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明的冲撞与融合
(1)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和平交往。
5.古代希腊罗马
(1)希腊的自然环境和城邦制度;(2)雅典民主政治;(3)罗马法。
6.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2)古典文学戏剧成就;(3)阿基米德等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五)世界近代史
1.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人权宣言》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3)《独立宣言》与美国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及《德意志帝国宪法》。
2.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新航路的开辟;(2)“三角贸易”;(3)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3.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开始;(2)瓦特改进蒸汽机;(3)火车的诞生;(4)工业革命的影响。
4.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的斗争;(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3)巴黎公社。
5.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美国南北战争;(2)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3)明治维新。
6.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7.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2)战争的经过;(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8.科学与思想文化
(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文艺复兴;(3)宗教改革;(4)启蒙运动;(5)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6)文学艺术成就。
(六)世界现代史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十月革命的胜利;(2)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3)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4)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3)罗斯福新政;(4)德、日的法西斯暴行。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慕尼黑会议;(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2)欧洲联盟;(3)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赫鲁晓夫改革;(2)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6.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的道路;(2)战后非洲独立运动;(3)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4)中东战争。
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美苏冷战;(2)“布雷顿森林体系”;(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及全球化发展趋势;(3)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8.科学技术和文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2)文学成就;(3)艺术成就。
(七)新疆地方史
1.汉代西域
(1)西汉政府统一西域;(2)东汉政府对西域的统治;(3)汉代西域的经济、文化。
2.隋唐时期的西域
(1)隋唐时期对西域的经营;(2)回纥汗国与回鹘西迁;(3)隋唐时期西域的经济、文化。
3.清代新疆
(1)清朝统一天山南北;(2)近代新疆各族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4.民国时期的新疆
(1)迪化起义和伊犁起义;(2)策勒村的抗俄烽火;(3)新疆和平解放。
地理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地理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参考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①。其中初中内容约占60%,高中内容约占40%。
考查具体内容如下: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2.经线和纬线。经线和纬线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4.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世界地理
1.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4.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5.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7.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8.东南亚、欧洲西部、北美地区、中东等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气候对当地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9.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0.日本、美国、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方面的特点;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中国地理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2.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3.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我国的主要河流及长江、黄河的概况。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5.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6.能运用地图说出某一区域的位置、范围,并能:(1)对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评价。(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阅读气候统计图表,说出该区域的气候、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出气候特征。(4)根据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5)根据资料,描述该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7.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国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8.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9.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0.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四)新疆地理
新疆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五)高中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三、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选择题40分;综合题(含读图分析、问答等)60分。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试卷难度: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7∶2∶1。
音乐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音乐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班)》为命题依据,以初中音乐教材、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为基本内容,着重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教学理念的应用考查。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音乐理论基础、音乐欣赏基础、歌曲、乐曲和戏曲等相关知识。
(2)主要题型:客观题(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译谱题、移调题)约占60%,主观题(含简答题、论述分析题)约占40%。
(3)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7∶2∶1。
四、考试范围
以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乐常识知识为主,涵盖教育部普通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内容。其中初中部分占60%,高中部分占40%。
(一)音乐基础乐理知识
1.音:音的产生原理、乐音与噪音、乐音的四种性质。乐音体系、音列、音级、半音、全音与等音等概念;二连音、三连音、四连音、五连音等;自由延长记号与连音线的作用。
2.节奏与节拍:节奏、节奏型、节拍、拍子、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和音值组合法。
3.速度与力度:速度与力度术语;包括基本速度与变化速度术语。
4.装饰音与常用记号:各种装饰音与常用音乐记号。
5.音程:自然音程、变化音程、等音程,单音程、复音程、音程转位、音程的名称与标记。
6.和弦:三和弦、七和弦;原位与转位三和弦、七和弦;为简单的歌曲配置和声。
7.调与调号:调、调号、等音调、平行调、同主音大小调。
8.调式基础知识:大调式、小调式、音阶结构、民族五声调式的音级标记。
9.译谱与移调:将简谱译成五线谱或将五线谱译成简谱,按移调的概念进行移调。
(二)音乐欣赏知识
1.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中外著名民歌及歌曲。
2.音乐体裁知识、风格特点。中外器乐名曲主题: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印象乐派、现代主义音乐及通俗音乐。
3.中国民族器乐常识、分类及演奏形式。
4.西洋管弦乐队常识、分类及演奏形式。
5.大型器乐体裁知识及其名曲:(1)室内乐;(2)组曲;(3)奏鸣曲;(4)协奏曲;(5)交响曲。
6.综合艺术常识:(1)歌剧;(2)舞剧;(3)京剧。
体育与健康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包括初中体育教师应合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各项原理,同时对《体育理论》、《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人体解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史》等要有较深的了解,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正确地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