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上半年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高中学校进校园现场招聘教师51人公告(三)
江门市新会区2015年公开招聘教师报名表
2015年 月 日
附件3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简介
新会一中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被誉为“校园美、校风好、管理优、质量高”的示范性中学。 新会一中创办于1905年10月20日,是在清末光绪年间“废科举,兴新学”背景下由谭镳校长首倡和兴学立校的,至今已有108年历史。百年学府,俊彩星驰,人才辈出,业绩卓著,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首批“绿色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首批“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学校”、广东省“朝阳读书”活动先进集体等多项省级荣誉称号。历代新会一中人发扬“严勤全活”的优良校风,逐步形成了“求实开拓,素质育人”的办学理念、“和谐发展,双向成才”的教学理念、“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实践”的德育理念。建校以来,培养了包括陈国达院士、梁宗岱教授、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王坚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483名在职教师中现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广东省特级教师2人,广东省名教师1人,广东省名班主任1人,江门市名教师3人,江门市学科带头人4人,新会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9人,新会名校长1人,新会名教师20人,新会学科带头人3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26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212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全校现有2个校区,其中校本部是高中部,圭峰校区(葵城中学)是初中部,共有125个教学班,学生7000多人。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技术设施达到广东省一类学校配备标准,体育、艺术、图书等方面设备齐全。 学校具有很高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考和中考成绩多年来均名列江门地区前列。高考升学率达97%以上,其中本科大学升学率已超过80%,培养了多名高考尖子,其中高考总分全省第一名1人、第二名2人、第三名2人,高考单科成绩全省第一名5人;1984年以来有29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生参加省的演讲、征文、歌咏、体育等比赛和各类学科竞赛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获奖数量和层次居江门市前列。 有关详情可登录我校网页阅览(学校网址:www.jmxhyz.cn) 联系电话:0750—6662022 传真:0750—6662021 通讯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惠民西路2号新会一中办公室 电子邮箱:xinhuiyizhong@163.com
联系人:简主任、张主任
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简介
新会华侨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建国后新会第一所侨资公办学校,现为新会区直属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9个,其中高中42个班,初中27个班,在校学生3762人;教职员工259人,专任教师243人,有广东省特级教师1人,江门市名教师2人,江门市学科带头人3人,新会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新会区名教师4人,新会区学科带头人19人,中学高级教师77人,研究生学历或在读研究生21人。1994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曾先后获得“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等省级荣誉。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方针,不拘一格育人”的办学理念。其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不单在文化知识方面育人,而且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二是不单对成绩基础好的学生加以培养,而且不论什么基础的学生,都要让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长足的进步。三是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这一办学理念既传承了古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优秀教育思想,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校园生活造就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进步的学业和明显的特长。 侨中的诞生和发展是新会侨胞捐资办学的一面旗帜。她是新会最早由港澳乡亲、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共同捐助,最多热心人士热情参与,捐助持续时间跨越最长,捐建项目最多,同类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最丰硕的侨校。学校设立校史室,用图文记载建校历史和学校的重要事件,编写记载华侨历史和校史的校本教材,在校园里铸碑立像,精心制作校旗、校徽,编写代表侨校精神的校歌等;多渠道宣传爱国乡亲自强不息的奋斗史,传颂他们热切期盼侨乡学子成人成才的深情厚意,始终把弘扬华侨华人“爱国爱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作为师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和激励侨中学子修身立志,报效祖国。 学校充分发挥侨资办学的优势,加强海内外文化交流协作。先后举办了16届美国、加拿大、印尼、新加坡等地华裔青年夏令营活动,为学员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中国书法和美术、中国音乐和舞蹈、蔡李佛武术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2009年与马来西亚根华中学结成姊妹学校;2009年选派10位学生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访问日本友好交流团”活动;2009年被省教厅和省侨办联合授予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的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为侨乡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的办学目标,践行“体健第一,品德至上,学问之功,贵乎勤奋”的校训。2014年本科上线535人,连续5年高考本科率超过60%,省专科以上856人,上线率为96.6%。近三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共获国家级奖励48项,省级124项,市级29项,区级360多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教学教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5项、省级53项、市级96项、区级217项。 五十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海内外乡亲的鼎力支持下,新会华侨中学已发展成为侨乡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努力朝着在海内外富有影响力的现代侨校的目标阔步前进!
有关详情可登录我校网页阅览(学校网址:http://www.xhhqzx.cn/)
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简介 一、建校历史和发展规模 我校由“首届中华慈善人物”、“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2009南方·慈善人物”、“江门慈善家”、北京奥运申奥顾问、新会旅港实业家陈经纶先生于1988年捐资兴办,是江门市新会区直属完全中学。 我校地处珠三角,位于圭峰山之南1公里。校园占地14.2万平方米(即213亩),建筑4.8万平方米,绿化9.3万平方米。校园宽阔亮丽,鸟语花香,是省、市、区的绿色学校。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科学布局,设施齐备先进。 在校学生高中每个年级14个班,初中每个年级10个班。专任教师250人,学历达标率100%。高级教师79人,一级教师127人。 二、办学理念和发展前景 我校吸收了陈氏家族世代传承的立德育人、学以致强的思想精华,确立了“德以立身,学以立业”的校训。综合借鉴北京陈经纶中学、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韶关南雄陈经纶学校、新会陈瑞祺中学等侨校,定立了“高质量、高效益、有特色”的办学目标。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建立了“传承五德育人本色,创新多元化育才特色”的办学理念、“科研促教,合作共进”的教学理念和“追求、参与、健康、出色”的学习理念。坚定依法办学、善待师生的治校方针,扎实办学,开齐开足所有科目课程,设立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文化、艺术、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每个学年举行大型的运动会、艺术节,举办器乐、歌舞、长跑、游泳、各种球类、才艺创新比赛,校园生活丰富精彩,成为我校的重要特色和其中一个办学优势。 三、学校层次和办学成效 我校27年稳健发展,建设了“求上、拼搏、友爱、守纪”的校风,建成了集绿化、美化、艺术化、教育化于校园环境中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师生和谐一体,乐观幸福,竞争向上。1994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1995年获“广东省侨资学校办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后来又相继获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2015年05月浙江省常山县第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