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16年10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公告系统与管理学院招聘文职人员、博士后公告
2016-10-06 15:49: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6年最新考试资讯:

一、学院简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军队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院校,也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是1979年钱学森同志亲自指导成立的原系统工程与数学系发展而来。学院主要承担指挥信息系统、仿真和管理领域相关学科专业的学历教育合训类、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任务、继续教育培训任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任务。学院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军队指挥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并列全国第2。目前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创新团队,2个国家“985”工程创新平台,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二、学院优势

(一)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主要围绕信息系统总体技术、控制技术、信息集成与辅助决策技术、卫星应用技术、数据分析、情报处理、体系需求分析、体系结构技术、可靠性与安全性保障技术、分布式交互仿真支撑技术、仿真支撑平台、模拟与训练仿真开展研究。近5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60余项。在基础研究方面,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重点项目2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武器装备探索项目1项;在应用研究方面,承担二代导航、高分等重大专项20余项,军队重大工程项目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军队、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7项。SCI检索论文275篇,EI检索论文504篇。获得专利授权34项,软件著作权44项。学位论文共获得全国百优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1篇,军优博士学位论文7篇,省优博士学位论文10篇,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7篇。

(二)学科、团队优势

学院现有教师180余名,8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4.3%的教员具有高级职称,近70%的教员具有1年以上出国留学经历。拥有“系统工程与管理”系列课程和“指挥信息系统”专业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指挥控制组织设计与优化技术”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建有“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三)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总面积6565亩,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学院建有先进的实验大楼。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总量330万册,在军队院校中率先实现了SCI/EI/ISTP三大系统的国际同步检索,建成了与国际同步和接轨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三、待遇保障

(一)文职人员(www.81rc.mil.cn)

聘用为学校文职人员后即成为按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的非现役人员,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属于军队编制人员,纳入军队人员待遇保障体系,享受国家和军队相关优惠政策。工资及其他津贴补贴与学校相当职级军人干部工资标准持平。

(二)博士后

1、工资待遇:年薪10万以上(具体可与合作导师协商);

2、科研经费:按照学院相关标准提供科研经费。博士后在站期间申请获得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各类基金纳入个人帐户,主要用于添置与研究有关的小型必备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办公用品、图书资料和差旅费、科研协作费等;

3、住房待遇:在长沙市没有住房的,提供两室一厅公寓房1套;

4、符合条件的博士后优先推荐为我校文职人员。

四、应聘条件:

1、文职人员

(1)符合招聘的基本条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声誉;

(2)招聘对象首次聘用的最高年龄为35周岁;

(3)应为国内“211工程”高校或国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毕业生,且第一学历为国内“211工程”高校或国外知名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

2、博士后研究人员

(1)已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的人员,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潜力;

(2)能够保证每年在站时间不少于10个月,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招聘岗位:

类别

所学专业

学历

聘用岗位专业/方向

需求

备注

单位

文职人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研究生

分布式计算/计算机网络

2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础交叉研究中心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系统/运筹学

2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

建模与优化

2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军事信息系统系

应用数学

建模与优化

2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

情报与安全信息学/多媒体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

1

从事机器学习及相关课程教学科研工作;要求学习期间系统学习过数据库系统、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等相关课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挥控制与指挥信息系统

2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

决策分析/复杂系统系统理论与信息处理/系统评价与决策分析/系统可靠性分析与综合保障/复杂系统建模与实验数据分析/危机管理

6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管理系

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

系统规划与管理决策技术

6

从事航天资源调度、卫星任务规划等科研工作

系统工程研究所

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仿真工程/建模仿真理论与方法/仿真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仿真工程研究所

数学/统计学/实验方法学

仿真工程/复杂系统实验方法与应用

1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计算机/软件工程/计算机仿真相关专业

计算机仿真

2

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或相关专业

体系论证与作战实验推演/系统论证与仿真评估

3

从事科研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

需求分析/体系结构(架构)

2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C4ISR技术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数据工程/信息物理系统

4

从事科研工作

控制科学与工程

多媒体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

1

主要从事面向情报分析的跨媒体大数据分析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以及科研项目研发

管理科学与工程

情报与安全信息学(舆情分析/互联网开源情报分析/社会计算)

1

主要从事海量互联网开源信息分析挖掘的关键技术攻关与相关系统研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工程等

智能决策/指挥控制

3

从事科研工作

博士后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分布式计算/计算机网络

3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础交叉研究中心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系统/运筹学

2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

建模与优化

2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军事信息系统系

应用数学

建模与优化

2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挥控制与指挥信息系统

1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

决策分析、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的学习建模与实验数据分析/危机管理

5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管理系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系统优化/辅助决策支持

1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系统工程研究所

控制科学与工程

从事计算机图像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方面研究

2

从事科研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

系统规划与管理决策技术

6

从事航天资源调度、卫星任务规划等科研工作

计算机/软件工程/计算机仿真相关专业

计算机仿真

3

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仿真工程研究所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或相关专业

体系论证与作战实验推演/系统论证与仿真评估

3

从事科研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

需求分析/体系结构(架构)

3

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C4ISR技术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物理系统

2

从事科研工作

控制科学与工程

多媒体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

1

主要从事面向情报分析的跨媒体大数据分析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以及科研项目研发

管理科学与工程

情报与安全信息学(舆情分析/互联网开源情报分析/社会计算)

1

主要从事海量互联网开源信息分析的关键技术攻关与相关系统研发

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智能决策/指挥控制

3

从事科研工作

六、各系(所、重点实验室)学科建设及研究方向简要介绍及联系人

(一)基础交叉研究中心(联系人:郭得科;联系电话:0731-84574531;联系邮件:dekeguo@nudt.edu.cn,联系时请说明是在91考试网看到的信息。)

(1)总体介绍。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于2013年7月1日成立基础交叉研究中心。基础交叉研究中心以开展一流研究工作、发表一流学术成果为主要要务,以建设学院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为己任,以突破国家级省部级重要人才类项目为中期目标。目前,基础交叉中心有固定人员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流动人员10多名。郭得科老师和吕欣老师2014年和2015年分别从信息学部和管理学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另外,基础交叉研究中心还在国家973青年科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湖南省杰青(1人)、国防科大青年拔尖人才计划(4人)、国防科大杰青(1人)、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军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等方面获得一系列突破和积累。

(2)研究方向和工作成果。基础交叉研究中心一直面向学科前沿,开展创新性探索和基础理论研究,在信息科学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等学科及其交叉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基础研究课题。重点的基础研究领域包括规划调度、网络分布式系统、数据分析与管理、媒体计算和计算视觉。

一是规划调度。关注实时在线调度与动态决策、知识型智能调度与优化、近似和启发式算法、卫星任务规划和调度、云计算资源规划和调度、网络资源规划和调度、物流规划与调度等问题。研究团队在管理领域的EJOR、IJPE、COR以及信息领域的IEEETPDS、IEEETC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二是网络分布式系统。关注网络系统架构和资源管理、分布式计算与系统、复杂信息系统设计与优化、云计算及云端结合的系统架构、移动计算、无人系统等领域的问题。研究团队在IEEETC、IEEETPDS、IEEETKDE、ACMTACO、ACMTOIT、INFOCOM等国际著名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获评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承担有国家青年973项目等课题。

三是数据分析与管理。关注社会和网络大数据深度分析、媒体大数据深度分析、海量数据存储系统、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系统等问题。研究团队在PNAS、SIGMOD、VLDB、ICDE、TKDE、ScienceReport、DASFFA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四是媒体计算和计算视觉。关注全景成像技术、图像和视频分析、模式识别、压缩感知、图像三维重建等问题。在IEEETPAMI、IEEETGRS、IEEETIP、IEEEICCV、IEEEICIP、ECCV等国际顶级和一流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学术带头人:刘忠教授、郭得科教授。

(二)军事信息系统系(联系人:熊博;联系电话:0731-84573543)

(1)军事运筹与决策优化:是我校军事学的传统优势研究方向。从军队与国防建设的重大实际问题与需求出发,注重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深入研究军队组织指挥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范围已经覆盖了国防建设、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后勤、军制以及武器装备发展等领域的决策问题,实践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和战斗力提升规律,形成了“面广点深,军事、技术结合紧密,人才培养层次完备,科技创新能力突出,软、硬条件并重发展”的特色。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建立了完善的效能评估与任务规划实验研究平台,基于此实验研究平台在军事运筹理论与应用、指挥控制理论与方法、作战模型与模拟、指挥控制系统优化、指挥控制与指挥决策分析、卫星军事应用运筹等方面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视通过各种仿真实验进行验证与评估。承担了973、863、自然科学基金、武器装备预研、工程型号等科研项目,在卫星、临近空间飞行器与无人机协同规划、部队行动规划、装备效能评估、卫星应用体系与需求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创新性成果。本方向拥有C4ISR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了1个研究生实验室和1个本科生实验室,已成为我军军事运筹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学术带头人:张维明教授、老松杨教授、祝江汉教授。

(2)多媒体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是国内最早从事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重点围绕多媒体情报综合处理与关联分析、数字化战场环境与战场态势可视化、指挥所人机工程等方向开展研究,为作战指挥和模拟训练等提供支撑手段。

(3)情报与安全信息学:主要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从海量异构数据中萃取有价值情报、知识等挑战性科学问题,为国家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提供辅助决策手段。

学术带头人:王晖教授、李国辉教授、魏迎梅教授、张军教授。

(4)指挥控制与指挥信息系统:是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传统优势研究方向。本方向突出军事、管理与技术的结合,重在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解决作战指挥控制问题。面向信息时代的作战特点和需求,综合运用军事运筹、组织管理、体系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信息时代的指挥控制模型及指控组织设计和实现方法;针对信息时代指控系统需求获取、体系结构、建设与运用模式等问题,研究网络中心的指控系统体系结构、构建方法和运用模式;针对云计算等技术用于指控系统所面临的特殊需求,研究面向实时大数据处理的任务负载预测、虚拟化云计算资源调度优化、多节点同时故障的容错处理等技术。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建立了自适应复杂系统构建与仿真分析云平台,支持对自适应复杂系统与环境交互、演化,以及表现出的复杂行为进行建模与仿真。基于该平台可构建演化型指挥信息系统、自适应指控组织、新型指控系统等演示环境和原型系统,可以用于新概念演示及指挥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资源调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围绕需求的获取与描述、量化与分析、评价与验证、管理与优化等问题,研究其过程、方法和相应的工具,并应用于具体的实际问题。,并应用于具体的实际问题。近年来,在指挥控制系统设计与信息资源优化组织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工作,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9项,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进入SCI和EI检索。

学术带头人:包卫东教授。

(三)管理系(联系人:刘胜兰;联系电话:0731-84576490)

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管理系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建设单位。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第二轮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位列2。研究方向主要有:

(1)决策分析(联系人:杨克巍;联系电话:0731-84573551):本研究方向针对系统,针对复杂动态系统的性能(例如任务可靠性、响应时间、运行费用等)的评价问题,运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运筹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建立其性能分析与评价模型,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在不确定性环境条件下,综合考虑决策偏好、决策结果等因素,建立相应的决策分析模型,对各个决策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为管理决策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学术带头人:谭跃进教授、杨克巍教授、武小悦教授

(2)复杂系统理论与信息处理(联系人:杨克巍;联系电话:0731-84573551):主要研究内容为复杂系统理论与建模、军事复杂系统分析与仿真、信息处理与系统辨识、不确定信息处理与应用、生物系统信息处理。

学术带头人:谭跃进教授、杨克巍教授

(3)系统评价与决策分析(联系人:武小悦;联系电话:0731-84574553):许多军事、社会和工程系统的论证与运行管理都需要解决在不确定性信息或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评价与决策问题。本研究方向针对系统,针对复杂动态系统的性能(例如任务可靠性、响应时间、运行费用等)的评价问题,运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运筹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建立其性能分析与评价模型,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在不确定性环境条件下,综合考虑决策偏好、决策结果等因素,建立相应的决策分析模型,对各个决策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为管理决策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招聘条件:概率论、运筹学、决策分析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具有较好的数学理论基础和团队协合精神。具有系统可靠性相关基础者优先。

学术带头人:武小悦教授

(4)系统可靠性分析与综合保障(联系人:罗鹏程;联系电话:0731-84574541):是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及系统工程的传统优势研究方向,是装备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同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特别是针对于导弹、卫星等重大应用领域,研究系统性能监测与可靠性预测的基础和前沿问题。主要内容包含:数据驱动的健康状态特征识别技术、状态特征退化规律建模技术、复杂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技术、长贮系统性能监测与可靠性预测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保障需求预测技术、面向一体化作战的保障资源优化配置技术。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具备良好的内部工作条件和实验环境。以学院可靠性试验室为依托,并与国际、国内的许多学术机构和同行专家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所在教研室构建的系统可靠性分析与综合保障环境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软硬件支撑。近三年来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学术带头人:郭波教授、龚时雨教授。

(5)复杂系统的学习建模与实验数据分析(联系人:罗鹏程;联系电话:0731-84574541):是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及系统工程的传统优势研究方向,是装备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同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特别是武器装备体系论证、作战模拟等重大领域,研究复杂系统中各要素的学习行为建模方法,系统运行中的智能化学习和决策推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为复杂系统建模与实验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方法支持。主要内容包含:面向复杂组合约束的复杂系统实验设计;基于智能学习的复杂系统决策推理;复杂系统实验的统计学习与数据挖掘;基于实验的复杂系统智能优化分析。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具备良好的内部工作条件和实验环境。以学院可靠性试验室为依托,并与国际、国内的许多学术机构和同行专家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所在教研室构建的系统仿真与作战评估环境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软硬件支撑。近三年来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学术带头人:罗鹏程教授。

(6)危机管理(联系人:欧朝敏,联系电话:0731-84573596):国家安全与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突发事件日益增多的背景下,运用先进的理论方法,深入研究国家安全和危机管理的理论、规律与特点、研究支持应急救援、反恐处突、维和维稳的国家安全与危机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内容有:国家安全与国防政策分析评价、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军费规模与使用;军品贸易;国防科技政策与管理;突发事件管理、应急反应的理论与方法、公共危机政策分析与评价、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风险管理和应急能力评价;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与应用、非战争军事行动管理效能分析与评价、反恐行动与政策、国际维和行动与冲突管理等。

学术带头人:孙多勇教授

(四)系统工程研究所(联系人:张茂军联系电话:0731-84573531;张涛联系电话:0731-84573535;邢立宁联系电话:0731-845774556)

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下设数据分析与系统优化、系统管理与控制、计算摄影与视觉分析、管理科学4个研究室。经过多年的培养与建设,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学术队伍,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0余项,系统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主要有:

(1)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是我校新兴设立的交叉学科方向。主要面向能源互联网及其军事应用重大需求,以系统建模、系统优化、数据处理等理论方法为支撑,从事能源互联网系统规划与设计、智能能量管理、分布式储能系统管理和能源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目前实验室已建立了完善的能源互联网综合实验平台和设备,包括能量路由器、储能设备、风光模拟设备、用户负载模拟设备等。配置了微电网规划、设计和调度等软件。2012年以来,成功研制400V直流能量路由器,研究成果已在吕梁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2MW能源互联网示范系统中得到应用。发表能源互联网领域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1篇论文进入ESI前1%,4篇进入ESI前10%,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5项。

学术带头人:查亚兵教授、张涛教授。

(2)计算机图像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是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优势研究方向,是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最早开展全景摄像机研究的单位之一。从事计算机图像和计算机图形处理的相关研究20多年,特别是近10年来,从镜头设计、编码孔径设计、CMOS的控制成像、颜色恒常性、到后端的智能分析算法等都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相继突破了均匀全景成像、超高清全景采集与处理、异构双核高速处理平台设计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超高清全景摄像机、高清全景凝视摄像机等系列产品。主要研究内容包含:摄像机结构与图像形式化(CameraandImageFormation)、人类视觉认知(HumanVisualPerception)、图像金字塔、梯度场与双边滤波(ImagePyramid,GradientandBilateralFilter)、颜色、白平衡、Bayer模式与去马赛克(Color,WhiteBalance,BayerPatternandDemosaicing)、计算光照(ComputationalIllumination)、编码光圈与编码曝光(CodedApertureandCodedExposure)、自动聚焦(AutoFocus)、去运动模糊与去散焦模糊(MotionDeblurringandDefocusDeblurring)、高动态成像(HighDynamicRangeImaging)、图像修复(ImageComplete)、图像合成(ImageCompositing)、全聚焦成像(All-focusImaging)、多透视全景拼接(Multi-perspectivePanoramicStitching)、视频总结(VideoSummarization)、光场成像(LightFieldImaging)、稀疏编码(SparseCoding)等。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建立了完善的计算摄影与视觉分析实验研究平台,拥有SMT贴片机、全自动锡膏印刷机、激光打标机、高低温试验箱、示波器等用于生产、实验的设备,基于此实验研究平台开展了超低照度成像技术、压缩成像技术、摄像机阵列技术、简单光学镜头实现高质量成像技术等研究工作。研发的高清全景摄像机系列产品具有技术先进性强、应用面广等特点,项目形成发明专利56项,其中16项获1500万专利转让费,并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分别应用在天安门广场、2014年APEC主会场等国家重要部位、重大工程的安保中。2014年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教育台、长沙晚报等国家、省市级电视、报纸新闻媒体均对此做了相关专题报道,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和市场效应。团队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检索40余篇,1篇论文进入ESI10%。

学术带头人:张茂军教授、王炜教授。

(3)系统规划与管理决策技术:系统规划与管理决策技术主要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进行抽象,系统运用约束规划理论构建调度问题的约束满足模型,并研究响应模型求解算法。通过多年研究积累,已针对航天任务规划领域的多卫星联合调度问题,采用活动、资源、事件的抽象建模,对航天任务的时序、逻辑、周期、事件等任务约束,航天资源的单能力、多能力、存储等复杂能力约束,建立起响应的约束建模语言,并针对航天任务规划问题,研究建立了适应不用任务的多种智能优化算法。在“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承担和完成了大量国家和军队科研、型号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武器装备预先研究项目、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等重大专项项目。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历经“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的探索和攻关,课题组突破了多星、多站、多任务联合任务规划理论及方法,掌握了遥感卫星系统任务规划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富有朝气、能打硬仗的中青年学术及科研骨干队伍。课题组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5项已授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30余篇),年到位经费五百余万,能给文职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非常丰厚的薪资待遇。

学术带头人:陈英武教授、贺仁杰教授。

(五)仿真工程研究所(联系人:章伊;联系电话:0731-84574583)

仿真工程研究所下设3个教研室。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位列4,控制科学与工程2013年进入全球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前1%。研究方向主要有:

(1)体系论证与作战实验推演:研究体系工程与体系仿真技术,开展武器装备体系、作战管理体系与组织管理体系的作战实验推演,回答武器装备、作战管理以及组织体制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问题,服务于武器装备论证与联合作战管理。具有装备研究、作战研究与组织研究相结合,系统仿真、系统工程与管理学科相结合,仿真实验、解析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等特点。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与装备研究院、航天/航空等国防工业部门有着广泛地科研合作,具备开展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良好条件。具备作战实验技术学校重点实验室的实验条件支撑。当前正在根据体系工程思路进行无人作战装备体系研究,研究科研经费充足。

学术带头人:王维平教授、朱一凡教授、李群教授、杨峰教授。

(2)复杂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仿真系统体系结构与集成(联系人:彭勇;联系电话:0731-84574590):联合作战模拟为需求,研究行为建模、多范式建模、VV&A、概念建模、环境建模等领域的建模理论和方法,为复杂系统仿真提供建模方法指导。研究作战仿真应用问题/系统架构/实验设计/原型设计环境,结合仿真概念模型、仿真模型体系设计及管理,支撑作战体系效能、作战体系能力、体系贡献度的实验分析评估研究。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建模仿真领域的核心支撑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战实验相关建模、仿真、设计与评估分析工具。在分布式仿真支撑环境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研制的“KD-HLA仿真支撑平台”已应成功用于军内外100多家单位的分布式仿真系统,是国内应用最广的HLA仿真平台。在高性能仿真开发和运行支撑技术方面,成功实现了国内第一个高性能并行离散事件仿真支撑平台银河舒跑(YHSUPE)。体系设计、实验设计、评估分析、态势展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5项自然科学基金,获得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

学术带头人:查亚兵教授、梁加红教授、尹全军教授

(3)高性能仿真:高性能仿真正成为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后第三种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它融合了高性能计算、建模仿真、人工智能、先进软件技术、科学计算可视化、虚拟现实等多个学科交叉领域,在国防与国民经济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方向结合军队体系仿真迫切需求,开展军队及国防建设急需的高性能仿真支撑技术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高性能并行仿真可视化建模开发及运行支撑技术、基于组件的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基于多核/众核的仿真加速技术、以及大规模作战仿真应用系统等,为大规模军事仿真提供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一体化解决方案。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本方向长期致力于高性能仿真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完善的高性能仿真实验研究环境,拥有高性能仿真计算机及“三级并行”等多种领先的高性能仿真成果。特别是近5年来,本方向在国际仿真领域顶级期刊共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举办国际仿真顶级会议3次,研究成果正得到国际仿真界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学术带头人:姚益平教授、蔡文桐教授(兼)、鄢来斌教授。

(六)C4ISR技术重点实验室(联系人:江小平;联系电话:0731-84573573)

C4ISR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是全国唯一以C4ISR顶层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一支以国家级教学团队(指挥信息系统)、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指控组织设计与优化)为骨干、专家教授为学科学术带头人、老中青结合、梯次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承担了近80项科研项目,获得包括7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在内的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部队、科研院所输送了一大批C4ISR领域高级人才,推动、引领了领域的发展。该室下设军事需求与体系结构技术、指挥控制技术、信息集成与辅助决策技术、军事情报分析技术4个研究室。研究方向主要有:

(1)军事需求与体系结构技术: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军队指挥学的主要研究方向。针对大型复杂军事信息系统领域所涉及的需求分析、顶层设计和系统构建关键技术问题,研究适应性、复杂性体系设计的基础和前沿问题。主要内容包含:基于能力的需求分析、基于元模型的体系结构设计、模型驱动的体系结构验证评估、服务化系统架构、天基信息系统架构、体系工程理论与方法、复杂体系结构和信息机理等。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建立了完善的需求与体系结构技术实验研究平台,拥有MAP、SA、Rhapsody、ARIS等软件设备,基于此实验研究平台开展了基于能力的需求分析、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结构设计、基于元模型的体系结构设计、体系结构验证评估等技术研究工作,支持了自主可控的基于元模型的体系结构设计工具的研制。

学术带头人:罗雪山教授、陈洪辉教授、刘俊先研究员。

(2)指挥控制技术: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军队指挥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围绕指挥控制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的全过程,研究智能辅助决策的基础性、关键性、颠覆性技术问题,探索认知技术、智能技术等在军事指挥中的应用,实现人机融合和智能学习型的自主指挥决策。主要内容包括:战争设计工程理论与方法、体系工程理论与方法、联合作战体系分析评估、指控组织设计与优化、作战筹划与作战计划、作战仿真与实验等。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教育部“指挥控制组织设计与优化”创新团队骨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全军作战模型体系,面向军委总部、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开发了联合作战目标体系分析评估、作战计划与仿真推演等系统,开展了智能目标分析选择辅助决策、信息驱动任务规划、复杂人机敏捷组织设计、探索性实验设计等技术研究,推动了我军指挥控制理论与系统建设的发展。

学术带头人:张维明教授、刘忠教授、黄金才教授。

(3)信息集成与辅助决策技术:着眼于如何有效获取“信息优势”进而转化为“决策优势”,面向军事数据工程领域,开展信息集成与信息服务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辅助决策技术、信息物理深度融合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性、总体性和关键性技术研究。其中,信息集成与信息服务技术主要研究信息体系与信息集成规范体系、信息集成框架模型、信息资源发现与个性化服务、信息汇聚等关键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辅助决策技术主要研究多维信息分析、数据挖掘、关联分析、决策建模与模型管理、知识管理与推理等关键技术;信息物理深度融合技术主要研究基于CPS的联合情报按需适时获取技术、基于物联网的资源调度与管控技术、面向任务的资源自组织优化技术、基于CPS的资源普适性服务技术等。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建立了通用决策资源管理与服务研究平台,拥有各类模拟数据资源、计算模型资源和决策知识资源,以及移动数据获取平台等等十余台套仪器设备,基于此实验研究平台可以开展信息集成与信息服务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辅助决策技术、信息物理深度融合技术等方面的。近年来在JCR1区和2区等顶级SCI期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

学术带头人:邓苏教授、戴超凡研究员、黄宏斌研究员、刘青宝研究员。

(4)多媒体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是我校系统工程传统优势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多媒体信息(图、文、声、像、视频等)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模型、多媒体数据内容处理、系统表示方法与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软硬件基础,虚拟现实体系结构与建模、绘制技术等。从计算机信息系统过渡到多媒体信息系统,不仅仅是形式上或功能上的扩展,而是信息系统在本质上的一次飞跃。由于多媒体信息的特殊性,在信息的收集、存储、检索、管理、处理、传输、表现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新的研究,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基于内容检索技术、多媒体通信和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无线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挖掘技术、多媒体安全技术、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是多门学科综合发展的产物,虚拟现实系统与多媒体信息系统之间存在许多交叉点。虚拟现实系统强调的是多维信息组成的可操作空间,它所追求的是真实的体验和方便自然的人机交互,对信息系统、作战模拟、设备的操纵、以及信息的获取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在多媒体信息系统、智能情报信息处理、多媒体数据库、虚拟现实等方向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经过多年学科建设,已建设起条件一流的科研软硬件平台和办公环境。自“八五”始,三十余年以来承担多媒体信息系统与智能情报信息处理相关科研项目五十余项,与相关装备论证及顶层设计单位、技术业务部门有着密切合作,同时,与哈佛大学、都柏林城市大学、莱顿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保持长期学术交流。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武器装备预研等大量的相关课题,取得了多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有很强的学术储备和研究实力。在该方向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几百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二十多项,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学术带头人:老松杨教授、白亮副教授

(5)情报与安全信息学:聚焦于互联网开源信息分析挖掘与社会计算,主要研究大规模文本流中的事件分析、文本情感分析、跨媒体挖掘、社交网络分析、信息推荐、互联网大数据支撑的社会管理等,属于信息科学、管理学、社会学交叉的新兴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典型应用包括:网络舆情监测管控、开源情报分析、社会管理辅助决策,等等。

实验条件及工作成果:建立了“社会计算与平行系统研究中心”,拥有独立办公空间、具备办公和实验条件,并积累了海量历史数据可供研究使用。本方向与芝加哥大学、多伦多大学、威廉玛丽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阿尔伯塔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保持长期密切合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科技计划(863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25武器装备预研、学校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军内具有较大知名度与影响力,科研经费十分充足。“十二五”以来,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多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几百篇、SCI检索过百篇,包括ACMCSUR、IEEETITS等顶级期刊与INFOCOM等顶级会议论文。

学术带头人:汤大权教授、葛斌副教授、张鑫副教授

七、需提供材料

个人简历(附件一)。电子邮件或邮寄均可,来信请注明应聘类别及聘用岗位专业方向+91考试网。

八、联系方式

各系(所、重点实验室)联系人:

基础交叉研究中心:郭老师联系电话:0731-84574531

军事信息系统系:熊老师联系电话:0731-84573543

管理系:刘老师联系电话:0731-84576490

系统工程研究所:邓老师 联系电话:0731-84576061

仿真工程研究所:章老师,联系电话:0731-84574583

C4ISR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老师,联系电话:0731-84573573

学院联系人:

吴老师联系电话:0731-84573529、13787114263

地址:湖南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政治工作办公室

邮编:410073

EMAIL:109340418@qq.com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文职人员、博士后招聘公告20160923.doc

来源:

http://job.lzu.edu.cn/htmlfile/article/read/2016-09/article_52814.shtml

91考试网发布


Sharp tools make good work.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Learn to creep before you leap. Learn to walk before you run. 先学爬,再学跳. 先学走,再学跑.
Tags:高校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6年10月湖南女子学院下半年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