备保障实验室、计算流体力学与工程应用软件研究所、燃烧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人,副研究员1人,预聘副教授1人,助理教授3人,研究系列教师2人以及高级工程师1人。主要发展方向包括新型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推进技术、制导控制与通信、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等。

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

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现有全职教师16人、研究系列教师2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人。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明确把力学与先进制造作为重点支持方向。“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于2019年获教育部批准并正式开始招生,第一届招生人数在工学院年度招生人数中占比达48%。2020年4月,工学院成立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成为学校新工科建设的标志性平台之一。2022年,力学学科进入北京大学建设世界顶尖学科名录,并在一流学科放权改革方案中明确了2个关键研究方向拟重点突破,其中之一就是“机器人动力学与决策控制”。围绕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大背景中的新工科建设需求,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面向国际工程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全面支撑“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充分融合校内多学科优势力量,不断加强机器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将形成新的学科优势方向,促进跨学科融合发展,增强国际影响力。目前已形成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1)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2)微纳制造/仿生制造;(3)仿生机器人/医用机器人;(4)群体智能与网络化系统;(5)生机电一体化;(6)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7)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拟在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相关方向招聘。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No sweet without sweat. 幸福来自汗水.
Humility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智慧源于谦逊.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3年10月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第六..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