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5年02月教师招聘专题备考系列:《学记》常考教育思想集锦
2015-02-10 17:05: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4年最新招考信息:

 

纵观全国教师招聘考试,考察古文、俗语、谚语中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一种常见的形式。由于这类材料本身语言的精简凝练,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得分不是很理想。在这类题材中有一个命题的集中区域,各地区都多次考过,并且百考不厌,它就是《学记》——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这一特殊地位奠定了它在教师招聘和教师资格考试里面成为一株常青树。那么今天^91考试网资深讲师杨林就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里面常考的知识点。

【考情探析】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察《学记》里面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在全国教师招聘考试里面,属于比较常考的知识点。试题多考察对古文的理解和教育思想解读,考察题型有单选、判断、填空,以单选题为主。

例题:《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 )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启发性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巩固性

【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学记》对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论述。&ldquo ;不陵节而施”意思是: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由此看出,它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进行,要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因此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故选C。

【备考指南】

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要能够用现代白话文理解古文的含义,理解即能做对题目,不提倡死记硬背。

【备考指数】★★★

【考点精讲】

《学记》是先秦儒家教育经验和思想的总结。全书1229个字,论述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思想。它主要阐述了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内部的关系,涉及教育的作用、制度、原则等领域,首次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总结。它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1.教育的作用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学记》以托古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把古代的“大学”分小成和大成两段,分别考核学生在学业知识学习和品德修养两个方面的表现。

3. 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原则

《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虽然有美味的鱼肉,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这段话深刻地揭示出教学的辩证关系,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2)预时孙摩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意思是:在不合正道的事发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预先防备;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教导,叫做合乎时宜,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导,叫做顺应;使学生相互观摩而得到好处,叫做切磋。这四点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这段话分别对应四条教学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集体教育的原则。

(3)课内外结合原则

《学记》说:“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意思是: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课余及休假的时候,也有课外研究。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这段话论述的是,课外练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课内与课外结合有助于学生把学习和休息有机结合起来,一张一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4)长善救失原则

《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学习的人有四种不足之处,做老师的一定要知道。人们的学习态度,有时候贪多求全,有时候浅尝辄止,有时候急于求成,有时候遇难即止。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补救。传授知识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由此可 见,这段话论述的是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优点,克服缺点,即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启发诱导原则

《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可谓善喻矣。”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启发诱导。引导启发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督促鼓励学生,而不是压制他们;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而不是帮助他们得出现成答案。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考题预测】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礼记》 B.《学记》 C.《论语》 D.《老子》

【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记》的历史地位,《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这句话体现了( )的原则。

A.教学相长 B.预时孙摩 C.课内外结合 D.长善救失

【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记》“预时孙摩”教学原则。

3.“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学记》中教学原则的相 关论述,《学记》是我国最早对“教学相长”、“循序渐进”教学原则进行论述的专著。

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答案】A。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论述的是教育能够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体现的是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故选A。

^91考试网资深讲师杨林解析

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91考试网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91考试网教师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91考试网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Courage without conscience is a wild beast. 不计道德的勇敢与野兽无异.
Pride hurts, modesty benefits. 满招损,谦受益。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02月春季福建师范大学福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