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4年12月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
2014-12-08 16:05: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

 

案例——教育学类

材料: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溺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 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进一步交流,了解了张林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作法。

【参考答案】

根据材料及相关德育理论分析,教师的作法比较合理。

德育原则:

(1)首先,教师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概念)。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解释)。材料中教师发现学生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计算机方面发展自己的兴趣,逐步树立该生的信心,最终使学生得到改变(分析材料)。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本身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怎么办)。^91考试网提供

(2)其次,教师遵循了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概念)。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解释)材料中教师一方面否定了张林的行为,另一方面给予他足够的尊重与理解,肯定他在上网时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最终促成了张林的改变。(分析材料)因此作为教师,要注意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尤其是针对“问题学生”的行为改变(怎么办)。

(3) 其三,教师遵循了导向性原则(概念)。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解释)材料中教师对张林的不良行为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将“网瘾”转化成了“网管”,将张林的兴趣引导到提升能力的方向。(分析材料)因此作为教师,在面对行为不良的学生时要看到学生不良行为背后的动因,合理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怎么办)。

(4)其四,教师遵循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概念)。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解释)材料中教师发学现生喜欢网络,并利用上网学习了很多知识,对计算机充满兴趣,这是积极的因素;教师有效的利用这一因素发展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克服网络成瘾的消极因素。(分析材料)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问题背后的积极因素,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克服消极因素,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怎么办)。^91考试网提供

德育方法:

(1)教师利用了说服教育法(概念)。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 91exam.org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解释)材料中教师利用比尔•盖茨的例子转化学生不良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分析材料)

(2)教师利用了实际锻炼法(概念)。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际锻炼法包括两种形式:常规训练;实践锻炼。(解释)材料中教师主要运用的是实际锻炼法,是一种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材料中教师委任张林职务,并且让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在实际锻炼中张林获得了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不良行为逐渐得到改变。(分析材料)

(3)品德评价法(概念)。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解释)材料中教师给学生布置锻炼机会,并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不断纠正和引导学生行为。(分析材料)

技巧总结(高分之道):

1.考查特点

考查教育理论知识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力。

2.答题技巧

第一步:材料分析(本题中属于什么类型的案例?此案例的目的是什么?与哪些教育理论有关?)

第二步:厘清思路(从当事者和教师两个基本角度进行分析:关键问题是什么?谁充当了主要角色?该如何充当?)

第三步:组织答案(答题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更要回答为什么,依据是什么?如果有要求要回答怎么做)

^91考试网资深讲师解析


Zeal should not outrun discretion. 热情不应压倒谨慎。
A work ill done must be twice done. 工作没做好,就应当重新做.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4年12月广东宝安区北亭实验学..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