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5年04月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要点二
2015-04-15 09:53: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4年最新招考信息: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1902 壬寅学制(未实行) 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3 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1912 壬子癸丑学制 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 壬戌学制 留美派主持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20 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全国行列)

3、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六、了解课程的类型,理解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含义,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课程的类型

⑴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⑶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⑸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⑹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3、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4、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 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5、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⑴改革课程功能,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⑵改革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⑶改革课程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⑷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建构的学习。⑸改变评价方式,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⑹改革课程管理,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七、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⑴、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⑷、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⑴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⑵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文法。⑶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⑷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⑸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⑴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⑵课程性质和特点;⑶每节课的重点、难点;⑷学生年龄特征;⑸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⑹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八、掌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功能。

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道乐顿制,特朗普制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是整个教学工 作的中心环节);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常用方式:平时考查、考试)。

4、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按教学评价的作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终)结性评价;

按评价采用的标准: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

按评价主体: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5、教学评价的功能(作用):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

九、理解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②、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 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德育原则:①导向性原则;②疏导原则;③因材施教原则;④知行统一原则;⑤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⑥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⑦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⑧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⑨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常用的德育方法:①说服教育法;②榜样示范法;③陶冶教育法;④实际锻炼法;⑤品德修养指导法;⑥品德评价法;⑦角色扮演法;⑧合作学习法。

4、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①德育目标;②德育内容;③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十、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中心环节);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6、建立学生档案;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组织; 11、偶发事件的处理。


He give twice who gives quickly. 给得爽快,等于给了两次。
When all else is lost the future still remains. 就是失去了一切别的,也还有未来。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04月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学科..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