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活中较熟练地实现信息沟通的目的,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
4.话题方面:熟悉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进一步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熟悉我国一般社会生活的话题:职业、节日、风俗、社交礼仪等;了解有关英语国家日常生活习惯的话题。
(四)考试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
1.读: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阅读量(除教材外)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2.写: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学科专业知识分为I 卷和II 卷。I卷为单项选择题(约占70%),II卷为非选择题(约占30%)。选择题、非选择题比例为7∶3。试题形式既有考查语言、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等方面的单项知识题目,也有考查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题目。题型样式包括选择、填空、完型填空、转换、排序、配对、命题作文等。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7∶2∶1。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
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六、附录
语法项目表
1.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2)不可数名词;(3)专有名词;(4)名词所有格。
2.代词
(1)人称代词;(2)物主代词;(3)反身代词;(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6)疑问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2)序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7.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8.冠词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2)系动词;(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4)助动词;(5)情态动词。
10.时态
(1)一般现在时;(2)一般过去时;(3)一般将来时;(4)现在进行时;(5)过去进行时;(6)过去将来时;(7)将来进行时;(8)现在完成时;(9)过去完成时;(10)现在完成进行时。
11.被动语态
12.非谓语动词
(1)动词不定式;(2)动词的-ing形式;(3)动词的-ed形式。
13.构词法
(1)合成法;(2)派生法;(3)转化法;(4)缩写和简写。
14.句子种类
(1)陈述句;(2)疑问句;(3)祈使句;(4)感叹句。
15.句子成分
(1)主语;(2)谓语;(3)表语;(4)宾语;(5)定语;(6)状语;(7)补语。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7.主谓一致
18.并列复合句
19.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2)状语从句;(3)定语从句;(4)主语从句;(5)表语从句。
20.间接引语
21.省略
22.倒装
23.强调
24.虚拟语气
物理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物理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命题原则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2.突出能力立意命题,注重理解、分析和运用物理知识能力的考查。
3.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究性题目,用于考查收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比例与范围
初中学段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8~9年级人教版教材为依据;高中学段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必修内容和必修一、必修二人教版教材为依据。其中初中内容约占60%,高中内容约占40%。
1.初中段力学部分
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功和机械能。
2.高中段力学部分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相互运动;牛顿运动定律;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机械能守恒定律。
3.初中段电学部分
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信息的传递。
4.初中段声学、光学、热学部分
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热和能。
四、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选择题约占40%,填空题约占10%,作图、实验与简答约占20%,计算题约占30%。
4.试卷难度: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7∶2∶1。
化学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化学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命题原则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现行初中、高中教材为基本内容,着重考查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能力立意命题,注重理解、分析和运用化学知识能力的考查;试卷与试题内容表述清晰、准确;结构科学、合理,题量适当;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究性题目,用于考查收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
(一)各学段内容比例
初中、高中的化学知识与能力要求比例为6∶4。九年级内容以课标版教材为依据;高中化学内容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教材为依据。
(二)考试能力要求
考查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初步运用必备化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如:
1.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考查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2.实验能力
具有完成规定“学生实验”的能力。具有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处理相应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具有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能识别和绘制典型实验仪器装置。具有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3.思维能力
能分析解决有关化学问题。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并加以运用,并能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创新。能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能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三)具体内容
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①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④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⑤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
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③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mol-1)、气体摩尔体积(L·mol-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②理解氧化还应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③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④了解新能源的开发。
(5)溶液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②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③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④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