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5年02月教师招聘备考指导:世界近现代史易错知识归纳(四)
2015-02-11 14:13: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4年最新招考信息:

 

1、二战后盟国对德奥日等国进行了军事占领——误以为只对德国进行了占领。二战后,苏美英法四大盟国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进行分区占领,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盟军的军事占领不局限于德国。分区占领的对象还包括奥地利。另外,美军还以盟军的名义对日本本土进行了单独占领,而苏联则乘机占领日本的北方四岛。另外,美军和苏联军队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接受日本军队的投降,一度实际上分区占领了朝鲜半岛,且美军至今也没有撤出半岛南部。

2、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冲突——误以为只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所致。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的国家利益的冲突日益尖锐,这是两国之间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主因,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使二者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化和激烈化,这只加速了二者同盟关系破裂的进程。

3、冷战政策的推行主要在欧洲——误以为是欧亚。冷战是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以其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遏制措施。其推行的主要地区在欧洲。而在亚洲,美国则主要采取的是公开的武装侵略,比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等。

4、美苏争霸局面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误以为是在1945年内。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随着其势力的大为增强,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也急剧膨胀。苏联是当时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但这一时期苏联致力于医治战争的创伤,在对外政策方面,主要着力于维护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获得的胜利成果。而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随着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20世纪的50年代中后期,他提出了美苏合作共同主 91ExAm.org宰世界的政策,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也大搞大国沙文主义的一套,走上霸权主义的道路,美苏争霸局面这才形成。

5、美国战后实力的下降始于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前——误以为在经济危机爆发后。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已明显放缓,贸易逆差出现并不断扩大,同时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也大幅下降,由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债务国,而日本和西德则一跃而为世界头号和二号债权国。1973年初,美国再也无法按1盎司35美元的价格来兑换黄金,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宣告解体,这表明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已经动摇。而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是在1973年底至1974年初,由中东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而引发,这加快、也加剧了美国经济的衰退,但实际上在此之前,美国经济的颓势和实力的相对下降已经显露。

6、社会主义阵营不等同于《华沙条约组织》——误以为是一回事。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后。新中国的建立和与苏联、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在各方面开展的广泛合作,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因苏联走上霸权主义的道路,以中苏关系的破裂、社会主义国家间原有的合作遭到破坏为标志,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华约组织到1955年才形成,它的成员只包含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等共8国。它是因美国在欧洲挑起冷战、苏联被迫应战而建立,并充当了苏联与美国争霸的工具。它并未因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遭到破坏而瓦解,一直存在到苏东剧变发生、两极格局瓦解。

7、两极格局的存在客观上使世界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误以为只带来了紧张和动荡。1945-1991年间,两极格局存在了长达近半个世纪。在此期间,美苏两强的对峙、对抗和争霸,确实是世界局势紧张和战争威胁的主要根源。但在这半个世纪中,美苏两强势均力敌、综合国力形成了均势,在剑拔弩张、相互敌视的紧张对峙中,由于谁也没有把握彻底战胜对方,因而都不敢轻举妄动,反而使全世界在近半个世纪内没有发生全面战争,“安享”了尖锐、激烈对峙状态下的“冷和平”,保持了世界局势的总体稳定。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了和平与稳定,但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反而比冷战状态下更多,这多少也说明了两极格局的存在,反倒有利于世界局势的总体稳定。

8、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误以为世界格局是美国一国独霸或已实现了多极化。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变化。由于第三次变化即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的瓦解,不像前两次那样发生在世界性全面战争之后,因此除前苏联以外,世界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使得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旧格局下的力量对比失衡之后,为建立新的国际格局,世界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必然会进行新的分化、组合,以达到新的平衡,尽可能建立起最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因此,目前的格局不是美国一国独霸,而是暂时的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已经呈现,但多极化格局却不会马上到来。

9、苏东剧变客观上使社会主义的发展更加健康——误以为在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中,社会主义已经惨败。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二战又使社会主义越出了苏联一国范围。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东欧和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而苏东剧变所形成了连锁发应,使二战以来的社会主义大发展的成果几乎丧失殆尽,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空前严重的挫折。但这只表明了斯大林开创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中国等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吸取苏东剧变 的惨痛教训,致力于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反而使社会主义运动获得了更加健康的发展。

10、两极格局瓦解的根源是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不平衡——误以为是斯大林模式的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弊端。苏东剧变是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因而导致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被看成是两极格局瓦解的根源。其实,决定国际格局的根本因素是国际力量结构的状况。因此,决定两极格局瓦解的根源不应该是两极中的一极的内部因素,而是此时国际格局中力量结构的变化:即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不平衡——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日本、西欧的重新崛起,第三世界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中、印等地区大国的崛起等等。即使不发生苏东剧变这样的突发性事件,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只是时间问题。

11、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根源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误以为是跨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新科技革命使发达资本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和科技优势更加突出,为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提供了更为强劲的动力。跨国公司只是实施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



Fair and softly goes far. 谦和者致远。
He that has much prayer, has but little devotion. 祷告多的人心不诚。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02月教师招聘备考指导:世..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