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
一、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已成为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包括读取题目的 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信息获取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①地图和各种地理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
②题干中的文字叙述,以及相关学科试题中的内容。
③试题中某一题的答案,有时就是另一题所必须的信息
【例一】
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解析】本题的解答,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十分重要。首先应通过经纬度和图中等高线、湖泊、河流等事物特征,判断出此地区为中亚地区,得出“干旱是本区域最大的环境特征”这一隐含的重要信息。然后结合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其中(4)、(5)问与(6)问之间存在信息关联,第(6)题的答案存在于第(4)、(5)题的设问和分析中。
【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 气温(温度)(2)风(风力)(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6)“白风暴&rdqu o;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地湖是咸水湖)。
【例二】
当开普敦处于多雨季节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尼罗河正值一年中水量剧增时期 B.南极大陆处于极夜时期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解析】要正确审题,试题要读三遍。第一遍,“强迫”自己将题目读完;第二遍,边读边划出题干“当开普敦处在多雨季节时”中的关键词语“开普敦”与“多雨”;第三遍,体会关键词的含义,并作注释,比如“开普敦”表示南半球,为地中海气候,“多雨”表示冬季,合在一起就是“当7月份时…”。
【答案】A。
【例三】
下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示意图,此时在④地做野外观察的人用肉眼看到北极星,并测得仰角为56°,虚线表示晨昏线,①、②、③点均在赤道上,①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为4995km,相邻经线间经度间隔相等。据此回答1~3题。
(1)③点的地理座标是( )
A.115oE,56°S B.155oW, 56°N
C.25oE,34°N D.65oW,34°N
(2)此刻北京时间可能为( )
A.12月 30日20时40分 B.6月24日20时40分
C.6月28日3时20分 D.7月2日15时20分
(3)此刻关于南极中山站(69o22ˊ24″S, 76o22ˊ140″E)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处于科学考察最佳时期
B.科考人员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也为56o
C.受极地高压影响,降水极其稀少,淡水资源极其匮乏
D.该地昼长可能为0
【解析】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有“用肉眼看到北极星,并测得仰角为56°”,“ 晨昏线”,“ ①、②、③点均在赤道上”“ ①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4995km”。解读信息:“用肉眼看到北极星,并测得仰角为56°”表明地点④在北半球,56°N,隐藏得最深的信息是处于夜半球;“虚线表示晨昏线”,“ ①、②、③点均在赤道上”,“ 地点④在北半球”三个信息结合起来可得出虚线为晨线,北极附近为极昼,①地地方时为6点;“ ①、②、③点均在赤道上”,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4995km”“ 相邻经线间经度间隔相等”三条信息结合起来可解读出①、②、③经度间隔为45°。
【答案】(1)B (2)C (3)D
二、描述和阐释能力的培养
很多考生在地理答题中能够把握信息、理解题意,但是不能准确的得到所有的分数。差在哪里呢?你都明白,都懂,但是不能准确的描述出地理事物围绕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所以提出了描述和阐释能力这一要求。这项能力我们通俗讲叫做得分能力,你的知识、能力在已经定型的情况下,怎么提高分数,很重要的一点按照考纲中对这项能力的要求,你要提升你表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所以我们说这项能力叫做得分能力。
从考试角度看,“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运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达地理现象,运用基本原理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描述”侧重于对地理概念和地理术语的把握程度,“阐释”侧重于对地理规律、原理、成因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描述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点的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和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
要求考生平时学习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使用地理基础语汇对地理事物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最的一点是地理概念要有清晰的认识,不能混淆不清,如相对高度与海拔,天气和气候,地形和地势,含沙量和输沙量,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等。
(2)明确描述对象是什么,其主要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3)重视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一些重要的规律原理,如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水平运动物体方向性的偏转规律、气温垂直变化规律、热力环流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性移动规律、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规律、火山地震分布规律、地质作用原理、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原理、农业区位原理、工业区位原理、人口再生产原理等应该弄清楚来龙去脉,并能加以应用。
【例题精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讲】
读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7分)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解析】
第(1)问,描述的对象是“地形区的分布状况”。有两个关键词,地形区和分布状况。地形区和地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形是地表的形态,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大的类型,地形区是指地形具体的名称,如成都就地形方面来说是平原,地形区是成都平原。分布状况需要说明分布在哪里,有何特征,如山脉是何走向,高原是何特征:云贵高原崎岖不平,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内蒙古高原平坦辽阔,青藏高原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
第(2)问,描述的对象是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描述河流流向,只要说清楚河流从哪里流向哪里就行,可以用纬度的变化(从低纬向高纬),也可以用方位变化(从南向北)。描述水文特征,首先要明确水文特征包含哪些主要方面(水量、水位变化、含沙量、冰斯和特殊情况如凌汛等。
第(3)问,描述对象是“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属于描述地理事物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最简单的办法是说清楚哪里多,哪里少,由多到少怎么变化。对等值线承载的地理事物量的空间变化而言,有时要说清楚等值线哪里数值大,哪里数值小,等值线的弯曲变化特点,还要把等值线标注的数值来具体说明。
【答案】(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 (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特征的描述是近几年考试考查较多的一种能力,但失分率较高。究其失分的原因,一是不能捕捉特征。二是描述不清。从特征的成因角度去组织文字,是正确把握和描述特征的—个方法。请看这道几考题与参考答案,体会其中的答题技巧。
^91考试网资深讲师刘彩平解析
本文来自^91考试网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 变化是生活的调味品.
Youth is the season of hope. 青春是希望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