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5年05月教师招聘历史备考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史点拨
2015-05-07 13:26: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

【历史点拨】

1、君主专制政体下皇帝要求不断加强自己的权力,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尖锐。皇帝不断以分割事权,增加宰相名额等方式来分化宰相权力。伴随着相权的削弱,专制皇权日益加强向专制主义的顶峰不断迈进。

2、行省制度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重大变革。它以其自身的特点比较好的调节了地方和中央的矛盾,既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又为地方留有一定的权力便于地方的发展,其对现在仍有重大影响。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选官制度也朝着科学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科举制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成熟,成为隋唐以后最重要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文官政治的建立。

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

经典材料分析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128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材料三: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辰、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 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一者对作者对此看法如何?(6分)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一省制? (2分)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4分)

答案:(1)措施:收精兵:“三衙”、枢密院 ;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由中央掌握(3分)(答足三点即可)作者看法:认为宋初的各种措施①虽然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②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的目的,③但是这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④他还认为宋亡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封建政府的腐败以及严重的社会危机。(3分)(答出二点即可)

[page]

(2)体现在职责不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元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提高办事效率所以实行一省制。(2分)

(3)职能: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2分)作用: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唐代法律明文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天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仕伍。” ——《旧唐书》卷48

材料二 (唐人吕志向)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 ——《新唐书》卷202

材料三 蒋深,精熟二经,常教授于乡里。 ——(唐)薛用弱《集异记》

材料四 (宋代方惟深)乡贡第一,试礼部不第,即弃去,有田一廛,与其弟躬耕,闲则读书。 ——清光绪《苏州府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代对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身份有什么限制?(2分)实际情况又如何?(2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宋间的读书人是如何解决自身经济问题的。(3分)

(3)假如你是生活在唐宋时期的读书人,你还有哪些途径解决经济问题?(3分)

答案:(1)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2分)

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人,一边读书,一边做生意,最后为政府所录用。(2分)

(2)做生意(经商);办私学;从事农业生产。(3分)

(3)卖字画代书、行医、占卜(测字、算命)等。(3分)

3.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连续不断的文明,这其中有地理、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的是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page]

材料二:(有助于中国文明连续性的),还有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制度演变的趋势及其对中华文明连续性所起的作用。(6分)

(2)材料二中“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是指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4分)

答案:(1)制度:中央集权制度。(2分)

趋势:皇权不断强化(2分),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2分)

作用:有效维护、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2分,答材料一中“有助于…… ,又有助于……, 是…… 政治基础”同样给2分。)

(2)制度:科举制(2分)

作用:A、把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 质。(2分,答任一句话即给2分)

B、科举取士,把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C、提供了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有助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2分)

(答ABC中任两点即给4分)

4.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实行中央集权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它要解决哪些矛盾?(4分)

(2)试以唐、宋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6分)

(3)权力的分配、制约、平衡是政权机构的三个原则,以三省六部制为例加以说明。(4分)

答案:(1)巩固封建统治,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力。解决两种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地方权力扩大,持续了一百多年,削弱了中央统治力量,唐朝衰落。北宋时,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地方赋税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3)三省六部的职权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监督,形成严密的官僚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page]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担为外朝。——《汉书·刘辅传》

材料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三:“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政治制度?(1分)汉朝皇帝实行这种制度的直接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唐朝的这种制度有何作用?(2分)唐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可区别?(2分)

(3)材料三中的言论最早应出自哪一皇帝之口?(1分)

(4)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何种趋势?(2分)

答案:(1)中外朝(1分)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分)。

(2)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或提高了行政效率(2分);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掌政令的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元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2分);

(3)明太祖朱元璋。(1分)

(4)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

本文来自^91考试网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We must set the example but that doesn't mean we must follow it. 我们必须树立起榜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照办。
Knowledge is no burden. 知识再多不压身.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05月教师招聘初中英语复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