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16岁)。
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是一个集合名词。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
第二类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他们正像近年来我们了解的那样,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烂漫的,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罢了。
本文所探讨的“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第二类。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家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中青壮年到外地、城市打工,以致出现很多空巢老人,这时,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重任就落到了这些“老人”身上。这些“老人”很大一部分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缺乏一定的教育技巧、教育知识,对待孩子一般采取“放任式”“溺爱式”等,缺乏一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亦或者没有精力对孩子进行相关家庭教育。
失去家庭教育或获得错误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
可见,没有父母的教育,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二)学校
在农村学校教育中,最先让人想到的就是教师对孩子的课堂教育教学。虽然我国鼓励师范毕业生支农支教,并且配套了相关的激励机制和相关政策,但是,不可否认,仍有很多农村学校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数量匮乏,教育观念落后等情况。尤其是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时候,则越发显得捉襟见肘。
农村学校教育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城市,许多学校的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室、电脑室、塑胶跑道等都是奢求。在农村,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制约着学生对大千世界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其中,个人认为,师资队伍建设在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通过培训与考核的形式提升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如教学的方式方法,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以便更好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教学。
(三)社会
对于留守儿童,社会尤其是国家的支持力度还需更加努力。
我国幅员辽阔,同时也体现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尤其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制约着当地的教育水平,这就需要社会人士、需要政府机构能够更加重视农村的教育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
三、基本措施
(一)督促亲子沟通,化解“相思”之情
通过多种方式、渠道,让学生与家长能够做到适时、适时沟通与交流,缓解学生在校压力、解决学生在校问题,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二)强化师资能力,提升队伍素质
积极组织农村地区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包括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观念、应急应变能力等,提升教师应对留守儿童等具体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在校安全、健康、快乐、充实。
(三)烘托社会氛围,关爱留守儿童
建立留守儿童关心爱护的社会组织或机构,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
(四)提供政策支持,完善设施建设
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比如建立留守儿童宿舍或者退关全日制寄宿学校、完善农村图书馆建设、完善学校体育活动场馆设施建设,还可建立儿童托管机构等。
^91考试网资深讲师崔浩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91考试网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91考试网教师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91考试网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