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5年06月招教考试地理备考之《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一
2015-06-09 12:45: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2)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

①海洋与陆地: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较集中。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

②地形:

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3)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

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4)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A.良性的:a.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恶性的:a.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b.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c.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2.降水的类型

(1)对流雨

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雨。

典型分布地: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

实例:东南亚的对流雨。

(2)地形雨

特点:迎风坡,降水强度较大,降水丰富。

实例: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0毫米;北侧的背风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

我国的雨极:是台湾的火烧寮,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山地,主要是地形雨。

背风坡典型区:大分水岭西侧;南美安第斯山东侧;台湾山脉西侧的台湾海峡。

(3)锋面雨

特点: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大锋面雨是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

实例:我国夏季主要的降水类型。

(4)台风雨

特点: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

典型分布地区: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3.降水的时间变化

(1)全年多雨型:“热雨”2000毫米;“温海”700~1000毫米。

(2)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

(3)夏季多雨型:“热草﹤1500mm;“热季”﹥1500mm;“亚季”1000mm,“温季”500~1000mm,“温大”--300mm。

(4)全年少雨型:“热沙”﹤200毫米;“苔原、冰原气候”﹤250毫米。

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⑴赤道多雨带: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两侧,全球降水最多地带,对流雨为主;因为气温高,海面广,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

⑵副热带少雨带: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岸和内陆(也可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气温高,使其蒸发旺盛,因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地区。此地带的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台风等影响,降水丰富。

⑶温带多雨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较多,以锋面雨、气旋雨为主;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⑷极地少雨带: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可以说是地球绝对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湿润地带。

5.主要的气象灾害

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灾害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及时组织大家做好抗台风工作。

暴雨涝灾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旱灾防御措施:①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②种植耐旱作物;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防寒准备。

6.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臭氧)、酸雨(SO2、氮氧化物)。

7.温室效应

(1)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2)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3)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4)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8.绿化的环境效益

(1)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2)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3)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本文来自^91考试网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06月招教考试地理备考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